浅论曹操与王熙凤“笑”的艺术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564325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曹操与王熙凤“笑”的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论曹操与王熙凤“笑”的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论曹操与王熙凤“笑”的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论曹操与王熙凤“笑”的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论曹操与王熙凤“笑”的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曹操与王熙凤“笑”的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曹操与王熙凤“笑”的艺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曹操与王熙凤“笑”的艺术【摘 要】 “笑”是文学作品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从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中曹操与王熙凤不同的“笑”中抽丝剥茧分析出曹操奸诈、多疑、自负的性格,王熙凤谄媚、狠毒、假意的性格,认为两部小说的作者对“笑”的描写使两个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动人。 【关键词】 曹操;王熙凤;性格;笑 清代金圣叹曾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进行比较,并指出了二人的“才 ”与“奸” 。两部小说的作者成功的塑造了这两个鲜活的角色,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中都不约而同的使用了“笑”的创作手法,两个形象都是文学形象的“这一个” ,富有个性不能重叠,不过在“笑”中读者体会到了其魅力,也体味到了

2、作者“笑”手法的妙用。 一、引言 人都有七情六欲,而笑便是人的情绪的一种外现,但人的内心情感和“笑”的指向性并不是一致的,于是形成了种种的“笑” 。罗贯中和曹雪芹便体悟到了“笑”中百味,于是以笑写人,给读者留下了鲜活的曹操和王熙凤形象。使读者在笑中看到了曹操的雄与奸,虚伪与欺诈;在笑声中读者看到了大观世界中王熙凤的过人才能和自私自利的本质,也看到了她的无奈与辛酸。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而王熙凤也曾被称为“女曹操” ,二人在两部作品的地位毋庸置疑,其审美意义也是无穷的。早在清代金圣叹等人就对其形象塑造的成功原因进行了探讨。据统计, 三国演义中曹操有69 喜 62 笑(不含“暗喜”

3、) ,其中大笑有 22 次。 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笑”的描写也高达 268 次。 “笑”已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小说作者都以笑凸显了二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特点,只不过一个是逐鹿中原的奸雄,一个是“绣幡开遥见英雄” ,是巾帼英雄,是红楼女子世界的奸雄。如果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从镇压黄巾军中异军突起,后来把持了朝政,汉王朝却也只能凭借其维持着政治的话,那么有能力苦苦支撑着“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似百足之虫的庞大贾府的也只有王熙凤。曹操“有权谋,多机变” ,周瑞家的说王熙凤“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 ;曹操善于辞令,而王熙凤的口才在第二回冷子兴口中是“言谈又爽利,心

4、机又极深细。 ”第六回周瑞家的说:“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 ”第五十四回两位女说书先生说:“奶奶要一说书,真连我?吃饭的地方也没了” ;曹操说“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而王熙凤不仅克扣丫鬟的月例,还把其用来放贷,为了三千两银子害了两条人命,都是终极利己主义的典型。但毋庸讳言,二人的成功都源于其见识和才能。曹操因为见天下大乱,豪杰并起而兴兵,见袁绍诸人志大才疏而适时统一了北方,并挟天子以令诸侯。王熙凤初进贾府,审时度势的拉近自己与贾府内务管理者自己的亲姑姑王夫人的关系,讨好贾府至尊者贾母,终于成为贾府实际的掌权者。二人都精明强干, 三国演义中“濮阳诈死破吕布” 、

5、“安众设伏破张刘” 、 “抹书间韩遂” 、 “望梅止渴” 、“割须弃袍”等, “无不体现了曹操过人的智慧” 。 1在协理宁国府中,本来面对贾珍的请求,王夫人担心年轻又病着的凤姐恐难完成使命, “揽事办,好卖弄才干”的凤姐却是毅然允诺,事后: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 第十三回 果然在协理宁国府中她的才干大为人所见识,真的是“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另外,曹操王熙凤二人都善弄诡计,曹操

6、的伪善和奸诈表现在:他曾“装病谗叔” ,故意挑拨离间父与叔的兄弟关系。还有曹操自作聪明想以一己之力清除董卓,来完成众诸侯都没有完成的任务,他周密的设计想个人刺杀董卓,却被董卓从穿衣镜中见其所为时,他灵机一动,以献刀为名,暂时脱困。其聪明和机灵可见一斑。当然小说作者安排这些细节是为了突出其奸诈。 红楼梦中“计赚尤二姐”这出戏,也是王熙凤诡计多端的绝妙表演。在她精心策划下,她自编自演的借刀杀人做得精彩绝伦,全府上下没有一个人疑心到她身上来。 因此,读者在笑声中认识了曹操,认识了王熙凤,也充分的体会到二人性格的独特性。读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欣赏也体会到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技艺,体悟到了“笑”手法的妙用,而

7、在“笑”声中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活起来。 二、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笑” 第一, “笑”突出了曹操主要的性格特点奸诈。小说的第三十回中写到许攸投曹操时,许攸欲探曹操对自己是否真心,并趁机显示自己的才能,便问曹操军中粮尚有几何,曹操不知道许攸已获得他的求粮书,便一再不说真话,引得许攸只得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 ”曹操只得“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别人诚心来投,曹操却一再防备,实在无奈才以笑饰之,显其诡诈, “笑”更显其人物性格。 第二, “笑”凸显了他的另一性格多疑。这个特点在小说中展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很多读者都读过小学语文教材草船借箭一课,对诸葛亮和曹操二人的性格记忆尤甚,其

8、中诸葛亮的成功源于曹操的多疑。在小说的第二十一回中,作者又两次突出了他的这个性格特点。第一次是因为曹操不放心刘备,将其置于自己身边,而后者却施韬晦计在后园中种菜以掩饰自己无意于天下,当曹操来探,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时,这个国戚确实被吓了一跳,因为曹操的“笑曰”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所以久经历练的刘备也被“唬得” “面如土色” 。可见,曹操“笑”中的意味不明确往往是其多疑的表现,以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第二次是二人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当暂时栖居于曹操处却雄心未已的刘备听到曹操说自己也是英雄时,因为暗中心中隐忍之事,故心中一惊,匙箸落地,恐曹操生疑,故刘备急中生智,应曰因雷所致,因此时时以伟丈夫自居的操笑曰便不以为然,鄙视曰:“丈夫亦畏雷乎?”这一问虽有疑问,却在鄙视中轻视了对手,在迟疑中将杀机减弱,刘皇叔便可苟且残喘,再寻找机会脱身了。因此,此处的笑曰”似凸显了曹操的“丈夫”之名, “英雄”之意,却突出了曹操自信的特征。也以此告诉读者,曹操屡次败于别人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在小说类似的描写中读者更能体会到作品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