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财政学最新资料,复习考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0560345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财政学最新资料,复习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大学财政学最新资料,复习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大学财政学最新资料,复习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大学财政学最新资料,复习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大学财政学最新资料,复习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财政学最新资料,复习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财政学最新资料,复习考试(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导论一、市场失灵(1)市场失灵的基本含义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是指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并会引起收入分配不公平和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态势。市场失灵主要包括资源配置领域的失灵、收入分配领域与优值品的失灵和宏观经济稳定层面的失灵。(2)市场失灵的原因1)竞争的缺点竞争失效。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一方面由于产品质量差别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交易成本也会阻碍资源的自由流动。这样就会增强个别厂商影响市场的能力,从而使竞争失效。自然垄断。由于行业边际成本递增和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通过竞争形成的垄断状态,称为自然垄断。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

2、下,充分竞争的市场最终必将走向自然垄断。当某个商品的生产出现了垄断性生产者,则竞争的优越性无法充分发挥,从而丧失市场效率,致使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得以有效发挥,这也就导致了市场失灵。因此,需要政府生产或对私人生产进行管理来实现更有效率的产出。2)公共产品(Public Goods) 。是指这样一种物品,当一个人对该物品消费时,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3)外部效应(Externality) 。外部效应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为的影响超出了其自身,波及到他人或外界环境,而这种影响又未得到相应的补偿或给予支付的情况。4)不完善市场(Incomp

3、lete Market)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运作的前提之一是存在完善的市场体系,从而使经济主体能够获得与自己经济行为相关的信息。另外,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所有的商品和服务都应由市场进行充分交换。但在现实经济中,许多相关信息无法充分获取,仍有许多商品是无法由市场提供或无法充分提供的。除此之外,市场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全或不完善之处,需要政府的介入和干预来加以解决或弥补。5)不完全信息(Incomplete Information)生产者了解全部生产过程、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的偏好及生产相关的其他各类信息;消费者了解商品的质量、数量、价格等所有信息。市场经济中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现实经济中,生产者和

4、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是有限的,都不可能掌握相关的完全信息。一旦生产和消费者不具备充分的市场信息,或依靠市场获取的信息来源不足时,都不能对产品作出正确的评价,将产生由于信息失灵或信息不足而导致的竞争失效、市场失灵。因而,政府需要向社会提供有关商品供求状况、价格趋势及宏观经济运行和前景预测资料等,以弥补市场的缺陷。6)宏观经济效率失衡(Macroeconomic Disequilibrium )宏观经济的效率是由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等来衡量的。所谓宏观经济效率失衡,就是指市场经济在自发运行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等现象。市

5、场经济在其自发运行中,总是呈现出周期循环起伏状态。这种不稳定状态主要以物价的涨跌、失业率的升降、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等现象表现出来。宏观经济效率缺乏是被广泛认可的市场失灵的预兆。市场的自发性调节不可能解决对经济总量的宏观调控、对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平衡及对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在抑制通货膨胀、减轻和消除经济周期性波动或经济失衡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也无法有效发挥。7)收入分配不公平(Unequal Distribution)收入分配不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结果不符合社会认同的公平标准。在市场中,收入分配状况取决于市场中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及形成的价格市场奉行优胜劣2汰、适者生存原则,往往效率越高

6、,越是伴随着不公平的分配结果。由于各人拥有的体力、智力、天赋和资本在质和量上会有很大差别,按市场规则进行分配会造成贫富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又会成为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原因。收入分配的悬殊差距不仅与公平目标相抵触,还会引起许多社会问题,直接威胁到市场机制本身的存在。因此,即使市场实现了帕累托最优,达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结果并不一定符合社会的愿望,符合公平的标准。所以,社会收人分配不公平是市场经济自发运行必然出现的结果,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结果,这一结果是市场无法单纯依靠自身的能力解决的,需要政府介入和干预,以实现社会公平。8)偏好不合理。消费者没有根据自己的最佳利益选择,一般就可以认为偏好不合

7、理。偏好是否合理,对市场运行结果是否合理有着直接的影响。个人偏好的合理性是市场竞争结果合理性的前提条件,因为市场就是按所有个人的偏好来配置资源的。但在现实经济中,并不是每个人的要求、愿望都是合理的。可能某种产品能给个人带来较大的利益,但消费者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而只给予它以较低的评价,也就只有在很低的价格下才愿意购买;反之,某种产品能给个人带来的好处不大,或者根本有害,但消费者却给予较高的评价,表现为消费者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这些不合理偏好的选择没有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二、政府干预(1)政府干预的形式1)经济手段。政府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际收支政策、产业政策。其中财政政

8、策和货币政策最为重要。 2)行政管理和制度手段。通过建议、劝告和进行说服方式,使私人部门愿意接受政府的某些意见并付诸实施。由于政府信息量大、经济情报传递快、分析能力强,大多数企业都愿意按照政府建议行事。3)法律手段。通过经济立法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法律保障。利用经济立法来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干预和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维护市场秩序。(2)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所谓“政府失灵” 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本的最优配置。换句话说就是政府不能实现帕累托效率,且不能以公平的方式再分配收入。政府失灵的原因1)不完全信息。首先,

9、在现实经济中,要全面、准确地掌握整个社会经济的信息十分困难。由于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旦信息滞后,本来准确的信息会转变为不准确的信息。政府机构层次重叠,容易阻碍信息的传递速度,实际上政府不可能在任何时间都能得到决策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即使能做到这一点,信息的搜集成本也将会非常高。其次,政府面对的偏好显示和偏好加总困难。在众多的消费者中,每个人的偏好各不相同,且消费者的偏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使得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成为不可能。再次,许多行为产生的后果是不可预料的,即使政府可以获得决策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也不一定能够对所有政府行为的结果进行准确的预测。2)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 行为与公共利益的差异。

10、政府干预实际上是以公共决策来代替市场决策。政府能有效干预市场、促进资源配置的必然条件之一是参与公共决策和执行过程的所有政府官员都是公共利益的代表,都是一心为公的,他们的行为目标是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最大化。但事实上,这只是理论上的规范。政府官员都是具有自身利益和偏好的个人,也是“经济人”,也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利益。并且,政府官员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有比其他人更为便利的条件。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内化在政府利益之中,政府就成为政府官员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因此,政府行为目标不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而是实现预算最大化,导致政府失灵。3)政府决策机制的缺陷。首先,政府对资源进行配置是通

11、过公共选择方式来决策的。整个社会是一个偏好汇总体系,这一偏好体系要求反映这一社会所有人的愿望和要求。由于不同的个人有着不同的偏好、偏好显示和偏好加总的困难,以及3政府能力、决策和行为工具等方面的限制使得用公共选择方式来确定公共利益是什么及能否在决策中体现公共利益都成为困难。其次,在政府决策中,决策者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自己所代表的阶层或集团的利益,而一旦既得利益集团形成,这种格局就很难打破,因而总有一部分人利益未被反映,无法满足,甚至受损失。政府决策不具有逻辑一贯的偏好体系,没有一个稳定的判断是非的标准。再次,决策的时滞。政府作出一项决策要比私人部门决策慢得多,认识滞后、决策滞后、执行与生效

12、滞后,决策链长,使得政府决策往往滞后于市场活动,对市场的影响力降低。4)政府运行效率问题。政府要有效地发挥作用,达到预期目标,不仅取决于决策是否正确,还取决于政府机制能否有效地运行来实现决策目标。在经济生活中,一方面,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品和劳务具有垄断性,也都是特定类型的,不具有同质性和可比性。政府处于唯一的垄断地位,不存在竞争的压力,也就不会在提高服务和效率方面给予足够重视,因此对其产出和效果很难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政府活动目标的非市场性无法以市场价格来引导,造成了政府活动缺乏预算约束,容易造成浪费。加之政府部门活动追求的直接目标不是利润,其行为目标是预算最大化,政府机构不断扩张,运行成本不

13、断增加,导致政府部门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由此产生长期低效率运行。5)寻租(Rent Seeking)政府活动与经济活动是互相联结的,政治过程中的权力因素总是有可能直接介入到经济活动中去,从而干预经济当事人之间的交易。在此前提下,很多人便会力求借助于权力因素谋取个人最大利益,这就产生了寻租行为。寻租活动是把那些本应当可以用于价值生产活动的资源用于只不过是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它是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派生的一种现象,具有外部效应的特征。寻租一般是通过行政法律手段,来达到维护既得利益或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目的。寻租者为了获得寻租机会,可能会利用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如贿赂等

14、。寻租间接造成了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生产方式的实施,并直接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社会公平和效率的损失,导致政府失灵。(3)政府失灵的矫正1)立宪改革2)恢复竞争3)政府改造4)社会监督三、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在经济生活中,市场与政府还存在更为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首先,政府和政府官员也是理性的“经济人”,都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行为准则,只是表现形式与市场主体有差异;其次,政府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就是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政府机构,以抑制机构膨胀、提高政府运行效率;最后,从规范的角度来看,政府配置资源的作用应该是一种辅助性的作用,而市场的作用才是基础性配置资源的作用,政府应该努力让市

15、场在一些领域恢复作用,政府再进行第二次调节。第二章 财政的产生与财政的职能2.1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一、财政起源财政作为公共分配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 是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二 是公共权力的产生。国家的存在是财政存在的必要条件。这是财政与国家关系的一个方面。4另一个方面,财政是国家机器的经济基础。或者说,有了财政便有了国家,便有了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在这里,财政又是国家存在的必要条件。这是财政与国家关系的又一个方面。2.2 财政的定义与本质2.2.1 财政的定义及要素财政的定义:一般认为,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是国家(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利(公共权力) ,采取

16、某种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直接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活动。这一概念提示了财政的四个基本要素,即财政分配的主体、财政分配的客体、财政分配的形式和财政分配的目的。2.2.2 财政的本质与财政的公共性一、财政的本质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这就是财政的本质。这种分配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 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二、财政的公共性在我国,财政仅指公共财政或政府财政,不包括公司和家庭等私人财务。财政是公共部门为提供公共商品,满足公共需求,凭借公共权力,进行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的经济活动。因此,财政具有公共属性,2.3 财政理论的形成与演变2.3.2 自由放任时期的财政理论 1亚当斯密的财政论亚当斯密 1776 年国富论 的出版,是财政学建立的标志,开创了财政学的新纪元。其主要论点包括:(1)自由市场经济的观点。(2)在市场优先的原则下确立国家的职责。(3)财政活动的目标就是“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