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MAXA自动变速器的原理与检修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450035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田MAXA自动变速器的原理与检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本田MAXA自动变速器的原理与检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本田MAXA自动变速器的原理与检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本田MAXA自动变速器的原理与检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本田MAXA自动变速器的原理与检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田MAXA自动变速器的原理与检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田MAXA自动变速器的原理与检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田 MAXA 自动变速器的原理与检修摘要:本文阐述了本田品牌的汽车内置的 MAXA 型自动变速器各方面原理组成,包括变速器的基本构造、运行原理以及它的动力传输途径。之后通过对本田雅阁汽车内置的 MAXA 型自动变速器如何对于其故障进行检修,进而说明了 MAXA 自动变速器出现的常见故障以及如何检修这些故障,并且总结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 自动变速器;故障检修;本田 1MAXA 自动变速器的结构与原理 1.1 结构与构造 MAXA 自动变速器大多配置于广州本田 20082012 年制造的雅阁 2.4L 和 2.4L 车型上。MAXA 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相对复杂,其内部结构如图 1 所示,其结构

2、原理图如图 2 所示。 MAXA 自动变速器使用的基于平行轴式的结构形式,它将动力扭矩能够从液力变矩器直接传送至变速器主轴,进而中间轴部能够将动力传送至减速器并且将合适的动力输出。主动力轴部件花键上配置了 3 挡以及 4 挡离合器,副动力轴上花键配置了 1 挡以及 2 挡离合器,各个离合器的功能如表 1 所示。 1.液力变矩器;2.主轴 3; 挡齿轮; 4. 挡离合器;5.主轴;6.主轴倒挡齿轮;7.主轴惰轮;8.中间轴惰轮;9.中间轴;10.中间轴倒挡齿轮;11.倒挡轴及倒挡齿轮;12.倒挡结合套;13.倒挡滑套花键毂;14.挡结合套;15.中间轴;16.中间轴;17.中间轴;18.中间轴输

3、出齿轮;19.主减速器总成;20.副轴;21.挡离合器;22.挡离合器;23.副轴;24.副轴惰轮。 1.2 动力传递路线 如图 3 所示,当 MAXA 自动变速器处于 1 挡运行的过程中,自动变速器的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电磁阀调节 1 挡离合器使其进行充油过程,进而将副轴 1 挡于该轴承副轴对接起来。此时,液力变矩器将动力传送至离合器主轴,将动力通过主轴进而传送至中间轴轮位置,再将动力传送至副轴轮位置。由于离合器处于 1 挡位置时属于充油结合状态,1 挡离合器将动力进而传送至副轴位置。副轴 1 挡齿轮将动力进而传送至中间轴的 1 挡部位,进而将动力传送至主减速器位置,减速器最终促使增扭降速。当离

4、合器处于 1 挡动力传送过程中,因为离合器处于 1 挡并且在充油状态下运行, 使得动力形成闭环输出。 MAXA 自动变速器在 3 挡位以及 4 挡为的动力传输路线相对方便,并且具有很高的效率,因为在 3 挡位和 4 挡位的时候仅仅处在唯一齿轮副切合。相对其他品牌的自动变速器来说,平行轴式自动变速器在其动力传输路线这方面操作程序更加简洁,效率更高。 2 MAXA 自动变速器的维修 2.1 本田 MAXA 自动变速器的典型故障 首先对本车配置的 MAXA 自动变速器进行最初的项目检查,结果发现自动变速器机油的色泽偏暗,并且出现一种烧焦的味道,根据上述现象判断本车离合器可能有烧蚀现象,与制动器本身无

5、关,这是由于自动变速器为平行轴式变速器,并没有配置制动器。 进而对车身进行失速试验,将汽车挡位调至 D4 挡时,发动机转速切换至大约 3500r/min,然而挡位调至 R 挡时转速仅大约为2500r/min。从上述现象可以进一步推断出是由于离合器烧蚀而产生的汽车打滑现象,导致车辆在爬坡及启动时产生无力感。由于汽车在倒挡失速测试时现象正常,并且在倒挡时动力感十足,基本可以确定离合器在 D4 挡位时并未发生烧蚀现象,然而其他挡位时离合器是否损坏还不确定。于是需要对变速器进行拆解后的整体检查,并且在拆解的过程中要做好一定的标识记录,记录下各个零件的拆解顺序,在拆解的过程中要查看零件是否有损坏现象。由

6、于 1 挡位和2 挡位离合器安装位于汽车副轴上,所以需要将检查重点放置在汽车的副轴上。检查发现汽车的副轴的前滑动轴承以及阀体上存在磨损的现象。 此种故障时本田 MAXA 自动变速器的最为经典的故障之一,同时此类故障也是本田 MAXA 自动变速器在设计初期的缺陷之一。但凡本田汽车发生低挡起步及行驶时产生无力感以及打滑现象,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副轴前端滑动轴承产生烧蚀现象导致的。1、2 挡离合器在充油阶段都是将油泵通过阀体进行重新分配进而经过副轴前端滑动轴承并且进而流入副轴的(副轴部分两边是介质,中间是空心的,中间部分为输油管道,该管道把油按比例分配到 1 挡离合器以及 2挡离合器) , 副轴前端滑

7、动轴承不单能够起到平衡轴承的用途,还能够起到对离合器分配油量的作用。倘若副轴前端滑动轴承产生烧蚀现象,1、2 挡离合器的压力需要在这个位置进行减压,造成1、2 挡离合器工作时压力不够从而结合部分比较送出, 导致 1、2挡离合器产生打滑现象,其中的磨损相比较正常情况下更大,时间一长就会产生离合器烧蚀的现象。在摩擦片打磨下来的杂质会加入到自动变速器的机油中,从而使得自动变速器内的油显现出暗淡的色泽,并且会释放出烧焦的味觉。 2.2 本田 MAXA 自动变速器的疑难故障处理 2.2.1 故障检查排除过程 依照以往的经验,首先对汽车进行基本项的检查。检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为了检查的方便,检查人员可以用

8、万用表直接此时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两端的电压值,在汽车怠速时传感器输出电压大约为 0.9V;调节节气门, 输出电压逐步提升,当节气门全部打开时,两端电压可以达到 4.4V,并且该值基本稳定。进而对汽车做失速实验,发动机的转速处于正常速度区间内。做汽车道路行进实验,如车主对车况的反应,节气门开启角度在大约 30%时,挡位提升时略有一定的抖动,在相应挡位下车速也无异常发现,降挡时也没有明显的异常发生。通过车博士解码器查看汽车输出的故障码,没有任何故障码输出。进而查看自动变速器的油,油的色泽较暗,而且具有一定的烧灼味道。由于没有任何其他状况,所以认定为汽车离合器产生烧蚀现象。 对此类变速器进行拆解查看,

9、基本部件不存在明显的问题问题,蓄压减震器的弹簧能够保持很好的效果,离合器上的运动活塞的的折片也不存在机械损坏,不过由于离合器摩擦片上的色泽较为暗淡,并且有磨损的现象,然而磨损的现象并不明显,因此可以忽略此问题。为安全因素考虑,同时为了增加变速器的使用年限,建议更新所有的摩擦片。通过将压缩空气将自动变速器的散热器以及液力变矩器上剩下的油滴除去后,将变速器安装回至原车,将本田专用自动变速器油倒入容器中并至正常的高度后,对车辆。将节气门的开启温度调节至 40%至 50 %左右,原有的故障依然存在,提升挡位后汽车抖动明显。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并没有异常,而且显示器件所输出的样子大致和图 5 中粗实线部分

10、类似,是线性关系的直线。此外,由于汽车维修人员在踩下节气门踏板时很难掌握力度,难以做到匀速提升,因此,输出的曲线很难和图中的粗实线绝对吻合,但是不会有过大的偏差。此车的曲线相较粗实线过远,尤其是节气门敞开角度在 30 度左右时有较大的差别,由这个现象可以判断汽车在提升挡位时产生抖动现象是由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破损导致。本田2.4L 汽车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以及节气门体不能进行分离,他们是一个整体。所以,更换整个节气门,重新试验后故障即可排除。 2.2.2 原因分析 假设认为汽车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产生故障,则让汽车驾驶员轻轻踩下汽车油门,汽车节气门起始温度设定在 30 摄氏度至 40 摄氏度时,节气门

11、位置传感器的控制信号相比实际节气门控制信号要高。起始温度这个控制信号会传送至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会依据传送来的控制信号调整油的压力,从而使得油压力的特省从而匹配汽车变速器在高负荷运行下的需求。油压力的提升,会使得自动变速器在提高挡位时可能产生抖动的现象。此车的故障是因为汽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故障导致的,并非汽车内部零件的短路以及断路故障,因此汽车主控系统并不会产生相应的故障码。当汽车维修人员用万用表对汽车进行测量时,常用的万用表并没有示波显示功能,只能测试某一瞬间的电压值,无法将一段时间的电压区间显示出来;而且,倘若车检人员对检查过程中不够细致,仅仅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怠速和节气门这两

12、个部位上,而忽略了期间的控制信号的一场,因此,通过万用表无法正确发现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存在的状况。 3 结论 如今的汽车方面的维修,尤其对于汽车配置的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已经不是汽车中对于特定部分的维修,已经成为汽车整个整体各个部分联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协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电子技术在汽车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因此随着汽车功能的不断扩充,汽车内部的构造复杂程度越越来越高,车内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与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并且有些重要的部分是多数汽车构件共用的部分,需要格外的注意。因此,汽车维修人员需要将中医的里面灌输至汽车维修中来。 参考文献: 1曹利民.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二十一):本田MAXA 等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分析J.汽车维修与保养, 2007(12). 2向铁明, 方遒.丰田 03-71LE 自动变速器构造与检修J.公路与汽运, 2009(4). 3刘希恭.国产汽车自动变速驱动桥故障检修实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作者简介:田国华(1972.9.9-) ,男 籍贯:吉林省长春市,职称: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装备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