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038475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 基础知识与积累运用1、 看拼音写词语y l m nn zo yn j sn( ) ( ) ( ) ( )q qi tn xi q q dn shn( ) ( ) ( ) ( ) 2、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画在正确的音节下面。玷污(din zhn) 哺乳(b p) 拘束(s sh)奔赴(p f) 勉强(qin qin) 拖沓(d t)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钉截铁 安然无( ) ( )不犹豫 排山( )海藕断( )连 ( )然大物 临危不( ) 再接再( )一如( )往 ( )盆大雨 破烂不( ) 不屈不( )4、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举”字用部首查字

2、法,应查( )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 。“举”在字典里主要有这几种解释:往上托、伸;举动;推选;全。“举世瞩目”的“举”应取第( )种解释。 “举足轻重”的“举”应取第( )种解释。5、选词填空。伤害 损害(1)2004 年底,印度洋发生海啸,上千万人受到了( ) 。(2)行人乱穿马路的行为( )了我们这个城市的形象。失望 绝望(3)王大爷得了重病,在他几乎( )的时候,医生治好了他的病。(4)爸爸本来答应这个星期带我去划船,但他出差了,我感到很( ) 。6、按要求写句子。(1) 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意思不变。我仔细观察小松鼠的生长情况。 我了解小松鼠的生活习性。汉字神奇、有

3、趣。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2(2)阿曼达对爸爸说:“无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3)体会一下巴迪第一次写诗后等爸爸归来的心情,并试着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出来。(4)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三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如果我是 ,我将 。(5)修改病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母对我儿时一首诗的。狼牙山五壮士一个接一个继续跳下山崖。7、课内外知识积累。学习语言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我们学习过许多勤勉学习、奋发立志的名言佳句,选择你

4、喜欢的两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回忆本学期学过的内容,然后填空。红军不怕远征难, 。洛阳城里见秋风, 。,明月何时照我还。,人在天涯鬓已斑。宝剑锋从磨砺出,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二、阅读短文,完成文后各题。(一) 植物和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喜好和情感。3各种植物都能凭着良好的视觉,辨别各种波段的可见光,尽可能地吸收自己喜好的光线。用红光照射植物,可以增加糖的含量;用蓝光照射植物,可以增加蛋白质的含量;紫光,可以促进茄子的生长。这样科学家可以根据植物对颜色的喜好和生产需要,给它们加盖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有些植物伴随着任何一曲美妙的音乐生长,根系和叶绿素都会增多,例如:

5、玉米和大豆听了蓝色狂想曲 ,心情舒畅,发芽特别快。而有些植物就对音乐十分挑剔,像胡萝卜和马铃薯偏爱听音乐家瓦格纳的音乐,白菜和豆角则喜欢听莫扎特的音乐。还有一些植物宁可不听音乐,也不愿听不喜欢的音乐。高雅的玫瑰听了悠扬的小提琴曲鲜花怒放,可听了摇滚乐就加速花朵的凋谢。植物还有强烈的同情心。当科学家把一只只小活虾扔进滚烫的开水锅里时,连接在植物叶片上的测试仪显示:植物的“情感曲线”像温度计的水银柱受了热一样,骤然上升。那些目睹惨剧的植物好像在喊:“ 。 ”我再给同学们讲个真实的实验:在一个房间里先放入两株植物,再请进 6个人,然后再让其中一个人掐断一株植物,这株植物就成了受害者,接着 6个人同时

6、离开。科学家规定 10分钟后,请刚才没有掐断植物的 5个人分别在不同时间依次进入房间,研究者立刻把测试仪和没有受伤害的植物叶片连接起来,你猜发生了怎样的情况?测试仪显示:植物的 “情感曲线”剧烈地波动起来,就好像人们处在极度愤怒与哀伤的状态中一样。看来,植物的确是有情感的啊!“爱护花草树木”是对植物应有的尊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落实在每个人的行动中!关于植物的情感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它不仅( )人们生物之间是有亲缘关系的,而且还( )人类应该尊重所有生命,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环境。1、 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填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 简要写出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3、先读下面的句子,再

7、判断,对的画“” ,错的画“” 。植物不但喜好颜色,而且还喜好声音。(1)这句话写在第自然段的开头最恰当。 ( )(2)这句话写在第自然段的开头最恰当。 ( )4、认真阅读第自然段的内容,根据提示,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提示:假如你就是一种有强烈的同情心的植物,在目睹那样的惨象时,你会喊什么?请写出你的心声。45、第自然段和第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6、想一想下面词语的意思,把它们的序号填写在文中第自然段的括号里。告诫 告诉(二)鲁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总想在较少

8、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样就是休息。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 80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

9、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什么两样1、给最后一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请用“”分别画出第 2、3、4 自然段的中心句。3、 本文写鲁迅珍惜时间,作者选取了哪几件典型事例?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鲁迅的优秀品质。4、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吧,请用几句话结合自己利用时间的实际写一写。53、作文。生活中,父母之爱比比皆是,那一杯浓浓的奶,那一句叮嘱,那一深情的眼神无不表达了父母之爱。请你选择其中一间,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参考

10、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5 分)1、(共 8分,每写对一词得 1分)娱乐、磨难、噪音、沮丧、乞求、誊写、崎岖、诞生2、(共 3分,每画对一个音节得 0.5分)玷污(din zhn) 哺乳(b p) 拘束(s sh)奔赴(p f) 勉强(qin qin)拖沓(d t)3、共 6分,每填对 1词得 0.5分。6斩钉截铁 安然无恙 毫不犹豫 排山倒海藕断丝连 庞然大物 临危不惧 再接再厉一如既往 倾盆大雨 破烂不堪 不屈不挠4、(共 2分,每做对一空得 0.5分)、ju(j)5、(共 4分,每选对 1空得 1分) (1)伤害(2)损害(3)绝望(4)失望6、(共 14分)(1)2

11、分,每写对一句得 1分;(2)2 分,每写合适一句得2分;(3)2 分,(4)共 6分;(5)共 2分在“一首诗”后加“的评价” ;删掉“继续”。7、(共 8分)(1)共 2分,每写对一句得 1分;(2)6 分,每填对一句得1分; 万水千山只等闲;欲作家书意万重; 春风又绿江南岸 ;江南几度梅花发;梅花香自苦寒来;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二、阅读短文,完成文后各题。(共 35分)短文一:共 16分。1、共 2分。植物的喜怒哀乐(植物的情感) 2、共 4分。各种植物都能凭着良好的视觉,辨别各种波段的可见光,尽可能地吸收自己喜好的光线。3、共 2分,每答对 1题得 1分。 (1);(2)4、3 分,答

12、案不唯一,只要符合语境即可。5、共 3分,每答对一点得 1分。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6、共 2分,每选对一空得 1分。 短文二:共 19分。1、(共 3分)每对 4个标点得 1分。, 。 , , 。 , 。:“ , ,。”2、(共 3分)每画对一句得 1分。第 2自然段: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第 3自然段: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第 4自然段: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3、(共 6分)每答对 1点得 2分;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带病坚持工作,逝世前一天还在工作。从不浪费别人的时间。4、( 共 3分 ) 每 答 对 一 点 得 1分 。 忘 我 工 作 、 珍 惜 时 间 、 尊 重 别 人 。75、(共 4分)酌情考虑,合理即可得分。三 、 作 文 20 分 。一 类 文 ( 1820分 ) 、 二 类 文 ( 1618分 ) 、 三 类 文 ( 1216分 ) 、 四 类 文( 12分 以 下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