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学习心得汇报(第一集)许若潮助教汇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37389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学习心得汇报(第一集)许若潮助教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弟子规》学习心得汇报(第一集)许若潮助教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弟子规》学习心得汇报(第一集)许若潮助教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弟子规》学习心得汇报(第一集)许若潮助教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弟子规》学习心得汇报(第一集)许若潮助教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弟子规》学习心得汇报(第一集)许若潮助教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学习心得汇报(第一集)许若潮助教汇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弟子規學習心得第一集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友,大家好,學生許若潮很感恩有這個機會跟大家彙報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弟子規這本書是學生讀高二的時候,父親介紹給學生的,讓學生去背,學生當時沒有聽進去。父親有的時候回家,就考考學生說:“若潮,你弟子規會背了嗎?”學生撒個謊說:“有去看了。 ”父親就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下一句是什麼?”學生搖搖頭說:“不知道。 ”其實這本書一直放在自己的書桌上,從沒去翻過。學生從小不愛讀書,所以考試成績就很差,也不愛運動,上體育課時老是偷懶。其他同學踢足球、打籃球,自己也不喜歡,自己體質也比較差。到了初中的時候,還迷上網路遊戲,沉迷網路三年,常常晚上控制不住網癮

2、,要偷跑出去通宵上網。有的時候自己就在想:“我現在已經十八歲了,成年人了,我這樣天天上網行嗎?我往後的人生怎麼過?我成績這麼差,體質也差,我以後怎樣找工作?怎樣支撐起一個家?”當時一想,就很後悔,後悔以前沒有認真讀書、鍛煉身體,現在青春、時光都過去了。於是就想到要戒掉網癮,但是戒不掉;想認真學習,不知從何下手;想戒網癮,找不到方法。直到有一個機緣,來到廬江傳統文化教育學校學習,那時才真正接觸到弟子規這本書,一讀就覺得很好,雖然有很多都讀不懂,但是自己親眼看到這邊的同學落實得很快樂,自己也嘗試著這樣去落實。這樣一落實,落實了一點點,就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樂,跟以前喜歡玩網路遊戲的樂,是完全不相

3、同的。自己為了玩網路遊戲,2傷了多少人的心,浪費了多少精神、時間、財物,還玩得很空虛。自己落實弟子規的樂是很自然就有的,心裏很踏實、很安穩,父母很歡喜,周別的人也很歡喜。自己才知道做人要這樣做,人生才過得有意義、有價值。而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就慢慢解答了以前所有的煩惱。知道自己為什麼不喜歡讀書;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迷上網路。 弟子規上說:“父母教,須敬聽;鬥鬧場,絕勿進。 ”知道自己後來,為什麼想學好,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想戒網癮,卻戒不掉。弟子規上說:“寬為限,緊用功;勿畏難,勿輕略。 ”有時,學生在想,假如自己從小就學習弟子規那該多好,不用導致自己犯了很多過錯,留下很多遺憾。可惜時光不可以倒流

4、,但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所以我們通過學習弟子規可以讓人生少走很多的彎路。好,我們現在就來學習這部經典,我們先看題目:弟子規 ,弟子在家裏是指子女,在學校是指學生,在社會是指每個人。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 ,既然一輩子都要學習,理所當然就是學生。規是規矩,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 。所以弟子規顧名思義就是我們應懂的道理、應守規矩。這個規矩,它不是對我們的一種約束,它是對我們的一種引導,導我們走向幸福,導我們怎麼樣去為人處事。我們通過總敘的學習就知道。學生先把總敘這部分念一遍:【總敘。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總敘】這是這部經典的總綱。第一句:【弟子規

5、,聖人訓】 , 弟子規是聖人的訓導,聖人可以說是指孔老夫子,我們稱之為大成至聖先師,夫子的教誨,對後代子孫的影響是極其深遠,所以古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3弟子規就是做人的根本,儒家的根本經典,夫子的教誨。【首孝弟】首是首先、第一的意思。首先是要落實孝跟悌。因為孝道、悌道是做人的根本、是倫常大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子跟兄弟是天倫,不是人去規定的,是我們每個人應當去遵行的天職。學生以前在家的時候,沒有“孝、悌”這個概念,跟朋友談話,不會談到孝這個字,對這個字很陌生,也從來沒有見過“悌”這個字。每天想的都是自己:自己今天穿什麼樣的衣服,自己今天理什麼樣的髮型,自己該如何去尋找刺激、

6、快樂天天都在為自己著想,從來沒想過自己這樣做,父母的感受怎麼樣。跟兄弟在一起,沒有利益衝突時,相處得很好;當有利益衝突時,學生還是自私自利,沒有真正行過悌道。來到學校,看到大家都在行孝道、行悌道,對父母很孝順,對兄弟姐妹很恭敬、很友愛,才知道做人原來是要行孝、悌, 孝經裏面有講到【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老祖宗的教誨真的是很有道理,回想自己以前跟朋友在一起,朋友說的一句話,自己會去聽,會去做,很講義氣。但對自己的家人反而沒有那麼好,父母說的話當耳邊風。跟兄弟在一起,沒大沒小,沒有真正行過孝悌之道。現在體會到這一點,心裏很明朗,又很後悔。明朗是因為終於知道

7、做人要行孝、行悌;後悔是因為以前在父母身邊時,從來沒有行過孝。因此在父親送學生來學校,將要回家之前,學生和哥哥弟弟一起向父親行三跪九叩首大禮。當時學生流著慚愧的眼淚一直說:“對不起、對不起”父親並沒有責怪學生,只是說:“以前的事就不要再去想了,過去了就讓它過去。從今以後,你能夠在這裏認真學習,學有所成,把自己照顧好,這就是大孝。 ”三年過去了,學生過的是跟以前完全不同的新生活,是順應大自4然的生活,是比從前幸福快樂的生活。以前就連父母希望兒子把頭髮理短、三餐飯吃飽、多吃水果,學生都不會去做,可以說自己的所做所為沒有一件事是讓父母歡喜的。而現在自己終於在做一件讓父母歡喜的事學習傳統文化、學做人。

8、這樣一做,心裏很安,很樂。同時,能夠和家人和睦相處,這種感覺是溫暖、溫馨的,因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所以論語上說:【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把孝悌排在弟子落實的首位。【次謹信】接下來就是謹跟信,謹是恭謹、謹慎,信是誠信。所謂【行謹言信】行為謹慎、言而有信。這是告訴我們要懂得修身養性,改正自己種種不正確的言語、行為。過去學生從來都不懂得要檢點自己的言語行為。學習了弟子規之後才知道,原來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的言語、行為習慣,只要是不正確的都要改,不改是在害自己,以前是自己不知道。行為要謹慎,自己就想起,為什麼很多學校都會播放一些交通事故的案例給同學看,這就是希望同學在過馬路時,要注意安全、要謹慎,同時

9、也希望同學以後開車或騎自行車的時候也要謹慎,不能散漫、浮躁。這是學校很重視的問題,也是每位父母很重視的問題。因為不懂得謹慎,就很危險。父母、老師不可能天天跟在孩子的後面,保護他,所以可以從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的小事,去培養他謹慎的態度。做小事都能謹慎,做大事就更不用說了, 【事無大小】 。言語要誠信,這也是要從生活當中去落實的,學生以前有個觀念,覺得說實話吃虧,常常騙人,卻跟別人說:“我最討厭騙子了。 ”可是自己天天在騙人,在當騙子,欺騙最多次的人是父母,學生以前每天晚上都去上網,每天都欺騙父母說去同學家學習,母親很相信學生,上初中三年,就欺騙父母三年,父母一點都不知道,還真的以為孩子5去學習了。

10、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知道,這是不對的,父母生我、養我,我連對自己恩德最大的父母都欺騙,還有什麼人不會騙?以後別人還敢信我嗎?在社會上,沒有信用就沒有立足之地,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所以自己是自欺欺人,欺騙父母說去學習,其實是去上網,這是虧損自己的品德,也讓父母蒙羞。所以知道不對就要去改,言語要誠信,本來學生是不敢跟老師說自己以前是怎樣的一個人,不敢跟老師懺悔自己的過失,生怕老師會嫌棄自己。結果當學生跟老師說清楚自己以前是怎樣的人、懺悔自己的過失,老師並沒有嫌棄學生,反而是給於引導。 【一份誠敬,得一份利益;十分誠敬,得十份利益。 】所以這樣一做,心裏坦蕩蕩。以前做人,心是虛的,老是怕別人發

11、現自己的不足。當自己沒有什麼可以隱瞞人的時候,心很安,這種日子才過得瀟灑快樂。【泛愛眾】泛是廣泛,愛是敬愛,對每個人都要敬愛。這一句是孝心的拓展,從愛自己的家人,到愛自己的族人,到愛鄰里鄉黨,到愛自己國家的人民,到愛全世界人民,以至愛所有的人、事、物。一步一步的向上提升,這是修身養性的進一步提升,拓寬心量。其實泛愛眾也可以說是教我們如何與人相處的方法,真正要有一顆真誠心去敬愛他人。學生以前不懂這個道理,與人相處都是隨順自己的好惡。跟自己話投機的是好朋友,整天粘在一起;跟自己的話不投機的,不僅看不順眼,還要在背後說他壞話,甚至欺負他。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評價別人,很傲慢。自己排斥別人,別人也

12、會排斥自己,這就是不懂得怎樣與人相處,與人相處不好,生活就不快樂,因為我們總離不開人群。6學習了弟子規之後,才知道要落實泛愛眾。我們敬愛人家,人家就會敬愛我們。曾經學生一次回家時,有一天,家裏要買藥,學生就打算到大街上去買,剛好父親打電話回家,跟學生說不用到大街上去買了,讓學生在家附近的一間藥店買就可以,貴一點無所謂。父親是怕路遠,這是父親對孩子的關愛。而附近的這間藥店,比大街上的那一間要貴。當時學生聽了父親的話後,腦海裏就閃出一個念頭:“這個老闆可能會便宜的賣給我。 ”因為學生現在知道要微笑迎人,每次去她的藥店買東西時,學生都會跟老闆微笑,打從心的去尊敬人家,老闆也是很歡喜,雖然沒有說過什麼

13、話,但從她的笑容中,學生已經感受到那份友愛。結果去買藥的時候,果然是便宜的賣給學生了,比平時的價錢降了一點。老闆並沒說:“我便宜的賣給你了。 ”但學生心裏知道。學生那時候就感受到:“這個社會好美麗,世界充滿了愛。 ”以前是自己不懂得去敬愛人家,天天板著臉,所以感受不到幸福。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落實泛愛眾,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對每個人都要愛,培養自己的平等、慈悲、真誠心。【而親仁】親仁就是說親近有仁德的人,換句話說就是親近良師益友、親近經典。上一句泛愛眾是不能選擇的,對任何一個人都要敬愛。但對個人的修身養性來講,親近的對象是要選擇的。諺語裏面常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

14、句話的意思就說明我們人會受環境的影響。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很多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常常跟一些調皮的同學在一起,父母都會教孩子不能跟他在一起,怕孩子也學調皮,這是有道理的。學生的父母也有這樣教學生,但學生都沒有聽進去。也是因為不懂,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不知道什麼才是對自己有真實的利益。學生以前親近的朋友、同學都是不怎麼愛讀書的,當然不是說朋7友、同學的錯,因為那時候我們都不懂。不愛讀書就常常約著去玩、去上網。有的時候想學習,但就不能自我控制,朋友一個電話,一個短信過來,自己心就動了,總是抵擋不住環境的誘惑,不懂得怎樣去拒絕。所以當知道有這麼一所學校,是專門學習傳統文化、落實弟子規 、學做人的

15、,學生就打算要從新做人,把網友的名字刪除、把頭髮理短,脫下奇裝異服,穿上簡單樸實的衣服。來到學校之後,看到同學都會洗碗、擇菜,自己覺得同學太好了,不只是女生會做,男生也會做。學生以前從沒做過這些家務,也沒有見過朋友、同學做過,第一次看到同齡的同學做這些活,覺得很溫馨,大家會做,自己也要會做,所以就學洗碗摘菜。看到學長,一個大男生,把一粒掉在地上的飯粒撿起來吃,學生也是很佩服,真的把學長當偶像看,因為以前自己很奢侈,出去外面吃東西,常常吃剩,覺得吃得太乾淨,好像顯得自己很窮酸、吝嗇。奢侈已經成為習慣了,所以當學長做出這個動作,自己很感動,也是勉勵自己要去效法。慢慢的,學生受到經典的熏習、老師的教導、同學的影響,自己也習慣了這種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樣了,以前的許若潮已經消失了。學生體會到親仁很重要,我們能夠常常親近經典、親近好老師、好同學,這對於我們學會做人,提升德行絕對有幫助。最後一句【有餘力,則學文】餘力是說實行孝、悌、謹、信、愛眾、親仁以外,既是餘力,我們做人當先以此六事為本。行此六事,非無餘力學文,是言學文先求其本,無本之文不可取,所以說有餘力則學文。今天的時間到了,學生的彙報就到這裏,在彙報的過程當中如有差誤之處,懇請諸位長輩、諸位學友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