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同步导练苏教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036587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同步导练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同步导练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同步导练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同步导练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同步导练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同步导练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同步导练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梦溪笔谈二则同步导练我国的科技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有一部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作品,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梦溪笔谈。这部中国文化科技史上的综合性的笔记体巨著,较为详细地总结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取得的高度成就。课文所选的两则,文字简洁生动。以虫治虫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治,梵天寺木塔记述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解决高层建筑木塔不稳定的过程。相信你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对我国古代的科学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疏通文句】1查字典,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蝎( ) 喙 ( ) 穰( ) 贻( ) 遂( ) 箧( )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2)密使其妻见喻皓

2、之妻,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如:而动如初 匠师如其言(2)以:岁以大穰 以钳搏之(3)之:方为秋田之 害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 谓之 傍不肯。(4) 方:方为秋田之害 方两三级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1)贻以金钗( )(2)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3)但逐层布板讫( )(4)方为秋田之害( )5请把句子中省略的成分补全。(1)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2)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点石成金省略句通常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四种,其中尤以主语省略和宾语省略更为常见。掌握了这些特点,通过句不离章 或联系上下文分析,把握省略

3、句就容易了。6区分下列黑体字古今意思的不同。(1)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古义:_; 今义:_(2)方为秋田之害 古义:_; 今义:_7翻译下列句子。(1)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3)未布瓦,上轻,故如此。(4)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点石成金正确翻译文言句子,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对句子应能准确地断句、停顿;2.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3.辩清该句的句式及其特点,并能将该文言句式转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 4.加强积累,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句、精彩句和文眼句多作记忆,以达到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的效果。【感知内容】8以虫治虫一文中傍不肯 的外

4、貌特征是怎样的?9。梵天寺木塔中喻皓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塔动了的问题?为什么要写众人对此事的反应?【探究问题】10读了以虫治虫一文,它给你怎样的启示?11梵天寺木塔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能力拓展】12同学李军想进一步了解梦溪笔谈相关知识,请你为他提供几个获取该项知识的途径。参考答案:1.xi hu rang y su qi2.(1)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3.(1) 像遵照(2) 因此 用(3) 的 之:第一个 之,语气助词,无义。第二个之 ,它,指子 方虫的 天敌。(4)正才 4.(1)赠送(2)于是(3)只要 完毕 (4)成为5.(1)(傍不肯)遇子方虫,(

5、傍不肯)则以钳搏之,(子方虫)悉为两段。(2)(匠师)无可奈何,(匠师)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其妻)贻(之)以金钗,问塔动之因6.(1)密:暗中,秘密地。使:派。秘密派遣的使者(2)正 与圆相对7.(1)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2)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3)工匠师傅说:木塔 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4)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8.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9.喻皓采用布板 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 的问题。从侧面再次突出了喻皓在建筑方面的高明。10.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

6、,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11.文章记叙喻皓的语言较想详,因为中最能体现他记技艺的高超。对塔遂定 的原因也写得较详,因为中是木塔稳定的科学原理,有必要交代清楚。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不是本文的重点,则以如其言 三字一笔带过。 这样安排详略,突出了文章的中心。12.从网络寻找,从图书馆查资料,从相关书籍查找。等等。链接阅读:梦溪笔谈一则江苏 邱孔龙设题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辩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

7、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以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 人间 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 始盛开。 盖常理也, 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始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

8、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牙;一丘之禾,是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卷二十六 药议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此殊未当: 但二月草已芽:若有宿根:缘土气有早晚: 凌冬不凋: 则粪溉者先牙: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文批判了固定在二、八月采药的旧法,以通俗的事实和道理说明了采药不可拘于固定的月份。作者指出,因为药用( )的不同,( )也应随之不同,这样才能保证药物的质量;作者还进一步阐明了植物生长、成熟的早晚,是因( )、()、()、()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因此采药的时间决不可以限于固定的月份。()针对使用部位不同方面,作者依次直接说明 五种情

9、况。()作为一篇说明文,这一层作者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3、翻译下列句子(1)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2)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4、问答题作者是否认为 古法说的 采药时间完全错误?说到皆不可限以时月已将 古法基本否定,为什么下还要说土气 和天时?说土气天时这一层,所举例证大多跟草药无关,是否离题? 参考答案:1、殊:很,特别。但:只,只是。芽:发芽。名词作动词用。若:假如。缘:因为。凌:越过。粪:施粪肥,作动词用。2、(1)植物部位采药的时间地理条件、植物特性、气候变化和人力栽培(2)用根者,用叶者,用芽者,用花者,用实者。(3)直接说明,举事例,作比较3

10、、(1)大致上使用根块的,假如有宿根的,必须等到没有茎叶时候采,那么津液都集中在它的根部。(2)南方一带桃李在冬天结果实,北方地区桃李则在夏天茂盛4、作者并未 完全否定 古法,认为在二月、八月采芽还 是对的,但采根、叶、花、果则不应限制在这个时间,所以说它殊未当 。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者立论是正确的。用对比的方式来说明 采根时间不 同则效果不同,以此证 明不按该部位的最佳采集时间去采,则效果不佳,这是作者的主要论据之一。这个道理既已说清,下文再说到叶、芽、花、果时,就不再做对比说明了-仅此一端即可看出本文的实质是议论,说明是手段;如果是说明文,在叶、芽、花、果中至少可以选出两项作比较详细的说明。第二层虽已 指出各部位的最佳采集时间,却未 指明月份。为什么呢?第三层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植物的生长过程特别是各部位的生长状态,要受地势、物性、地气、人力等因素的制约。有了这一番理论性的说明,采草药不可拘以定月的论点就 完全确立了 。文中所举例证都不是草药,但草药也是植物,同样要受上述诸因素的制约,不能叫做离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