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行为特征探求班主任工作对策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035723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行为特征探求班主任工作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生心理行为特征探求班主任工作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生心理行为特征探求班主任工作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生心理行为特征探求班主任工作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行为特征探求班主任工作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行为特征探求班主任工作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心理行为特征探求班主任工作对策当代中学生是一个色彩斑斓、生气勃勃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只有有眼界、有思路、有远大理想的教师才能满足当代中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因此,我们对学生心理和思想行为研究得越深入越透彻,教育效果就会愈加显著。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是我们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一、现阶段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1.幼稚与成熟 中学生正处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其心理特征既有成熟的一面也有幼稚的一面,认识能力和水平起伏多变,情感和意志不稳定。具体表现为热情高,重感情,容易被诱惑;富有同情心,有正义感,但又过于哥们义气。爱好广泛,兴趣

2、多样,但爱好和兴趣容易转移,缺乏毅力,还往往把坚定与固执、勇敢与蛮干混同起来。 2.早熟与失误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出现了明显提前的趋势。心理上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对两性认知发生兴趣,会关心异性,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喜欢“乱点鸳鸯谱”,写纸条、写情书等。甚至有个别男女生形影不离,手牵着手逛大街、逛公园,出现早恋。由于广播、电视、网络、报刊、书籍以及社会交往机构等渠道提供大量交友信息,加速了中学生出现早熟。他们认识的不成熟和某些消极的影响,因早恋而出现失误的情况也常有发生。可见,加强中学生青春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3.多变与可塑 中学生受青春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影响,生理上

3、急剧发育,心理上复杂多变,常常呈现积极或消极心理特征,致使性格、志趣容易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但他们也有很强的可塑性。一些中学生常常通过阅读一本好书,参加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而在心中播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可见,正确的引导、扶持、帮助、教育。对学生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4.热烈与脆弱 幼苗破土而出,树苗挺拔向上,阳光雨露的滋润还有待进一步去吸取,暴风骤雨的洗礼还有待进一步去经受,幼小和脆弱是暂时的,中学生的成长也是如此。中学生精力旺盛,有活力,只要自己喜欢,对人对事就像一把火,富有理想,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具体表现为热情高涨,对生活和学习有执着的追求,但在经受一些挫折和打击后,容易灰心丧

4、气,情绪低落,个别严重的学生甚至会产生轻生念头,走上绝路。少数学生还会受到不良诱惑,厌倦学生生活,对学习乃至生活失去信心。促使学生热烈而勇于进取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现阶段中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 1.自立与自我 中学生不希望教师、家长管得太严,把教师、家长有些关心的叮咛视为多余的唠叨。他们要求教师尊重他们,要求家长不干涉他们的活动。希望自己像成年人一样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事情。他们的自主意识强烈,每当家长、教师给予他们信任,交给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工作或一项任务时,心里便会充满自我满足的欢快和自豪感。他们喜欢依照自己的想法,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组织开展。由于自身性格的不成熟,

5、而一味强调“自我”,会导致固执任性、不尊重别人、自我欣赏、盲目自信、看不到群体的力量,喜欢自我表现和个人奋斗。 2.开放与杂容 开放的社会,改革的时代,各种信息广泛传播,给学生的思想发展带来一些影响。当前的中学生思想开放,喜欢广泛接触社会,特别对国外的一些事物也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呈现兼收并蓄、美丑杂容的意识形态。他们爱读英雄和名人故事,也爱读琼瑶的小说,还有兴趣去读一些格调低下的报刊、书籍。开放与杂容是现阶段中学生思想行为的又一明显的特点。 3.单纯与片面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分化和发展,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单纯天真,思想上无成见定式,直率坦荡,但是遇事能主动尝试,全

6、然不顾后果,容易偏激和片面。 4.表面与全面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评价事物局限于表面现象。中学生逻辑思维逐渐成熟。他们的道德评价逐步由表及里,由现象逐步向本质深化。由于思维的发展,使中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由片面到全面,由简单的肯定和否定到初步地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有些学生看到社会青年打扮“时髦”,就盲目地模仿,涂口红、染指甲、戴耳环、梳怪发型,通过老师逐步的引导,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在学生追求个人道德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5.他人与自我 中学生往往对别人评论的多,对自我评价的少。有时刚“揭发”后面的同学上课讲话,

7、可马上自己又转回头去和别人讲起来。中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在逐步提高,但不稳定。受到老师表扬时。自我评价往往过高。受到老师批评时,自我评价往往过低。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过于简单,比较肤浅,这也是他们“无意地、糊里糊涂地犯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6.效果与动机 小学生的评价能力,最初只看效果不问动机,仅凭事物的后果来肯定或否定一切。升入中学以后,学生开始注意在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时把动机与效果联系起来。如有的学生批评某同学“帮助别人是为了讨好老师、为了得表扬”。说某某同学犯错误“不是故意的”,等等,这些都说明青少年能把一个人的动机与效果统一起来进行道德评价。这是他们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又一表现。 7.模仿与独

8、立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认识能力跟不上,有时是非不分,对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制,友谊与哥们义气认识不清。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评价事物的能力最初是模仿成人、模仿“权威”的评价,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良好品质的出现,逐渐发展到独立地进行道德评价。对小学生来说,一般被老师或家长肯定的、赞扬的行为。他们就认为是正确的;反之,就认为是错误的。所以。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口头禅往往是:“我们老师说”而中学生的评价能力逐步从模仿、顺从发展到按书上的道德标准来进行独立的评价,他们这时的口头禅往往是:“书上说”到了高中阶段,学生评价能力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又进一步增强。他们喜欢提

9、出独到的见解,这一时期的口头禅往往是:“我认为” 三、班主任工作策略 1.模式与标准 什么是好学生?要培养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才?长期以来,我们往往用一个固定的框框和模式去衡量,即听老师的话、安分守己、各门课成绩优良。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要求的学生,往往是四平八稳、缺乏创见,不能适应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拘一格。对于勤奋努力,在某些方面有突出才能的学生,只要在其他方面达到中学生基本要求的,都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彰。 2.严格与疏导 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是必要的。但是通过用简单的禁、堵、防的办法来消除外界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是很难办到的

10、,而且常常是事与愿 违的。中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好奇心重、模仿性强,要想用禁锢的消极办法来控制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是不可能的。只有积极疏导、耐心说服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该以自身独特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3.灌输与渗透 教育过程不能靠简单的说教来解决,强制灌输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它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育过程如同春雨滋润幼苗,是一种理论上的指导、思想上的启迪、行动上的实践、情感上的交流。教育要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要渗透于各项活动之中。只有教育在学校中无所不在,才能收到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效果。我们应当在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把思考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在

11、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自己去探寻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 4.主体与主导 长期以来,对学生思想教育习惯于采用包、管、灌的办法,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师生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教师必须对教育对象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有一个全面的、辩证的认识。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客体,又是能动地参加教育活动的主体。学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也是学生从客体转化为主体,进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只有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节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按教育规律办事。因此,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得到有效的发挥。 5.继承和创新 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既不能一概肯定,墨守成规,也不能全盘否定。对那

12、些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确实行之有效、意义深远的、好的教育传统和经验,应该继承并有所发展。如爱国教育、理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等,这些教育赋予了一代青年不懈的思想动力,造就了无数优秀青年正确的人生观。这些传统教育不能丢弃,而应该在新的教育要求和形势下,不断进行充实、完善和发展创新。 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就应当结合时代的特点和中学生需求的实际出发,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这种创新应当是:(1)教育内容具有时代赋予的新意;(2)活动方式为学生所喜闻乐见;(3)注重实效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符合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4)寓教于学、寓教于乐,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5)研究学生的

13、思想变化和兴趣爱好,因势利导及时加以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懂得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6.理想与修养 当下。中国教育需要有教育理想的教师。何为教育理想?醉心于教育,献身于教育,期盼为教育事业做点儿事的激情,不甘寂寞就是有教育理想。有理想的教师能培养出具有文化精神、文化眼光的学生;能培养出具有价值追求,具有坚定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人生信念的学生。那些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有思想的教师能够从更多元的角度、更宏大和更精微的视角看待问题。通过教师的个人特性、生活态度、意志品质、工作作风等。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折射在学生身上。所以,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进行自觉而又本能的引领,让学生变得更具有思想。 总之,把学生从入学带到毕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于追求。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理想的光辉,让我们的学生荡漾在博大、丰富、深邃、光明、温暖的教育理想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