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国学课堂情境化教学探讨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272743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科院校国学课堂情境化教学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科院校国学课堂情境化教学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科院校国学课堂情境化教学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工科院校国学课堂情境化教学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工科院校国学课堂情境化教学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科院校国学课堂情境化教学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科院校国学课堂情境化教学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科院校国学课堂情境化教学探讨本文为江苏大学教改课题一般项目工科院校国学课堂情境化教学研究 (编号:2015JGYB051)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当前工科院校国学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提升教育质量的途径,认为以情境化教育为教育方法,以传统家训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尝试,应是提升国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工科院校;国学教育;家训教育;现状;情境化;教学改革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国学热”的出现与传统文化的回归,一些工科院校亦纷纷打出了国学的品牌,各种国学班、国学中心开始设置,更有一些学校开设了国学院,以进行对国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但对于高校的教师来讲,学生就业压力的增

2、大、国学自身内容体系的繁杂以及教学辅助手段发展的不同步等原因,给其国学教课程的编排、内容的传授等方面都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以国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家训教育为例,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教学改革,如情境教学等,应是改变当下国学教育困局的有效路径与方法之一。 一、繁荣与危机:当前工科院校国学教育现状 国学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但其内涵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发生变化,现在基本上代指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传统学术。上世纪90 年代,随着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的成立以及国学研究的开展,国学一词重新回归到学术领域。特别是此后人民日报的报道与宣传以及社会上各种读经班、国学堂的设立,电视上一些讲史栏目的热播, “国

3、学热”开始兴起。此时,一些高校尤其是一些工科院校亦纷纷设立国学院或开设国学相关课程,承担起了接续传统,弘扬国学精神的时代使命。但纷嚣之后,我们发现,与社会上一时的时髦或流行快餐文化不同。国学教育的沉重与繁复远超过一般高校执政者的学术想象。如当下国学属性尚不明朗,文学、史学、哲学、考古等学科皆可入国学,如何与之区分对待;国学内容的复杂多样,经、史、子、集无所不包,我们的教育者又如何选择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照单抓药;国学学位的设置久拖不决,我们的国学生们当如何实施就业选择;很多工科院校的国学开设属于光晕效应一类,誓与其他兄弟院校一比高,但却忽略了相应教师的培养与课程内容选择上的精雕细琢,而工科学生

4、的学科特点与就业压力,使得相当多的学生其在课程选择或课上学习时只能以应付的心态加以对待 当然,我们无意贬低或否认理工院校开设国学课堂与国学教育的必要性,有学者指出:“大学是国学传播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日后国学被大众接受的深广度”1,亦有学者认为:“它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格,提高理工科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2在我们看来,上述两点亦应是一般学者的学术共识。既如此,对工科院校而言,在国学学科属性与内容特征尚难转变的实际前提之下,如何作法才能使得学生转变对国学的态度与看法,而报以坚定的学习信心呢?或许,晓之以情,动之以境,在情境之间完成国学的教育与传授应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与

5、手段之一。二、情境教育:解决当下国学教育困境的有效路径 何谓情境教育,笔者在自己先前的一篇拙文中曾说道:“情境教育的理论要求教育者以一定的形式将学习者引入到一定的现实情境中,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情境亦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从情境中所掌握的知识也更具有现实效力。 ”3情境的创设与引入,应是情境教育方法成败的关键。对于国学教育尤其如此。在此方面,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先生创设的情境教育的“五大情境”理论,颇可值得借鉴。在李吉林看来,在情境教育要注重“形真” 、 “情切” 、 “意远” 、 “理寓其中” ,做到暗示诱导、情感驱动、角色转移、心理场整合等四大

6、要素,在教师、学生以及周围因素充分调动的情形之下,将情境分为实体、模拟、语表、想象及推理等“五大情境” 。李吉林就是用他这种特色鲜明的情境教学理念,开启了一个中国中学语文教学的新时代。在我国传统理工院校的教育模式中,由于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理念等因素,决定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只能是理工类基本知识与实验等方面的教育,缺乏对自身系统知识以外的东西,如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传授与引导。即便是工科院校所开设国学之选修课程,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讲课内容亦多与稗官野史,宫廷内斗的电视小说相应,真正国学中的国粹与精华却少有涉及。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当下的国学不“国” ,国学不“学”的畸形现象。既如此,

7、则国学开设的初衷却少人问津了。但无论如何,或正如张立文先生所言:“当今之世,国学虽屡经磨难,但否极泰来,在此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学的教学与研究要有全球的新视野,和合的新思维,变通的新理念,生生的新价值,现代的新方法,才能对国学做出新诠释。 ”4因此,在教学中实现自我转变,在情境中实现学生对国学的学习与自我成长,应是国学教育的积极主张与良善之法。三、家训教育:在历史情境中实现文化传承与国学精神的弘扬 古代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与重要内容,其传播与发展亦是国学精神传耀当世的一大重要途径。就其内涵而言,一般来讲, “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 。5习近平总

8、书记近年来亦多次强调家风、家训等内容,如其对于家风的看法:“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6 由以上可见,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既如此,如何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教育方式,将其加以传播和发展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是颇值得注意的。 首先,中国古代家训内容颇杂,涵盖尊师敬长,热爱国家,睦邻友好,修身齐家等诸多内容。且无论是王公将相还是贩夫走卒之家多有家训传世。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氏家训等皆名传于时,亦为后世所尊崇和模仿。基于此,如何选择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

9、和传播的优良家训便是教师首要任务之一。如传统家训中的“家国天下”观念,对于现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教育意义。为强化这一观念,古代很多家训中皆直接将国家的律例大法搬入自己家族的家规家训之内,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时代谨记,以防一朝不慎,身陷囹圄,甚至发生毁家灭族的命运。亦有一些古代家训会将当时皇帝的劝谕条文作为本家族共尊的家族观念守则,以增强本族子民的家国意识。当然,更多的家规家训是用自己的语言方式,教育后世子?O 要爱国家,听皇命,做一个家国体系视野下的好臣民,好百姓。以上种种,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若是以说教似的讲说,则课堂势必十分枯燥无物,学生亦难心有灵犀,亲身领会。但若是以情境教育的方式,

10、运用一定形式将其加以还原,则其效果定会比一般说教好上许多。 其次,对于学生来讲,如何在情境教学中将已有知识学习和内化,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和内涵,则是这一教育改革成败的又一关节所在。在实际的操作中,一些高校以通过多元的方式加以尝试,如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教师先将家训的一般知识和要点通过视频、邮件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将这些知识有所认识和了解基础上,在课堂上以情境剧、小品、微话剧的方式加以还原,教师在其中起到主导和解说的作用,并随时对出现的问题查缺补漏,以维持情境教学进程的顺利开展。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技术革新时代的自媒体会被极大的宣扬和利用,而学生亦可在这种学习与展现中,充分领会家训文化的精髓和内

11、涵。 最后,在这种家训传播中教师还应注意借助现代西方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实行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与补充。同时,亦要兼顾到课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有?C 结合。不放弃任何在实际教学场所进行情境教育的机会。或许在真实历史情境下的情境家训教育会比狭小教室空间下的家训教育效果要更加明显,更加清晰。 四、结语 以上只是在一些工科院校国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实验的一些简单解说和展示。具体的实践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够在掌握国学知识的同时,深刻地领会了知识,学活了内容,还需要以后时间的积累与生活的检验。但无论如何,以家训为主要内容的情境教学改革,在目前短期内所取得的效果来看,确实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要我参与逐渐

12、变成了我要参与,学生原意在这种教学氛围与环境中学习内容,展现知识,成绩的最终取得自然也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水到渠成的获得。当然,情境教学只是国学教学改革的一种途径与方式而已,作为一种知识,如果想被更多的人去学习和接受,或许学科的定性与学位的授予,更是当下教育的决策者与改革者更应该去关注的问题和内容。 【注 释】 1 赵星月. 高校国学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5(4). 2 徐 强.理工类高校的国学教学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43). 3 范国强. 自媒体时代中国法制史教学中的情境教育研究J.大学教育,2015(7). 4 张立文. 国学的新视野和新诠释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 5 郑宏峰. 中华家训M.线装书局,2008.1. 6 千万家庭好家风支撑起社会好风气N.人民日报,2016-12-16(02). 【作者简介】 范国强,男,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20 世纪史学、国学教育与传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