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成长应快乐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206934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孩”成长应快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孩”成长应快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孩”成长应快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孩”成长应快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孩”成长应快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孩”成长应快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孩”成长应快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孩”成长应快乐作为一个“70 后” ,深受“只生一个好”影响,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2014 年 10 月 19 日,当第二个小生命呱呱坠地时,我依旧恍惚:真的能承 担这第二个生命的抚养和教育责 任吗? 一系列超乎预料的困难扑面而来:工作繁忙,亲子时间被压缩再压缩;小女儿交给老人照顾,因溺爱而胆怯,很多习惯不佳 跌跌撞撞,两年半过去,终于有一点时间正视生孩子时的自我质疑:养育第二个孩子对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出生的我们这一代,到底意味着什么?某一天,翻书看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到的人生三境界发现,这不也是我两年多的心路历程吗? 精力有限会影响第二个孩子的早期教育 在很

2、长时间,我看着新生的小女儿,心底很惆怅。让我发愁的是很多现实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精力顾不过来。 孩子爸爸忙工作,我下班后在家里“继续上班” ,但九成时间给了姐姐。彼时,姐姐刚上小学一年级,正是幼升小的起步,浑浑噩噩中迎来学业的增加,需要一个人全情投入陪读。 这样,妹妹 24 小时基本是老人接管。 开始时管吃喝拉撒还行,1 岁多以后,早期教育的启蒙就远远跟不上了。因而,妹妹在知识启蒙上,大大落后于同时期的姐姐。举个例子,1 岁 8 个月左右,姐姐可以看绘本,根据情节说出书上的内容,而这时的妹妹,连颜色都分不清楚。 每每看到这些,我既内疚又茫然,却苦于没有好的办法解决。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在心底纠结:

3、要不要做全职太太。 其况味,很有些独上高楼望不到前路的苍凉。 女人有时候多愁善感。我甚至想到,将来两个孩子在不同的地区甚至国家成家立业,都需要我帮助时,分身乏术的我,那时候又如何平衡? 有时候在梦里,我爬进了一个聚宝盆,然后分身出无数的我,有负责工作的,有负责持家的, 有负责带孩子分别玩耍和陪读 的似乎只有这样,这个结才能解得开。 好在,当妹妹过了 2 岁时,情况似乎豁然开朗起来。 此时,姐姐已经读到小学三年级,许多学习习惯固化,再不用像初入学时需要一刻不停地“耳提面命” 。晚上做完作业后到睡觉前,有半小时左右的富余时间。 这个时刻,不管我是不是已经眼睛都睁不开,我都会带着两个小家伙出门,到小

4、区广场上活动,大的跳绳小的疯跑,两个人互动时,虽然依旧有磕碰和打闹,但感情也就在这些“热闹”中慢慢 升温。 夜幕在昏黄的灯光中显得宁静,两姐妹一般牵着手走在我前面,看着这双背影,总会让我安慰,一切的疲惫几乎在一瞬间就卸下了。 最近有个很红的贴子提到,买不买学区房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爱的家人在一起。这个年代,爱是多么奢侈的事情,我希望,在我们这个四人组成的家庭里,爱能一直保持下去。 走过实习期,我们是不是真正合格的父母? 如果说,生第一个孩子时是做实习父母,那么生第二个孩子时很多家长再不会以实习自居,希望自己走向成熟,?一对合格的父母。 我有个哥哥,自己体验过一家有两个孩子的生活,那时候总感觉父

5、母做不到真正公平。所以我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一碗水端平,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无法完全做到。我的大女儿比小女儿大 7 岁,按照道理已经足够大了,但今年 9 岁的她,心态和小小孩没什么两样,很多买给妹妹的玩具,她也玩得不亦乐乎。于是,两人的争抢大赛时常上演,姐姐的力气自然是大过妹妹,但妹妹人小并不胆怯,什么都敢抢,什么都敢要。这时候,我一般以呵斥姐姐为主,即使有时候妹妹动了姐姐的用具,也是希望姐姐能礼让,但姐姐就会觉得不公平,她也要求人权待遇,无论怎样说妹妹还小,她都听不进去。有时候我心里很不满,但反过来想想,她也只是一个 9 岁的孩子,你指望她有自发的礼让行为是很难的。所以,现在很理解早年父母对

6、待我们的态度。 那么,到底怎么样把一碗水端平?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教育界流传着很多父母必备技能,我总结,有三点确属“箴言”: 一,要让孩子知道规则,形成底线,树立三观。养不教,父之过。为人父母,你的规则、你的底线、你的三观,很大概率作为原生家庭影响,成为孩子的规则、底线、三观。 德国大文豪歌德在一篇回忆录中提到,他蹒跚学步之前,曾在床上违反了妈妈的“不准将小脑袋伸进床栅栏”的规矩,导致小脑壳尴尬地进退两难他还动情地声称,这可是他接受的由不守规矩引发的第一个教训,实在是“永世难忘”!正是这样切乎身体发肤的规则灌输,德国人成了全世界最守规则的群体。 二,要让孩子独立承担责任。孩子做错事

7、,有很多家长出来和稀泥,且多以“孩子还小呢,他不懂事”为借口帮孩子推卸责任,寄希望于长大后改正。在我看来,小时候才是最懂事的时候,只有自己承担责任了,才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我家大女儿曾经发生过一件事,一直成为我教育她的样板:上一年级时和同桌发生矛盾,两个人动了手,被老师抓了现行。老师要求两人互相道歉,并达成对方提出的一个要求。我女儿让同桌送她一份水晶泥,同桌则要求得到一个乐高玩具。我女儿同意了,回家向我转达。 买过儿童玩具的家长都知道, “乐高”价格不斐,稍微大一点的“乐高”都需几百元。当然,对于还是 7 岁的孩子,他们都还没有钱的概念。换作一般家长,也许会对孩子说,这个太贵换

8、个别的。 我对女儿这样说:“首先你因为矛盾和同学打闹,这肯定是错误的,因而就要承担这个错误的惩罚。 乐高虽然贵,但承诺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妈妈会给你买,但钱需要从你日常劳动报酬中扣取。 ”她很痛苦自己的零花钱被扣了,但也爽快地同意承担这笔损失。也意识到不守规则的代价太大,以后再有矛盾时,知道“以德服人”或者报告老师,再也没出现和同学打闹之事。 三,世界那么大,一定要看看。和我的父母在养育我们时最大矛盾是解决温饱不同,这一代的年青父母,带给孩子的不止眼前的景象,确实还有诗和远方。 世界那么大,五彩缤纷也好,玄幻多变也罢,父母有责任把这样的世界带给孩子。 有时,广袤的世界来自于书本。这些年,我给

9、孩子订购的书,摆满了家里的书柜和角落,教辅材料不是最多的,小说、漫画、绘本和原著才是主角。那里,有三千年前的古城,有奇幻飘忽的动物世界,不必束缚双眼,孩子们看到了文化,看到了符号,看到了过去与未来。 有时,广袤的世界来自于旅途。有闲暇的日子,我们全家会到周边逛逛走走。老实说,博物馆还早了些,动物园、海洋世界、游乐园还有那些风景如画的城市和不同的小吃,让孩子对世界有了许多的认知。 人们常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在我看来,起跑线不是简单的学知识、学技能。真正的起跑线,是教养,是格局。天边才是目的地,你到达终点线才会更刺激! 对孩子的兴趣培养是真淡定还是矫枉过正 我们这一代人,是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人

10、,但也浸润于计划经济的尾巴里,想当然地希望把自己没有领略到的好,无私地让孩子全盘去接收。 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我从医院出来就自己上阵开始带。那时候还不知道养孩子是什么阵仗,苦累都不怕,还计划着给孩子一个想像中的未来。 所以,姐姐从幼儿园开始,一个计划中的人生铺开在她眼前:学舞蹈,便于体型锻炼,将来身姿婀娜;学钢琴,锻炼气质;练滑轮,身体素质高;英语不用说,国际化的舞台,没有这个技能怎么行。上各种兴趣班,风里来雨里去,苦了她也苦了我。 随着上小学,课业压力越来越重,许多技能练习慢慢地懈怠了。身边的朋友更多地是讨论,要不要去学奥数,要不要去学作文,一对一会不会对学业提高更多。陷在这种环境里,人不自觉

11、地就会焦虑与功利,那些曾经对于体形、对于气质、对于兴趣爱好的设计,都败给了应试教育。于是,在所谓的痛定思痛之后,我似乎变得淡定起来,把在姐姐身上走过的弯路都掰直,对于妹妹的培训计划,可以说是个大翻盘。就像人们说的, “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 ” 孩子最怕的是生病,大女儿在小时候,发烧温度一高就直奔医院,先吊点抗生素再说,小时候“地主头”的形象保持了较长时间,因为太小只能吊头皮针,需要把头发剃掉便于打针。 妹妹快 3 岁了还没有因为生病打过针。有一次连续高烧,一吃退烧药就退?,过了时效又起高温,但没有任何其他症状,精神也很足,我判断是幼儿出疹,家里的老人看,烧了三天忍不住了,非要催我去医院,我

12、说再观察一下,第三天晚上,终于退烧了,然后全身出疹,印证了我的观点。不过事后想一想,我也有点后怕。 上不上早教,一千个家长有一千个观点。我是毫不犹豫地去。妹妹在没上早教前极度胆小,到陌生人家门口就会哭一场,更别提进门玩耍。到了早教中心,这种社教场合,她慢慢接受原来世界这么大,有长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老师,教各种不一样的知识,可以触摸到千姿百态的生活。现在,不过学习了 4 个月,她已经可以在电梯里向不同的爷爷、奶奶、阿姨打招呼了。 然而,早教后,我不准备像姐姐一般,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学滑轮,学画画,学舞蹈学很多哪怕跋山涉水也要每周去的课程。也许,快乐地成长,会在妹妹身上实现。 有朋友说,我这个人太清醒,也有人说,我这是矫枉过正。到底我属于哪一种,其实我也不知道。最后的结果如何,只能等待时间来检验。 (作者单位: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