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主题探究题ppt课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300285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小说主题探究题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小说主题探究题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小说主题探究题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小说主题探究题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小说主题探究题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小说主题探究题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小说主题探究题ppt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小说主题探究题 小说的 主题 是小说的 灵魂 ,是作者写作 目的 之所在,也是作品的 价值意义 之所在,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情节、环境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小说主题高考设题方式有三类: 概括、评价和探究。 对主题比较 单一 的高考往往以概括 的形式考查,对 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 挖掘的,往往以 评价、探究 的形式考查。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 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探究小说主题的技法 (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

2、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歌颂、赞扬、弘扬什么。 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题注意点】 注意分析方法。 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要全面、深刻,避免以偏概全,要辩证统一; 要叙议结合,有理有据; 要充分具体、有深度,不含糊。 注意思维整合。 要将作品思想内容、作品形象分

3、析、作品结构、语言、表现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整合起来,否则容易造成失误。 常见设问方式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 (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3)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4)读完作品后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1. 一只鸟 小说围绕一只鸟写了两个老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答案: 亲情是伟大的 表现人要宽容,人性的善良 命运无常 知错能改,勇于反省 情谊无价,友谊无价 阅读小说 双琴祭 , 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6分 ) 答案: 对双琴

4、一毁一废的惋惜; 对两位演奏家一死一疯的同情; 对美好的事物被世人的“古怪心理”毁灭的哀叹; 对世人毁灭了美好事物而始终不自知的悲悯。 典例一 (2011 浙江高考 )阅读 第 9车厢 完成下面的问题。 第 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6分 ) 我要坐 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 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

5、:“(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 9车厢。买了第 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 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 8车厢后就是第 9车厢,谁会想到第 9车厢后还是第 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 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 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 3分钟。买第 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

6、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 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 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 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 9车厢来的 ”“那个车厢早就满了 ”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 这时,后一节第 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

7、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 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 9车厢!” 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 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 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 “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 9车

8、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 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 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一 )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住 3个关键点:故事给的思考 结合作品 你的看法 (二 )解题思路要清晰 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以及发散思维的

9、能力。 从作品中挖掘思考点,再结合作品本身谈感受。第 9车厢的故事中,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没有错,但都没有真正尽到自己的职责,是思维定势、思维僵化所致。 (三 )评分细则要明了 能在原文中找到生发点,再结合作品谈两点以上感受,并且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 (四 )组织答案要规范 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考生甲 送检 样卷

10、做事应该有所创新,不能按照老套路走。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都按老套路走,最后错误越来越严重。 得分: 1分 专家 评卷 失误类型: 审题不清,内容把握不准,表述不清 失分探因: 考生审题不清,“第 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既然是“哪些”,就不能是一点。再者,“第 9车厢的故事”看不出创新的意味;同时,也不是“老套路”,而是思维定势。 考生乙 送检 样卷 思考一:做任何事都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故事中的任何一人如果有追根究底的精神,都不会有这样的错误。 思考二:做事不能有定势想法,不能先入为主。 得分: 3分 专家 评卷 失误类型: 表述不严密 失分探因: 此考生的两个思考点在原文中能

11、表现出来,但是表述都不够严密。前一思考点能结合原文,但“都不会有这样的错误”是“ 哪样 ”的错误,表述不严密;后一思考点,没有结合原文。 答题策略: “ 小说主题”类题,不论概括型,还是评价探究型,都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思维趋向 三“从”一“联” 1三“从” (1)从 小说的标题 入手。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 祝福 。 (2)从 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入手。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中,去挖掘小说所要揭示的社会意义。尤其注意高潮和结局,矛盾双方的结局:如 第 9车厢 可以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理解作者所要揭示的不负责任、思维定势的危

12、害。 (3)从 作者的思想倾向 上去思考。这可以抓住小说中的关键性词语来把握。如 第 9车厢 中的“正常人”。 2一“联” 联系 作品的 时代背景 及典型的 环境描写 ,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理解小说主题的目的。 高考聚焦 ( 2010年江苏卷)溜索(阿城) 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 ) 【答案】 深刻意蕴 : (1)飞渡峡谷的情景: 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 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 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 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 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 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 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 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小结答题注意点 多角度解读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丰富内容。尤其是情节、人物形象,这是探究的基础。 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理解文本的深层含意, 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就事论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