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亭书画经眼录》的第五种版本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015337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亭书画经眼录》的第五种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L亭书画经眼录》的第五种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L亭书画经眼录》的第五种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L亭书画经眼录》的第五种版本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L亭书画经眼录》的第五种版本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亭书画经眼录》的第五种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亭书画经眼录》的第五种版本(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 亭书画经眼录的第五种版本2008 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张剑点校的宋元旧本书经眼录?L 亭书画经眼录 (以下称张剑校本) 。这是莫友芝撰?L 亭书画经眼录首次成书。此书是张剑在仔细校勘了分别藏于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善本室、国家图书馆、台湾地区“国家图书馆”的四部稿钞本后整理出的最完善版本。据张剑考证,社科院所藏两册本是莫友芝亲笔草稿本;台湾藏本潦草、多涂改、且不全,是莫友芝次子莫绳孙的首次整理本;国图有两种钞本,一种三册,一种四册。三册本系台湾藏本的誊钞本;四册本则最完备,为光绪戊申(1908)年前后莫绳孙删定完成的“誊钞待印本” 。张剑校本就是以它为底本。 在莫友芝生前, ?L 亭书画经眼录被作

2、者自己认为“不足成书,故未删定” 。莫友芝去世后,此稿曾有两次出版的机会。第一次主其事者是莫绳孙,他甚至连序言都写好了,后因“应官?梗?未及绣梓” 。第二次时在 1933 年春天,贵州肆力于收集整理乡邦文献的学者凌惕安,驰书莫绳孙之子莫经农,打探书稿下落。得到书稿后,凌惕安详加校雠后,找人誊抄,装成六册,决心代为联系出版。当年十月凌惕安为此书所作的序言载于贵州通志?艺文志 。他编定的六册钞本可以被认为是?L 亭书画经眼录的第五种版本,我们姑且称之为凌序本。不过,凌序本出版未果。张剑在序言里也提到了这个版本,他说这个钞本后来“不知所终” 。 那么凌序本还在世吗?如果在,有可能在哪里?我也不知道。

3、但我得到的这批商务旧档中,有一份与其相关的资料,也许可以为它的去向提供一些线索。 进入正题之前,先要说说凌惕安其人。在我搜罗民国旧书的几年里,多次接触到这个名字。非典那年,我买到一部油印诗集陶楼诗钞 ,作者是晚清贵州籍名臣黄彭年,编者朱启钤在此书序言里提到“贵州文献编辑馆凌惕安”曾向黄彭年的孙子访求黄四十四本日记的事情。后来我又在潘家园得到凌惕安编的清代贵州名贤像传第一集。此书作为国立北平图书馆西南文献丛刊第三种(第二种郑子尹先生年谱也是他编的) ,出版于 1946 年。书中收入清代贵州名人四十八位,每人一像,像后有凌惕安所撰行状,并附时人对传主评价。这些画像都是凌惕安多年辛苦搜求所得。他在序

4、言里写道:“故及冠而后,于乡邦先达事状雅嗜搜集。 ”此书浏览一过,可知凌惕安至少还编辑整理过黎庶昌的年谱,莫友芝的影山词 ,并曾将自藏郑珍书画付与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名为柴翁书画集锦 。早年他还在中华书局出版过一部颇为重要的史学著作咸同贵州军事史 。奇怪的是,这样一个有成就的学者,其生平介绍却遍寻难觅。 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贵州通志?人物志 、百度百科,都查不到。在小绿天兄的帮助下,我才得到一些零星的资料,连缀起来,也只能说对他有个模糊的认识。凌惕安,名钟枢,以字行,贵阳人。贵州省图书馆藏有笋香室日记 ,是凌惕安 1921 到 1923 年之间所记,当时他任贵阳达德学校中文教师。后人撰写

5、的日记提要说他民国辛酉(1921)年,三十岁。 清代贵州名贤像传李端?币惶醯母铰祭铮?凌惕安自述“光绪丁未岁,先生方主讲在籍。常以其暇日视察学校。时余年十六”光绪丁未是 1907 年。我们据此可以推知凌惕安生于 1892 年。早年他由叔父凌秋鹗贵阳达德学校校长介绍,跟随教育家黄齐生赴日本明治大学留学一年。回国后又随贵州教育考察团在国内四处游历,增广见闻。回到?F阳,先后在中华书局贵阳经销处、达德学校、贵州改进日报、贵州文献征辑馆等处就职。他在这些年里多方搜求有关贵州的文献资料,勤于撰述,有多种著作出版。四九以后,他却突然销声匿迹,再无任何学术活动见于记载。在范凤书著私家藏书风景里,贵州文史馆陈

6、福桐先生提到了他:“贵阳民国时期藏书家凌惕安藏书在万卷以上。凌氏命运坎坷,解放初糊里糊涂遭镇压,但其所藏明清贵州地方文献大都归于贵州省图书馆。 ”被镇压而死,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今天查不到他的生平,为什么几十年来再也没人提到他。按陈福桐的说法,凌惕安应死于 1950 年前后。这一切,就是我能给他排出的粗陋笼统的简历。看到这份简历,很多人会一下子想到同样死于革命洪流的叶德辉,说他是贵州的叶德辉也不算荒谬吧。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的学者,实在不该被我们忘记。 1933 年 9 月 19 日,凌惕安整理好?L 亭书画经眼录之后,想找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在写给张元济的敲门信里,他一上来先叙旧,说民国八年曾随黄齐

7、生去上海拜见过张先生,两人有一面之缘。又说自己新著咸同贵州军事史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很愿意致送商务和东方图书馆各一部。然后切入正题,提出出版莫友芝遗稿一事,并在信中列举了具体的出版要求:“印刷版式应依照原稿(弁首遗像系惕安据朝服大像改绘而成) ;须用连史纸仿宋字钉印刷;明年四月以前应即出版;出版后版权可归贵馆所有,任凭发卖;初版出版应送五十部以便分送亲友;须付给原著人家族若干元;如得同意可拟合同双方签订;未经议定以前不得私自钞录其中任何篇页。 ”随信,凌惕安还寄了一份经眼录的目录。张元济接信后很感兴趣,用朱笔批了几个字“莫子?葡壬?为近代名人,其著述似有可印之价值” ,就转给了李拔可。一个月后

8、,商务印书馆寄出经李拔可认可的回复,说仅有目录还不行,要凌再寄来原书手稿,经审阅之后才能决定是否为莫家代印此书。并说如果凌惕安担心书稿在邮寄途中受损,那印书的事情就以后再说。最后还声明凌来信中提出的致送现金一条无法满足,因商务印书馆代人印书,向无酬送现金的先例,最多只能出书后酌赠二三十部。这封回信公事公办,不咸不淡,话里话外表现出一副大衙门派头。看来商务对这部书稿价值的评估和凌惕安相去甚远。 复信寄出后三个月,商务一直没得到凌惕安的答复。1934 年 1 月,张元济过问此事,让手下给贵阳独狮子街九号又去一信,询问经眼录书稿是否寄出。凌惕安回信说书稿还在整理,并请张元济在一幅康桥画社为其父亲所绘

9、图卷上题咏。张元济谢绝了这一请求,他说“弟于文字素非所长,近年衰病侵寻,笔墨尤多荒废,实不敢轻易下笔” 。这个谢绝,涉及到凌惕安的父亲,很有点伤人面子。之后的几个月,凌惕安又没有动静了。事情进行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嗅到一股不和谐的气息。双方各自端着架子,走到两条岔路上去,渐行渐远。凌惕安似乎觉得这是名家名著,不出版是你们的损失。商务一方,则表现出一种让人恼火的无所谓的态度。 综上所述,商务印书馆根据张元济和黄葆钺的意见对凌序本?L 亭书画经眼录提出的两项质疑,以至拒绝出版,令人遗憾。 我收藏的这份商务旧档中还保存了这六册凌序本的目录。该目录为工楷钞录,用凌惕安自印的“笋香室”红格稿纸。从内容看

10、,该目录和张剑校本差别不大,也分六卷,经眼录四卷, 附录两卷(上、下) 。两个版本中,同一件书画的标题文字略有差异,比如张剑校本中的宋拓李北海书叶有道碑 ,凌序本作宋拓叶有道碑 。此外较之?剑校本,凌序本附录卷上缺摩诃僧祗律卷第二十九 、卷下缺明莫云卿公山水横卷 。 明仇什洲狄梁公望云图为项墨林画直幅 ,张剑校本中列在附录卷下,凌序本则置于第四卷里。 这段公案说完,再让我们回到本文的主题,凌序本?L 亭书画经眼录第五种版本的下落。经查实,中华书局当年也没能为凌惕安出版这部书稿,具体原因不详。那么这六册钞本交到中华书局以后,下落如何?中华是否依照常理把书稿退给了凌惕安?一 1946 年出版的贵州

11、名贤像传证实了这点。 像传一书莫友芝一条后面附有凌惕安撰?L 亭书画经眼录的序言。这篇序言署的日期是民国二十九(1940)年三月,和他 1933 年寄给商务印书馆的那篇相比(即贵州通志?艺文志所载文字) ,字句上稍有增补。这一年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向凌惕安征求书稿,以编入西南文献丛刊。凌惕安除了提供郑子尹先生年谱和清代贵州名贤像传两部稿件之外,也再次将?L 亭书画经眼录列入了出版计划。他在 1933 年那份序言上,增加了一句“正谋寿诸梨枣,会北平图书馆长袁君守和就余徵访及此,喜其巧值,幸深得所假手,人生快事孰逾于此” ,印在了这部像传里。这句话说明,书稿此时在他手里,中华书局早已把书稿退还给他

12、。不过这一次,大概因为时局动荡, 经眼录还是没能出成。 1940 年以后,凌序本的下落我们就只能通过一鳞半爪的资料作推测了。 独山县志记载,莫友芝后人莫经农“曾保存其祖父友芝一些画卷、文稿、书籍、信件等,后落入贵阳凌惕安处。抗战时期,凌欲出卖,后由旅居贵阳之独山同乡韦子久、邓琼圃等出资,由万大章向凌买回,保存在独山县文化馆。六十年代,省博物馆以独山保管条件差,经协商全部拿到省博物馆保存,认主权仍归独山,至今仍保存在省博物馆。 ”万大章又撰有影山文物还乡记一文,详细叙述了从凌惕安手里收购这批莫友芝文物的过程,并列出物品清单。文中说到“凌君居处尚有子?葡壬?书画, 经眼录钞稿许并衣冠照片,查出未赠,亦要件也。爰复商乡人邓君琼甫、莫君稚莹各蠲一百万,尽数购归,别组文献委员会保护焉。 ”“经眼录钞稿”应该就是本文要探讨的凌序本。如果确实如此,那么这六册书稿现在正安安静静地躺在贵州省博物馆的某个角落里。除了多出一方博物馆的收藏章,它一切如旧。当然,也有可能是我在痴人说梦,解放六十年来天翻地覆,或许它早已在某一天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责任编辑:王尧礼 作者简介:陈晓维,北京人,藏书家、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