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国的守“土”智慧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9958767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昌国的守“土”智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朱昌国的守“土”智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朱昌国的守“土”智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昌国的守“土”智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车 董 、 特别策划 【故事】 朱昌国的守“土智慧 他是一位善于造梦的人,更是一位勇于圆梦的人。正是秉承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向 j 往,他和他的乡亲们一次又一次明知不可而为之。将一个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理想蓝 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黔西南州1则戎乡冷洞村,个曾 被称为“绝境”的蛮荒之地。 在冷洞村的生存故事里,村支 书朱昌国带领村民抠万年土,炸万年 石,硬是在石旮旯上造出米粮川I;他 视漫L 遍野的石头为老天的恩赐,竞 异想天开地在石头上开出金银花;他 想尽办法,在百年大旱中使一株株金 银花起死回生 年薪十万,请不动穷支书 在朱昌国的屋后,有两座白色六 角凉亭,一座石狮子。白色柱子,红 色廊檐,在四

2、围丛丛三角梅和松树中 分外惹眼。 远处,连绵起伏的石山,蜿蜒山 路穿村而过,绿色的金银花在石头上层 层铺开俨然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如果不是干旱,冷洞村是一个 非常美丽的村子。美丽背后,是这个 村村支书对“家园”之美的追求与建 设,更是付出与辛劳。 对这个村子,朱昌国有追求、 有依恋、有畅想、有责任。为了建设 心中的家园,但凡涉及村里和家里的 账,他是这样“算”的: 2001年冬,村民们修水池、造水 田,钱用光了。32个水池一旦停工, 就可能赶不上来年蓄水。朱昌国垫出 6400元积蓄,帮助村民渡过了难关。 市场上,一株金银仡苗可卖05 元。朱昌国一边鼓励大家种金银花,一 边把数以万计的苗株无偿

3、送给村民。 村里没有钱修路,市里答应的15 万元补助要等工程过半才能拨付。为 了尽早开工,朱昌国拿出前几年打工 积攒的5000元垫上。后来,又把家里 的4头大肥猪变卖了4140元,他只用 朱昌国(中)在教大家用“滴灌法”救金银花。(傅4-,I,I) 零头给家里购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其 余的4000元全部购置了筑路物资。 恰在此时,在贵阳读书的二儿子 因突发心脏病,被送到医院救治。朱 昌国匆匆赶到医院看了一眼,将儿子 托付给妻子照顾,便又回来修路了。 高达6万元的医疗费让妻子犯 愁,只得硬着头皮向亲友东凑西借。 二儿子这场病,使朱家“财政”捉襟 见肘。 妻子劝他: “你这村官一年也 就1800元

4、的补贴,还不如干你的老本 行,外出承包工程” 不久,广西一家路桥公司向朱昌 国发出了邀请: “想请你来做管理, 年薪10万元,如何?”朱昌国干过包 工头,会看图纸,管理上也有经验, 干这行可谓轻车熟路。 思虑再三,朱昌国没有走。 年薪十万,请不动穷支书。 “我已经答应了大家,不干出个 样子,绝不罢休!”朱昌国的话掷 地有声。这是西音 支书的誓言,他至 “家园”。 与命运抗争 为了修路 雷管、风钻机。炸 自己保管。从工地! 里,每趟要走一个 炸药去,背着没用 苦,也不说危险。 许多年前, 说,生存是第一位6 李兴刚今年57 背着不满1岁的孩 冷洞村“逃”到册一 村寨。 “吃不饱、没 了人什么都没

5、了。 含辛酸。 为了生存,这 村民举家外逃。 24 )短信截至目前,松桃自治县33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单独建立党(总)支 当代萎 部的有30g。(松桃自治县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办公室唐义长) 绝境之中,人们渴望一双有力 的手。 2001年,朱昌国当选为村支书。 他在村委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治村设 想:第一步炸石造地,实施“地改 田”,解决村民的吃饭问题;第二步 兴修小水窖,解决吃水问题;第三步 修建通组公路,解决出行问题。第四 步在山上种金银花,既治理石漠化, 又增加村民的收入。 这是一个村支书的承诺与担当。 今天看来,他全做到了。 当选村支书之后,朱昌国花钱 建了一个容积220立方米的水浇池,

6、实施旱地变田、打田插秧。收稻子那 天,村民们来看稀奇。11亩水田产了 750公斤稻谷!整个山村轰动了。当年冬 天,冷洞村的人们掀起了“地改田” 的热潮。 2002年,李兴刚带着全家老小返 乡,建水池、造水田。第二年中秋, 全家5口入围坐在一起,第一次吃上 自家水田里种出来的大米饭。 “那顿饭我吃了3大碗,是我这 辈子吃过的最香的饭了。”李兴刚至 今仍清楚地记得那一顿饭特有的“幸 福滋味”。 百年艰难唯吃水。 冷洞村年年干旱,人们只能到5 公里外的河边或3公里外的深沟里挑 水吃。挑一桶水,来回至少三四个 小时。 规划、设计、平地、砌墙朱 昌国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带领村民修水 窖,苦战120天,仅20

7、02年冬天就建 起了17个大型水窖。 10年后,这里家家有两口以上的 小水窖,人均025亩水浇地。 石头上开出“财富之花” 朱昌国eX5毛一斤的价格请人到山 上挖野金银花。很快,两大捆金银花连 藤叶带根,摆在了朱昌国的院子里。 朱昌国将金银花扦插育苗,经过 试种,4000株苗成活了一半。 大山、石头、金银花。 三种极为普通、又极具美感的物 事,集合在一个村庄里,演绎了一则 美丽的故事。 1970年,朱昌国读小学二年级。 “当时的学费半年才2元钱,可 是家里实在交不起,于是我就爬到山 上去采野金银花,晒干了拿出去卖, 学费、书本费就有了。” 在朱昌国心里,金银花已经成了 财富的象征。 “市场上金

8、银花一直很抢手,价 格也高,大量种植还可以防治日益加 重的石漠化,应该是个路子。”朱昌 国先后三次到贞丰、普安等县,考察 这些县的金银花种植情况,在自己试 种成功后带动全村村民一起种植。 2003年,全村金银花种植面积 500多亩。 2008年,冷洞村的金银花进入 丰产期。当年,全村销售金银花8万 多斤。 2008年9月的一天,朱昌国翻看 报纸,一篇关于“公司+基地+农 户”模式的报道吸引了他。 “把我家姑娘、儿子组织起来, 再加上两个外人,一共才6个人,出 了8万元注册资金,最终成立了这个 合作社。”2008年12月18日,兴义市 则戎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合作社按照保底价收购金银花

9、,并将 销售利润的60返还给社员。 经过8年努力,冷洞村金银花种 植面积达2224亩,并注册了“万峰 林金银花”商标。全村金银花产值已 达100万元以上。仅金银花一项,农 民年均收入最多的达3万多元,收入 上1万元的有10多户。2009年全村农 民人均纯收入60来自金银花产业。 “昔日石旮旯,今日米粮川1,明 日金银山。”今天,人们这样形容冷 洞村。 朱昌国的守“土”智慧 清晨6点,朱昌国早早地起了床。 他翻箱倒柜,找出十来个空塑料 瓶,翻出妻子纳鞋底的大针,跑到蓄 水池装满水,爬到山腰快要枯死的金 银花地里。他在空塑料瓶底打了一个 小孔,通过旋转瓶盖松紧控制水滴流 量,然后把瓶子放到了金银花

10、根部。 每过一会儿,他就抠开土看看有 无效果。 在朱昌国眼里,金银花,不仅仅 是一种中药的名字,更有关致富、有 栏目主持蒙瑁邮箱,mengjun777snam 关希望,有关智慧。 去年七八月,稻花飘香的时节, 干旱来了。 村子四周莽莽群山上,那些历经 数百年顽强存活的树木,几乎全部枯 死。耐旱的金银花也顶不住了,一株 株枯萎。 人们清楚:这些金银花经过六七 年的生长,已进入盛花期,如果枯 死,意味着全村又要跌回到从前的苦 日子 村民们开始紧张了。 朱昌国更是急得整宿整宿睡不 着觉。 3月10日凌晨3点,朱昌国辗转难 眠。突然脑中一闪,想起曾经看过的 一份关于以色列采用“滴灌”方式发 展农业的资

11、料, “那边许多地方都是 沙漠呢,我们这里至少还有泥巴嘛, 试一试。” 朱昌国一趟趟地上山,一遍遍地 察看“土滴灌”的效果。 一天下来,他发现两瓶水竟然可 以湿透植物根部30厘米深的土;第二 天,发蔫的金银花叶子舒展了;第三 天,枯萎的枝条竟然长出了新叶。 这下金银花总算有救了。可全村 2200多亩金银花至少需要10万个矿泉 水瓶,到哪里找? 朱昌国发动村委会向社会求援, 又通过黔西南州电视台寻求矿泉水 瓶短短5天,兴义市社会各界支 援的10余万个矿泉水瓶就源源不断地 送到冷洞村。 “保住了金银花就保住了农民的 钱袋子,保住了我们的未来。”冷洞 村的村民这样说。 “今年将补种1260亩。”在朱昌 国的未来畅想中,金银花种植是重要 的一环。他们将请有关专家,对全村 金银花种植地进行规划,逐步发展为 观光农业,变成旅游地,与万峰林、 双乳峰、马岭河大峡谷等旅游景点连 成串。 朱昌国,一个有勇、有谋、有 行动、有远见、有责任与担当的村支 书,他用行动兑现履职诺言。 冷洞村,一个充满智慧与执着 的村庄,现在是,以前是,未来也 是 当代贵州I 2D10年5月下I第10期 )短信 近日,遵义县乐山镇党委组织镇卫生院等单位在瓮海村开展了“关爱空 巢老人”活动,并向老人们赠送了价值11oo余元的药品。(遵义县乐山 镇政府罗德权)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