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四:专题1-第1单元(1)《化学反应的焓变》ppt课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9242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选修四:专题1-第1单元(1)《化学反应的焓变》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苏教版】选修四:专题1-第1单元(1)《化学反应的焓变》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苏教版】选修四:专题1-第1单元(1)《化学反应的焓变》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苏教版】选修四:专题1-第1单元(1)《化学反应的焓变》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苏教版】选修四:专题1-第1单元(1)《化学反应的焓变》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选修四:专题1-第1单元(1)《化学反应的焓变》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选修四:专题1-第1单元(1)《化学反应的焓变》ppt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 1课时 化学反应的焓变 1什么是化学键? 【 答案 】 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 2如何用化学键的观点解释 【 答案 】 如果用化学键的观点来解释 以想象为两个步骤: 旧化学键 )断裂,生成 l; 成了 新化学键 )。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 _的热量。 (2)特殊值 焓变 在 _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 _或 _的热量即为焓

2、变。 (3)符号及单位 符号: _,常用单位: _。 笃学一 焓变 反应热 吸收或放出 恒温、恒压 吸收 释放 H k J m o l 1 2 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 1 ) 微观角度 化学反应的本质及特点 断裂 形成 吸收 放出 举例 以 g ) g ) = = 2 N O( g ) 反应的能量变化为例 反应中能量变化 化学键 1 m o l A B 化学键 反应中能量变化 N N 吸收 _ _ _ _ _ _ _ _ k J O O 吸收 _ _ _ _ _ _ _ _ k J 共吸收 _ _ _ _ _ _ _ _ k J N O 放出 _ _ _ _ _ _ _ _ k J

3、共放出 _ _ _ _ _ _ _ _ k J 结论 g ) g ) = = 2 N O 的反应热 H 1 8 0 k J m o l 1946 498 1 444 632 1 264 ( 2 ) 宏观角度 3 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 化的表示 ( 1 ) ( 2 ) 举例 2 m o l g ) 和 1 m o l g ) 反应生成 2 m o l g ) ,需放出4 8 3 . 6 k J 的热量,则该反应的反应热 H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8 3 . 6 k J m o l 1 能够表示 _的化学方程式。 2 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

4、示 _的变化,还表明了_的变化。 例如: C(s) g)=CO(g) H2(g) H 131.5 kJ1,表示在 _和 _的条件下, _ C(s)和 _g)完全反应生成 1 O(g)和 1 2(g)时_的热量为 131.5 笃学二 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热 物质 能量 25 101 收 【 慎思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热是 1 B当反应放热时 H 0,当反应吸热时 H 0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 ” 【 答案 】 D 【 解析 】 反应在恒温 、 恒压条件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反应热 , 因此 反应中物质所具

5、有的总能量减少 , 即H 0, 反应放热 , 反之就吸热 , 因此 应热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 与反应条件没有直接关系 , 所以 【 慎思 2】 由下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B C B A B C H 0 C 和 D A B C H 0,则 BC A H 0 【 答案 】 D 【 解析 】 由图可看出 , B 的焓 , 则反应 BC H 0;反之 , A B H 0,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 两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一定相等 。 【慎思 3 】 如下图汽油燃烧是个放热反应,请举出我们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 答案 】 (1)常见的吸热反应 多数分解反应,如:石灰石分解

6、。 铵盐与碱反应,如: a(反应。 以 C、 :制水煤气。 (2)常见的放热反应 多数化合反应,如: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如: 2 酸碱中和反应,如: 燃烧反应,如: C、 【 慎思 4】 请用表格的形式比较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差别。 【 答案 】 比较项 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 系数 是整数,既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又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数 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 物质的聚集状态 不要求注明 必须在化学式后注明 号及单位 不要求标注 放热: 单位: kJ1 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 的物质变化 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7、比较 比 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定 义 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形成原因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与化学键强 弱的关系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比 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表示方法 H 0 H 0 反应过 程图示 常见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 所有的燃烧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 B a ( O H )2 8 应; C 和 C 和 g) 反应 【例 1 】 C O( g ) 与 g ) 反应的

8、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CO(g)和 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 g)和 H2(g)具有的总能量 C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D 1 O2(g)和 1 2(g)反应生成 1 O(g)和 1 2O(g)要放出 41 解析 由能量变化可知,反应产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并不是不需要加热;当 1 O2(g)和 1 2(g)反应生成 1 O(g)和 1 2O(g),要吸收 41 答案 B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反应产物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 其逆过程为吸热反应 , 与反应条件无必然的联系 。 【 体验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9、)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产物的总焓一定相同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反应产物的总焓 【 答案 】 A 【 解析 】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也伴有能量变化;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 , 反应物的总焓 (设为 x)与生成物的总焓 (设为 y)之间的关系为 xy, 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 xy, 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 , 所以 xy。故选 A。 1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写出化学反应方

10、程式;第二步依据题目信息注明物质状态;第三步计算焓变数值;第四步确定焓变的符号 (即正负号 );最后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 2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焓变 此只有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特点。一般用英文字母 g、 l、 态、固态,稀溶液中的溶质则用 (2) 若为放热反应 , ” ;若为吸热反应 , ” 。 kJ1, 该单位是表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的系数相对应 , 并不是指 1 (3)注明反应条件 焓变 (H)与测定条件 (温度、压强等

11、)有关,如同一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时的焓变是不同的。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 大多数 5 (即 298 K)、 101 时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4)热化学方程式中 一化学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反应的 【例 2 】 在 2 5 、 1 0 1 k , 1 g 甲醇燃烧生成 2 . 6 8 k 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l ) 32g ) = = C g ) 2l) H 7 2 5 . 7 6 k J m o l 1B 2 C l ) 3g ) = = 2 C g ) 4l) H 1 4 5 1 . 5 2 k J m o l 1C 2 C l ) 3g ) = = 2 C g ) 4l) H 7 2 5 . 7 6 k J m o l 1D 2 C ( l ) 3g ) = = 2 C g ) 4l) H 1 4 5 1 . 5 2 k J m o l 1 解析 1 O2(g)和 l)时放热 1 32 g)燃烧放热: 32 2 A、 答案 B 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的 “ 四看 ” : “ 一看 ” 化学原理是否正确; “ 二看 ” 状态是否标注正确; “ 三看 ” 反应热符号及单位是否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