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三:第7课《元曲五首》ppt课件(2)(22页)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8365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必修三:第7课《元曲五首》ppt课件(2)(2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语文版)必修三:第7课《元曲五首》ppt课件(2)(2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语文版)必修三:第7课《元曲五首》ppt课件(2)(2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语文版)必修三:第7课《元曲五首》ppt课件(2)(2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语文版)必修三:第7课《元曲五首》ppt课件(2)(2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必修三:第7课《元曲五首》ppt课件(2)(2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必修三:第7课《元曲五首》ppt课件(2)(22页)(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6 课 元曲五首 第 1 课时 目标 定 位 1 了解这五首元曲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 理解这五首元曲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3 鉴赏这五首元曲的艺术特色。 基础精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人皆 嫌命 窘( ) 才沾 黏便滚 ( ) 清廉贬入睡 馄饨 ( ) 水 粼粼 ( ) 脸 醺醺 ( ) 往事堪 嗟( ) 蛩吟罢 ( ) 密 匝匝 ( ) 2 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白字。 面湖盆 ( ) 清山绿水 ( ) 鱼燕传书 ( ) 消魂 ( ) 庄周梦牒 ( ) 花开花榭 ( ) 秦宫汉阕 ( ) 蜂酿密 ( ) 老树寒鸭 ( ) 湖 糊 燕 雁 牒 蝶 阕 阙 鸭 鸦 清 青 消 销 榭 谢

2、 密 蜜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人皆 嫌命窘 : 掩重门暮雨纷纷: 缕带 宽三寸: 重回首往事 堪嗟 : 急罚盏 夜阑 灯灭: 不恁么 渔樵 没话说: 纵荒坟横断碑: 不争 镜里添白雪: 浑几个重阳节: 人问我顽童 记者 : 抱怨命不好。 关上。 束腰的带。 不胜感叹。 夜深。这里比喻人已垂暮。 渔夫,打柴人。 竖,与 “ 横 ” 相对。 不料。 尚,还。 记着。 4 近义词填空。 ( 1) 抱怨 报怨 一位消费者 说,这些包装好的食品购买时不可能打开看个究竟,可买回家后发现 “ 上当 ” 的滋味实在不好受。 中国政府不念旧恶,以德 ,妥善地解决了一系列战争遗留问题。 解析 “ 抱怨 ”

3、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报怨 ” 指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 抱怨 报怨 ( 2) 分辨 分辩 我们刚一进去,保安就立刻上前罚款 , 且不容 ,让人感觉好像是他们故意设下的 “ 陷阱 ” 。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即便是在仔细观察之下,也很难 出这些牡丹是用手指画的。 解析 同:两者均为动词。异: “ 分辨 ” 指分清辨明,侧重有所区别; “ 分辩 ” 指用语言辩白,侧重争辩。 分辩 分辨 文本互动 一、初步感知 1 有人说张可久的醉太平 刺世愤世嫉俗。请说说作者运用哪些手法表现了这一思想。 答案 口语俗语打造全曲;音韵平仄和谐洪亮, 增强感情;多用比喻,形象贴切。 2 比较阅读醉太平

4、刺世和夜行船 秋思,这两首散曲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案 醉太平 刺世 : “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 亲? ” 这两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道出全篇主旨: 世人皆嫌命运困窘多舛,个个见钱眼开,贪图钱财势 力。可知贪财乃世风腐败之根源。人皆渴望腰缠万贯。 然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最终必将走向人欲横 流腐败贪婪的渊薮。 “ 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黏便 滚。 ” 这两句深刻地道出了社会大染缸的性质。 “ 水 晶环 ” 喻指纯洁无瑕清白的人, “ 面糊盆 ” 喻指污浊 的社会。即使再清白的人,只要一踏入社会这个大染 缸,就立即被沾染熏黑。 “ 滚 ” 字用在此处,形象特 别妥帖,把那种甘愿同流合污、

5、享受庸俗的嘴脸表露 无疑。 散曲和词一样,是长、短句形式,但是能在正字之外加衬字,更灵活,更适合使用口语。衬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本曲全用口语,语调泼辣大胆,嬉笑怒骂,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 “ 葫芦提倒稳 ” ,结句以消极反抗的口吻申明自己的不合作的处世态度。表面上似乎说稀里糊涂倒安稳,其实是作者的反语。这颇像清人郑板桥的 “ 难得糊涂 ” ,其实正是伤心人的愤激之语。 夜行船 秋思语言典雅瑰丽 , 善于化用典故 , 不离本色 , 押韵尤妙 。 全曲充满了文采 。 这首散曲表现了马致远的超然绝世的生活态度 。 表面上似乎作者与世无争 、 及时行乐 , 实际上是作者愤世嫉俗

6、, 牢骚太盛之语 。 曲韵与诗韵 、 词韵不同 , 用的是当时北方话音韵 。 协韵方法为通押一韵 , 不换韵 。 但是 , 四声通协 , 韵字可以复用 。 二、深层探究 3 比较阅读天净沙 秋和大德歌 春这两首元曲是如何打破常规,写出个性的? 答案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 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主旨,又会令读者感 到沉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写 作时,有自己独到的秘诀。前二句的 “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 ,共写了六个图景: “ 孤村 ”“ 落日 ” “ 残霞 ”“ 轻烟 ”“ 老树 ”“ 寒鸦 ” 。而其中任何一 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

7、瑟气氛。为了使这种 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 “ 一点飞 鸿 影 下 ” 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来萧瑟的 画面转成 了活跃;寂寞的秋景,仿佛也展现出了另一 种鲜活的 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 而有韵味 的形象,再以 “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 作为曲文 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 “ 青 ”“ 绿 ”“ 白 ”“ 红 ” “ 黄 ” 五种颜色,而且 “ 白草红叶黄花 ” 这三种颜色, 是交杂在 “ 青山绿水 ” 两种颜色之中的; “ 青山绿水 ” 是广大的图景, “ 白草红叶黄花 ” 是细微的图景,如此 交杂相错,于是原来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 六色而多

8、彩多姿,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 大德歌 春开头以子规啼起兴 , 引起少妇的思念 。中间写离别之苦 , 由表及里 , 层层深入 。 末尾以双燕衔泥反衬一春未得信息的孤独之苦 。 全篇围绕 “ 春 ”字 , 从各个侧面突出了少妇的思念 , 以此表现游子思归之情 。 用春日即将回归大地的景象表达游子依旧滞留他乡的情怀 。 4 阅读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试着说说你在阅读中的独特感悟和发现。 ( 可随意选取一个角度进行鉴赏 ) 答案 (1)“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哪堪远水粼粼。 ” 这 两句景中蕴情,寄托深沉婉转之情。 (2)“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 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 视线

9、由远山、碧水触及婀娜 杨柳、滚滚飞絮,最易惹人愁思,让人生出几许怅惘。 桃花之艳丽明亮,最易让人兴时光易逝之感。香风、 暮雨足以增其愁绪。此处 “ 滚滚 ”“ 醺醺 ”“ 阵阵 ”“ 纷 纷 ” 等叠词的使用,渲染自然界细微之变化,强调人 世的无常与惊心动魄。 (3) “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 ,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 新啼痕压旧啼痕 , 断肠人忆断肠人 。 ” 几句点化自李清照 “ 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 、 点点滴滴 ” 和江淹 “ 黯然销魂者 , 惟别而已矣 ” 。 此处不避重复 , 化熟为生 , 化俗为雅 。 “ 怕 ” 意为担心天黑 , 暗含相思之苦 , “ 又 ” 表明对时光流逝的无

10、奈 , 在相思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黄昏 。“ 新啼痕 ”“ 旧啼痕 ” , 表明整日以泪洗面 , 着一 “ 压 ”字 , 更是写绝了凄苦 。 “ 断肠人忆断肠人 ” 指明双方的相思之苦 , 可谓 “ 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 ” , 与柳永 “ 想佳人 、 妆楼颙望 , 误几回 、 天际识归舟 。 争知我 、 倚阑干处 , 正恁凝愁 ” 有异曲同工之妙 。 反复的使用 ,强化了主人公的愁绪 。 课堂小结 一、结构图解 醉太平 刺世见钱亲 人情淡薄面糊盆 污浊不清迷魂阵 贪财坑民睡馄饨 清廉不分葫芦提 安安稳稳社会黑暗颠倒黑白天净沙 秋 秋之图孤村 飞鸿落日 青山残霞 绿水轻烟 白草老树 红叶寒鸦

11、黄花大德歌 春子规啼柳絮飞燕衔泥人未归憔悴无消息借景抒情 上阕:写景山、水、柳絮、桃花、香风、暮雨 叠声叠韵下阕:抒情怕、怎地、压、忆、瘦、宽重章反复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夜行船 秋思夜行船 : 叹人生之短乔木查 : 议帝王兴衰庆宣和 : 谈英雄烟灭落梅风 : 告富人莫奢风入松 : 劝自己糊涂过拨不断 : 慰自己穷生活离亭宴煞 : 学古人遁世二、中心主旨 1 醉太平 刺世 本散曲通过对现实中人情淡薄 , 清浊不分 , 颠倒黑白的现状的描写 , 表达了作者愤世嫉俗的感情 。 2 天净沙 秋 本散曲经过名词意象的组合 , 勾画出了一幅苍凉而有意蕴的秋景图 。 3 大德歌 春 本散曲通过写子规 、

12、柳絮 、 双燕 , 表达了作者春归思人的感情 。 4 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本散曲借景抒发了与心上人分别后 , 失魂落魄的断肠之思 。 5 夜行船 秋思 这首套曲通过怀想历史 , 感怀世人 , 明省自己 ,抒发了作者感慨人生苦短 、 淡泊名利的思想情感 。 三、写作特色 1 醉太平 刺世 这首散曲用了反问 、 讽刺 、 对比等手法 。 2 天净沙 秋 这首散曲用十二个名词组接 , 构成了一幅画卷 。紧紧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 , 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 3 大德歌 春 这首散曲 , 抓住春天极富表现力的景物 , 子规啼 、柳絮飞 、 燕衔泥 , 来揭示春天的到来 。 借景抒情是这首散曲的主要特

13、点 。 4 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这首散曲上阕借景抒情,下阕直接抒情,运用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另外,还运用了反复和夸张的手法。 5 夜行船 秋思 这首套曲运用了联想、想象、对比、比喻、反问等表现手法,思想鲜明,感情真挚。 第 2 课时 一、基础知识 (12 分,每小题 3 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变 徵(z h ) 粼粼 (l n ) 蛩吟 (q i n ) 密 匝匝 (z ) B 嫌弃 ( n ) 命 窘(j ) 沾 黏(n i n ) 馄饨 (h n ) C 初 霁( 豆 蔻(k u ) 悲 怆(c h u n ) 醉 醺醺 ( D 妩 媚(m i) 泪 痕(h n ) 道 行(h n ) 薄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