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方案】2016届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四)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共48张PPT)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8487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方案】2016届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四)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共48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考方案】2016届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四)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共48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考方案】2016届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四)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共48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考方案】2016届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四)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共48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考方案】2016届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四)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共48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方案】2016届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四)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共48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方案】2016届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四)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共48张PPT)(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考纲展示 体系构建 2对关系: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2条方法论:前进性与曲折性关系的方法论;量变与质 变关系的方法论 考点扫描 考纲展示 思维导图 基础梳理 题眼突破 核心考点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及其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及其方法论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1)实质:事物的 前进和上升 ,是 新事物的产生和 旧事物 的灭亡 (2)这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发展的实质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 (1)表现: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原因:事物

2、之间的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发展的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 世界观 发展的趋势、道路 (1)前途光明:新事物是符合 客观规律 、具有 强大生命力 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 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 人民群众 的支持和拥护 (2)道路曲折: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 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1)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 新事物 ,促使其成长、壮大 (

3、2)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发展的状态 (1)含义: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 渐进 的、 不显著 的变化。质变是事物 根本性质 的变化,是由事物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 量变 开始,量变是质变的 必要准备 ,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 量变 到 质变 ,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 新的量变 ,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1)重视 量的积累 ,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4、 (2)要果断地抓住 时机 ,促成质变 ,实现事物的飞跃 (3)坚持适度原则 题眼突破 运动、变化 (1)运动变化有三种情形:一是前进的、上升的;二是倒退的、落后的;三是循环往复的。 (1)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是发展。发展是比运动、变化更为深刻的范畴,代表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方向。因此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1)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2)我们要反对下列几种错误观点: 后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其间既有新旧事物并存的情形,也会出现旧事物暂时复辟的现象,不能笼

5、统地说后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力量强大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角度来说的,不是说新事物在开始的时候就具有强大的力量。当新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旧事物往往更强大。 形式上新颖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内容是事物的根本,看待事物的性质必须抓住它的内容。事实上,新事物在形式上未必就新,旧事物在形式上未必就旧。 展观、矛盾观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世界状况的。联系和发展从表层回答了世界的存在状况,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而矛盾观点则从深层次揭示了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图示如下: 真题演练 命题角度 1 发展的实质 1.(2013 福建 )下列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有

6、 ( )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A. B. C. D. 【 解析 】 该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哲学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 满树叶子时,人们低头赶路,一片叶子时,人们会抬头仰望 ” 告诫人们不要对任何事物熟视无睹,我们要学会珍惜你现在拥有的东西,否则到快要失去的时候会后悔莫及,符合。反映的是发展的观点不符合漫画寓意。 【 答案 】 B 命题角度 2 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2.(2014 安徽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 “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

7、常接近于正确。 ” 这句话告诉我们 ( ) 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A. B. C. D. 【 解析 】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故排除。真理具有客观性,故排除。失败体现了发展的曲折性,接近于正确体现了发展的前进性,故正确。材料强调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失败是可以转化为成功的,故正确。 【 答案 】 C 命题角度 3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3.(2014 浙江 )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有 ( ) 善与恶相互对立 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成名、灭

8、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 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 A. B. C. D. 【 解析 】 材料中的古语揭示了善与恶两种不同的道德观念,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善积累到一定程度成名,恶积累到一定程度灭身,由此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符合题意。善、恶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有相应的质变,说法错误。 【 答案 】 C 命题角度 4 综合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4.(2013 江苏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欧美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 “ 去工业化 ” 的过程,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

9、第三产业,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制造业占本国 此同时,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 2010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份额已略高于美国。中国已成为 “ 世界工厂 ” 。 但近几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 “ 离歌 ” 纷纷响起:成都和郑州取代深圳和东莞,成为富士康、联想等 名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关闭在中国的直属工厂;美国制造业巨头通用电器宣布将外包到中国的工作岗位迁回美国本土。据统计,近年来有数十家世界 500强外资企业关闭在中国的工厂。 离开中国的企业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向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家转移;另一种是高端制造业,在欧美等

10、发达国家重振本国制造业、加快实施 “ 再工业化 ” 战略背景下,纷纷回流本土。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纷纷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优势整合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保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控制者的地位。 “ 中国制造 ” 这个见证了中国崛起、足以让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字眼,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欧美国家从“ 去工业化 ” 到 “ 再工业化 ” 走的是怎样的发展道路。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发展的观点,意在考查考生调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论证问题等综合分析问

11、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规定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看似简单,但要答全还是有难度的。发展的观点涉及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状态,另外还包括发展的根本途径 (辩证否定 ),这个点非常容易忽视。 【 答案 】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欧美国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发展,调整工业化发展战略。 (2)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坚持创新;它们对传统制造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施升级改造。 (3)事物在曲折中前进上升;它们大力扶持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方法技巧 发展的观点是高考考查的重要考点之一。从试题的类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

12、试题。试题考查往往通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相关事实来设置情景进行考查。主观题常见的设问角度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某问题、材料是如何体现发展观点的等。常用的答题术语主要涉及发展的实质、发展的途径和道路、量变与质变等及其方法论要求。 巧学增分 能力提升 易错提醒 易错点 1 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 提醒 】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 【 训练 1】 中国古人用 “ 五行 ” 说来解释世界。如 “ 五行 ”相生相克。 “ 生 ” 即产生、滋生、促进, “ 克 ” 即战胜、排斥、克制。该学说所蕴含

13、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 ) 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 B. C. D. 【 解析 】 从图中五行之间的关系可知,事物之间有的相生、有的相克,说明联系具有多样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符合题意。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事物的发展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表述错误;发展的过程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辩证的否定,表述错误,而且题干强调了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无关。 【 答案 】 A 易错点 2 混淆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 【 提醒 】 量变与质变强调的是事物

14、发展的状态,前进性与曲折性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与道路。 【 训练 2】 “ 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 ” 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历程体现了 ( ) 【 解析 】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中国建国六十年的历程中 “ 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 ” 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所以选 A、C、 【 答案 】 B 易错点 3 量变一定引起质变 【 提醒 】 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 训练 3】 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 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 6年雨季到来时,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