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达政令宣传政策指导工作服务社会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9824523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95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达政令宣传政策指导工作服务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传达政令宣传政策指导工作服务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传达政令宣传政策指导工作服务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传达政令宣传政策指导工作服务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传达政令宣传政策指导工作服务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达政令宣传政策指导工作服务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达政令宣传政策指导工作服务社会(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政府文件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德政发201511号 .3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德政字201528号 .8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德政字201529号 .15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市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管理办法的通知德政办发20157号. 17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严格落实银行机构抽贷报告制度的通知德政办字201530号 .19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德州市特高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德政办字201531号 .21德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5年第5期(总第113期)编辑委员

2、会编 委主 任:副主任:刘长青穆修海主 编副主编: 穆修海: 桑金航目 录传达政令宣传政策指导工作服务社会于吉军夏连红王朝玺王刚王玮耿明李希岩王磊李晖陈怀军刘洪生吴金璋刘业彬侯军蔺善强冯延强宋传虎郭长利孙宝华申毅李殿奎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德州市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德政办字201532号 .23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市“行政执法监督年”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德政办字201533号 .25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举办德州市第五届运动会的通知德政办字201534号 .28政务动态德州市人民政府政务要闻(2015年5月) .31主办单位德州市人民政府本刊所载市政府规范性

3、文件为标准文本德州市人民政府公报理 事 会德城区人民政府陵城区人民政府禹城市人民政府乐陵市人民政府宁津县人民政府齐河县人民政府临邑县人民政府平原县人民政府武城县人民政府夏津县人民政府庆云县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运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目 录编辑出版:电话:传真:邮编:地址:E-mail:网址: 刊号:鲁德新出刊字200522号德州市人民政府公报编辑部0534268703905342687592253076德州市东风东路1566号新城综合楼德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5 年第 5 期3德州市人民政府文件德政发201511 号德 州 市 人 民 政 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

4、)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计量工作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前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技术保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310号,以下简称规划)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327号)精神,提升我市计量整体水平与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计量工作在建设幸福德州中的作用,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

5、民生为主线,突出法制计量、科学计量、产业计量、能源计量、民生计量,统筹规划我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发展,进一步完善量传溯源体系、计量监督管理体系和诚信计量体系,为服务全市转型跨越发展提供重要的计量技术基础和保障。(二)主要目标。1.计量服务水平全面增强。围绕全市深入推进“一区一圈一带”战略,培植农副产品(食品)深加工、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子信息、商贸科技金融、文化生态旅游十大产业集群的计量需求,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提高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构建起分工明确、服务优质、行为公正、廉洁高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计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到2016年,市级社会

6、公用计量标准数量达到120项,县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数量平均达到25项。到2020年,市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数量达到140项,县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数量平均达到30项,全市计量检定、校准项目德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5 年第 5 期4总数达到500项。做好企事业单位的内部量值传递工作,推进区域发展计量支撑体系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计量法制水平显著提升。建立完善计量行政与其他部门和行业组织合力推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计量监管联动协作机制。重点围绕服务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和节能减排,加强对涉及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定量包装商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等领域的计量监管,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到2020年

7、,国家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以上,全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城镇及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计量器具、环境监测用计量器具、行政监测用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率达到95%以上。引导并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300家,全社会诚信计量意识普遍增强。3.计量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加强适合我市产业特点的实用型计量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科研创新保障机制,提升全市科学计量水平。围绕我市十大产业集群量传溯源所需技术和方法研究,推进计量科技创新。加强与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山东)的合作,开展能源资源计量检测技术方法的研究,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

8、加强项目合作,促进计量科研成果转化和有效应用。到2020年,计量领域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市级科研项目5项,研制标准物质1种。4.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加大对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满足计量能力建设和计量科研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20年,力争市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具备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资格的比例达到20%,具备中级工程技术人员资格的比例达到40%;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具备中级工程技术人员资格的比例达到20%。工业企业和重点用能单位配备满足工作需求的专职计量人员。二、主要任务(一)提升计量服务与保障能力。1.统筹规划全市量传溯源体系。按照“市级促重点,县级抓基础”的总体思

9、路,各有侧重地开展能力建设,构筑梯次清晰、重点突出、保障有力的量传溯源体系。市级计量技术机构:立足重点、特色项目,建立全市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服务全市产业发展、大宗能源计量、工业企业生产和产品检测、安全防护等量传溯源需求,重点满足食品安全、安全生产以及特种设备安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需要。县级计量技术机构:立足量大面广的强制检定项目,兼顾当地工业企业量传溯源需求,建立本县(市、区)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城镇化建设、小微企业发展等领域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工作计量器具的量传溯源需求,重点满足食品安全、安全生产、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发展需要。2.加强计量技术机构能力

10、建设。着眼于计量技术机构长远发展,立足工作实际和资源基础,加强计量基础建设。市县两级计量技术机构实验室面积、试验场地和实验环境满足计量检测的要求,装备水平、人员素质、基础设施等关键要素得到明显改善。加快计量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提高计量标准水平,逐步淘汰陈旧落后的计量标准设备,新配置仪器设备的技术含量和先进程度位居全省前列。3.构建全市能源资源计量服务体系。以国家城市德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5 年第 5 期5能源计量中心(山东)和市能源计量实验室为依托,构建能源资源计量服务体系,增强能源计量技术研发能力,提高能源计量测试服务水平,为推进全市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坚实量化支撑。支持计量及相关节能技术机

11、构开展能源计量检测、能效比对、大宗物料贸易公正计量等检测服务,加强能源资源计量人员培训。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和实时监测,建立能源管理(管控)中心,有效发挥能源计量数据在节能挖潜中的支撑作用。(二)加强计量科学技术研究。1.完善计量科技工作机制。完善计量科技创新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和科研奖励制度。加强计量技术机构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研合作与科技交流,开展重点领域、重点专业、重点项目的合作研究,构建“检学研企”相结合的计量技术创新和转化体系。计量科研成果要与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对接,发挥好计量科技创新对其他领域创新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提高计

12、量科技研发水平。2.加强计量保障技术研究。开展加油(气)机、电子计价秤等贸易结算用计量器具防作弊软件技术的研究。加强计量作弊防控技术和查处技术研究,提高依法快速查处能力。加强电力、交通运输、水文、食品药品安全、环保、气象等专业计量研究,加快交通运输、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故检测报警、环境和气候检测等领域的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提升专业计量测试水平。(三)推进工业计量工作。1.完善企业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指导企业在生产加工、工艺控制、产品检验等关键过程合理配置计量器具,有效分析和运用计量检测数据,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精准控制,促进产品质量提高,全面提升企业计量管理水平和计量检测能力。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先进

13、的计量测试技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和产品升级;新建企业、新上项目要把计量检测能力建设作为保证企业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节能增效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计量检测设备要与其他基础建设一起设计、一起施工、一起投入使用。2.构建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围绕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新兴战略产业、现代服务业,构建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围绕农副产品(食品)深加工、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子信息、商贸科技金融、文化生态旅游十大产业集群,开展具有产业特点的量值传递技术和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测试技术研究,提高产业计量检测服务能力。3.大力扶持我市计量产业发展。积极扶持计量器具制造行业创新发展,发挥行业协(学)会等社会组织作用,促进企业合作、产业聚集发展。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强化核心技术的研究,加快产品研发和升级改造。结合我市计量器具制造产业的特点和分布,重点推动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衡器、热量表、水表、电能表、燃气表等制造企业发展。加大名牌产品培育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的计量器具自主品牌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