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影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816717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风度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魏晋风度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魏晋风度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风度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影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魏晋风度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影响摘 要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追求艺术化人生的体现,它对我国中古以后历代士人均有广泛影响。李白不仅继承了魏晋风度中的生活风范和审美情趣, 而且积极地对其进行理性开拓, 形成了自己气势奔逸的风格。关键词: 魏晋风度 李白 诗歌 风格 影响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追求艺术化人生的体现,它对中国中古以后历代士人均有广泛影响。特别是盛唐时期,由于士人开放浪漫,个性发扬,对魏晋风度尤其怀有浓厚的兴趣。魏晋名士的思想、风度和作品,对 “ 诗仙 ” 李白产生了全面的影响。杜甫早已指出了这一点: “ 李候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 、 “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 ;诗史也说 “ 江淹云:

2、,蝴蝶飞南园。 ?李白云 ,春园绿花蝴蝶飞 ?,语意相似。 ” 而赵翼也认识到李白诗未脱古诗遗风 “ 梁陈宫掖之风, 究未扫尽 ” 。 李白不仅继承了魏晋风度中的生活风范和审美情趣 ,而且积极地对其进行理性开拓。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与魏晋风度不可分割的联系。一、 自然清新 魏晋人一反两汉时以学问为本,尚苦节,重章句,论世事,矜容饰,持典而乏通,拘礼而不达的风气,宗老庄,喜清谈,崇尚自然,不饰仪表而贵在得神。这不仅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举止上,也表现在他们的审美观上。魏晋人在品藻人物时,常用自然、玄远、超逸、高、深、简、约等概念。他们在评论文艺作品时,也把 “ 自然 ” 、 “ 清 ”

3、作为高标准。由此可见,自然清新之美在魏晋时以为人们所崇尚。所以, 宗白华先生曾指出 : “ 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 ,划分了两个阶段。 从这个时候起 , 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 , 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 , 那就是认为 ,初发芙蓉 ?比之于 ,错采镂金 ?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 ” 李白正继承了魏晋以来以自然清新为美的审美观点,特别是对小谢诗风的继承。李白经常在诗中提到谢朓,并对其人其诗大加赞赏,如: “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 (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王渔洋在论诗绝句中说: “ 青莲才笔九州横,六代淫哇总废声。白纻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 ” 虽然言过其实,

4、却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谢脁对李白的影响之大。 李白在诗里经常使用 “ 清真 ” 、 “ 清芬 ” 等词来赞美美好的人及事物。在对文艺作品的评价上,他也以清真、自然为标准。在古风第一首里他说: “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 这里,他反对 “ 绮丽 ” ,提倡 “ 清真 ” 。王安石曾说: “ 诗人各有所得,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此李白所得也。 ” 由此可见,魏晋人的审美观是他自然清新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一往情深 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说: “ 晋人艺术境界造诣的高,不仅是基于他们的意趣超越,深入玄境,尊重个性,生机活泼,更主要的还是他们的

5、,一往情深 ?!无论对于自然,对探求哲理,对于友谊,都有可述。 ” 如: 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 “ 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 (世说新语 任诞) 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世说新语 栖逸) 深于情者,不仅对宇宙人生体会到至深的无名的哀感,扩而充之,可以悲天悯人;就是快乐的体验也是深入肺腑,惊心动魄。晋人富于这种宇宙的深情, 所以在艺术文学上有那样不可企及的成就, 文学的抒情性日益得到加强。 杜甫说李白 “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杜甫李十二白二十韵)。李诗之所以撼人心魄,动神荡情,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诗歌中强烈的抒情性。他的诗歌有着最充沛、最饱

6、满、最深厚的情感。读他的诗,我们可以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情感脉搏的跳动和变化, 喜怒哀乐、 长吁短叹无不可见可感。 他狂放起来就 “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 (江上吟);消沉起来就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将进酒);苦闷起来就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无论爱情、友情、亲情,还是爱国之情,李白皆有可叙,皆写得情真意切,在歌咏情性这一点上确实深得魏晋风度之精髓。 三、光洁虚灵 魏晋时期,玄风大炽,文人学士企慕隐逸,寄情山水。他们不仅发现了山水美,而且以玄学的眼光看待山水。他们不只把山水当作一种客观欣赏对象,而且把自己与山水同样地当成了自然的表现。他们 “ 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 ” 他们的审美观对诗歌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陶渊明的诗: “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昭昭天宇阔,晶晶川上平 ”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 (巳酉岁九月九日)。 都写得空阔湛明,体现了诗人高旷清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