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名师设计:3-3-2《有机化合物》ppt课件(70页)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7871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4.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名师设计:3-3-2《有机化合物》ppt课件(7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名师设计:3-3-2《有机化合物》ppt课件(7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名师设计:3-3-2《有机化合物》ppt课件(7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名师设计:3-3-2《有机化合物》ppt课件(7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名师设计:3-3-2《有机化合物》ppt课件(7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名师设计:3-3-2《有机化合物》ppt课件(7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名师设计:3-3-2《有机化合物》ppt课件(70页)(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机化合物 第三章 第 三 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 有机 物 第 二 课时 乙 酸 学习目标 1 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掌握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3 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质。 4 学会分析官能团与物质性质关系的方法。 目标 导航 目标解读 重点:乙酸的分子组成,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难点:建立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 山西陈醋 情境切入 人们常说 “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 ,这句话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同 的饮食习惯, 山西作为 “ 西酸 ” 的典型代表,以老陈醋的生产闻名于世,山西老陈醋具有独特的醋香、酯香、熏香、陈香相互衬托、浓郁、协调、细腻;

2、食而绵酸,醇厚柔和,酸甜适度,微鲜,口味绵长,体现了山西老陈醋 “ 香、酸、绵、长 ” 的独特风格。我国有几千年酿造食醋的历史,晋阳 ( 今太原 )是我国食醋的发源地,我们食用的食醋的酸性成分是乙酸,其含量为 3% 5% ,而纯乙酸是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的,让我们学习本节知识了解更多乙酸的性质。 自主预习 感悟教材 学与思 ( 对应学生用书 P 76 ) 一、乙酸 1 乙酸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分子结构 球棍模型 比例模型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C 2H 4O 2 2. 乙酸的物理性质 俗名 颜色 状态 气味 溶解性 挥发性 醋酸 无色 液体 强烈刺激性 易溶于水和乙醇 易挥发 3. 乙

3、酸的化学性质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乙酸的主要断键方式有: (1) 弱酸性 乙酸是一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具有酸的通性。 与活泼金属反应: 2C 2N a 与盐反应: 2C O H C 3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2 C 与碱反应: O H N a (2) 酯化反应: 2C H 3 C O H 2 (C H 3 C O O) 2 H 2 O 2C H 3 C O ON a H 2 O C O ON a H 2 O C O C 2 H 5 H 2 C O H 5 H 2 O 问题探究 1 : 你能举例说明醋酸是一种挥发性酸吗? 提示: 将盛醋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时能闻到酸味,过一段时间后其质量减轻

4、。 问题探究 2 : 如何证明 酸性比 提示: 将 溶液滴加到盛有少量 或 溶液的试管中,产生气泡,即证明酸性 C H 2 。 二、酯 1 概念 酯是羧酸中的 被 取代后的产物,可简写成 ,官能团为 或 。 R C C 2 性质 (1) 物理性质 酯在水中的溶解性:一般 ;密度 ( 与水相比 ) :比水 ,具有 气味。 (2) 化学性质:能发生 反应,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醇和酸。 不溶于水 小 芳香 水解 3 酯化反应 (1) 酯化反应的概念:醇与酸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2) 特点 酸和醇 浓硫酸、加热 酯和水 (3) 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饱和 生成,且能闻到 化学方程式

5、 透明的油状液体 香味 C O H 2 C O H 5 H 2 O 4. 酯的存在和用途 (1) 存在:鲜花、水果中存在一些低级酯。 (2) 用途: 用作香料。如饮料、糖果、香水、化妆品的 香料中含有酯。 用作溶剂。如指甲油、胶水中的溶剂都是酯。 问题探究 3 : 如何将乙酸乙酯、乙醇与乙酸的混合物分离开来? 提示: 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加入饱和 溶液,吸收乙醇且与乙酸反应并分层,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出乙酸乙酯,剩下醋酸钠和乙醇的混合液。由于二者的沸点不同,进行蒸馏分离出乙醇,向剩下的醋酸钠溶液中加入较浓的硫酸进行蒸馏,得到乙酸。 互动 课堂 核心 突破 导与练 ( 对应学生用书 P 77 )

6、要点一 乙醇、水、碳酸、乙酸分子中羟基氢的活泼性 1. 设计实验验证 (2) 设计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 H 原子活泼性顺序 ) a. 四种物质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各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两滴 、 变红,其他不变 、 、 操作 现象 结论 ( H 原子活泼性顺序 ) b. 在 、 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中产生气体 c. 在 、 中各加入少量金属钠 产生气体,反应迅速 产生气体,反应缓慢 2. 实验结论总结 乙醇 水 碳酸 乙酸 羟基氢的活泼性 逐渐增强电离程度 微弱 电离 部分 电离 部分 电离 部分 电离 酸碱性 中性 弱酸性 弱酸性 乙醇 水 碳酸 乙酸 与 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 与

7、 不反应 不反应 反应 反应 与 不反应 不反应 反应 H 2 O 、 H 2 中, H 的 羟基氢活泼性最强,是因为其分子中同时存在 和 ,二者对 同影响的结果。 特别 提醒 例 1 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 应得到 气,取另一份等量的有机物和足量 2L 二氧化碳,若 0 ,则有机物可能是 ( ) A B C 草酸 ) C D 【解析】 能与羟基反应,又能与羧基反应;量的草酸和过量的 足量 2 生成 2的量相等的只有 A 。答案为 A 。 【答案】 A (1) 以和所有的羟基反应,且物质的量的关系为 22 (2) 应产生 质的量的关系为 2 H 方法 指导 下列物质,都能与 应放出 产生

8、 ) H ( B C D 【解析】 依据四种物质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即可得出 C 正确。 【答案】 C 要点二 乙酸的酯化反应 1. 实验装置 2 实验原理 3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 试剂的加入顺序 先加入乙醇,然后沿器壁慢慢加入浓 却后再加入 H 。 (2) 导管末端不能插入饱和 止挥发出来的 于水,造成溶液倒吸。 (3) 浓 催化剂 加快反应速率。 吸水剂 提高 转化率。 (4) 饱和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 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5) 酯的 分离 采用分液法分离右侧试管中的液体混合物,所得上层液体即为乙酸乙酯。 对乙酸、乙醇、浓 用小火慢慢

9、加热,并且温度不能过高,目的是尽量减少乙酸、乙醇的挥发,提高乙酸、乙醇的转化率。 特别 提醒 例 2 “ 酒是陈的香 ” 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和工业上常采用如下反应: 2制取乙酸乙酯。 (1) 实验时,试管 B 观察到的现象是界面处产生浅红色,下层为蓝色,振荡后产生气泡,界面处浅红色消失,原因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 _ _ 。欲从上述混合物中分离出乙酸乙酯,采用的分离方法是 _( 填操作名称 ) 。 (2) 事实证明,此反应以浓 存在缺陷,其原因可能是 _ _ 。 a 浓 至不能重复使用 b 会使部分原料炭 化 c 浓 d 会造成环境污染 【解析】 (

10、1) 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振荡时乙酸与 面处溶液酸性变弱,因此溶液浅红色消失;乙酸乙酯不溶于 体出现分层,故可用分液法分离出乙酸乙酯。 (2) 浓 时产生 【答案】 (1) 2H 2 分液 (2) b 、 d 对于有机物的学习必须掌握其空间结构,对于有机化学反应必须掌握其断键位置。酯化反应的机理是 “ 酸脱羟基,醇脱氢 ” ,即可用示踪原子判断反应的断键情况,也可由反应机理判断示踪原子的存在情况。 方法 指导 将 H 和 知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8O 存在于所有物质里 B 18O 仅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里 C 18O 仅存在于乙醇和水里 D 有的乙醇分子可能不含18O 【解析】 本题 考查的是酯化反应的机理: “ 酸脱羟基醇脱氢 ” 。 会有 18 O 。 【答案】 B 易错点 对有机物燃烧耗氧量的问题计算依据不清致错 典例 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