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地区电视访谈节目的提质与创优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9783693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远地区电视访谈节目的提质与创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边远地区电视访谈节目的提质与创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边远地区电视访谈节目的提质与创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远地区电视访谈节目的提质与创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圜务参考 _ i i 边远地区电视访谈节目的提质与创优 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电视访谈类节 目以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具有强烈的现 场感,使受众犹如身临其境的特点为广 大受众乐于接受;由于操作简单方便,制 作成本低廉,周期短,传播快速见效,也成 为广大电视工作者常用不衰的宣传手段。 但是,多年来,电视节目的创优,特别是电 视访谈节目的创优一直是边疆少数民族 地区电视工作者难以跨越的一道屏障 究 其原因,一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远离国家 和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经济不发达,社 会活动相对较少,加上环境封闭,观念落 后。人才匮乏,好的访谈节目题材难以遇 到。即使遇到了,有的编辑记者陷入狭窄 的思路。不去深人

2、思考问题,使访谈节目 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和时代感。二是在策 划、采访技巧以及后期制作包装上,表现 方法不丰富,使访谈节目丢掉了感染力和 独特性 其实,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者,要 突破这一屏障也不是没有出路。相对于 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尽管我们 每天感受的都是小规模、慢节奏、后进式的 社会生活图景碰上的也都是小人物、小事 件、小场面和小题材,但是,时代的变化都 是一脉相承的再闭塞的地方也会有新一 轮的季风吹过留下季节的印痕。我们只有 把这些小人物、小事件、小场面和小题材放 到时代大背景的熔炉里去熔炼,从有利于 推进西部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角度去 思索和开掘。从当地党委、政府发展经济、

3、繁荣文化,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 生活富裕的层面去分析,才能把握住时代 的脉搏所采制的电视访谈节目也才会渺 而不小而且以小见大,体现时代的精神和 要求。因此,面对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我们 既要正视现实。承认差距的存在,也要扬长 避短精于观察,巧于设计,高扬本土特色 的创优旗帜。 一、坚持“三贴近”原则,体现 本土特色。是边远地区电视访谈节 目提质创优的根本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个旧市产 业结构在调整,城市经济在转型,社会相 关层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时间出现了 武立新(云南个旧市电视台661000) 企业关停破产,工人遭遇着下岗转岗,社 会人员保障需求剧增的局面。面对剧烈的 社会矛盾,在

4、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这 些年,我台专题部定期或不定期地开设了 在本地认知度较高的“人物访谈”节目,重 点对三类人群的情况进行报道和介绍:I 下岗再就业的本地和外来创业成功者其 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经验。2目前在岗的 省、州、市级劳动模范的事迹和优秀品质: 在特殊情况下忠于职守不言放弃的职工 的敬业精神。3个旧市远离家乡到外地打 拼、创业的成功人士其离奇经历和教训。 通过大量的专访和访谈,倡导一种人生就 得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 我们曾经在一期叫做再就业创业 谈的节目中邀请过两位下岗后实现再就 业的工人师傅进行访谈。一位叫樊金贵, 下岗后以做豆腐为生,他摊位上“金贵豆 腐”的招牌还是省委

5、书记下来调研时亲自 题写的。一位是老贾,下岗后从安徽跑到 云南来以卖茶叶蛋过活,人称“卖茶叶蛋 的老贾”。他们两位更多的时候都是日晒 雨淋。骑着三轮车满大街地去送外卖。对 他们的身影当地人都非常熟悉。可是,大 多数市民却不知道他们在放弃从前谋生 的职业以后,是怎样坚持下来,最后又转 型成功的。访谈中,谈到他们下岗伊始因 为找不到工作又要养家糊口 甚至去捡废 品这样的坎坷以及怎样学习生存技术, 反复试验改进最终掌握配方。访谈很有 故事性,感动了不少观众。 一次我们专题部的编辑记者到香港 去探亲在吃家乡“过桥米线”的时候,无 意间得知这家“云南过桥米线”店的主人, 居然是十年前移居香港的个旧人。于

6、是, 他们干脆利用休息时间,对店主人经营 “云南过桥米线”的情况进行了现场拍摄 和访谈。节目家乡米线在香港制播以 后店主人凭借特色小吃苦心经营,最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的创业精 神在本地引起了很大反响。我们的相关 栏目也因为这些关注百姓生活的节目而 获得了年度省级政府奖。 由此可见,平凡的人生,微不足道的 生活事件,同样回应着时代的巨响。只要 我们从小处着眼,大处着笔,对身边的人 物事件认真观察和体味,提炼升华,小人 物、小题材也能让人灵光一闪得到启发。 二、突出团队精神,强化精品意 识,重策划,细采访。精包装,是边远 地区电视访谈节目提质创优的关键 边远地区的县级电视台由于受多种 因

7、素的制约,编辑记者往往身兼数职像 播音主持人也多是集采访、制作、播音主 持于一身。要做好访谈节目,就要努力提 高采编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宣传水平。另 外,发挥小台采编人员一专多能的特点。 发扬通力合作的团队精神贡献部门人员 的集体智慧,联手攻关,克难奋进也是打 造精品节目的必要条件。要增强电视访谈 节目的吸引力,就要加强前期创意、策划, 力促后期制作水平的提升 20o5年,我市以“首届个旧国际锡文 化旅游节”为契机,提出以得天独厚的锡 文化旅游资源和气候条件,打响锡文化特 色旅游品牌,树立开放搞活、开发发展的 城市新形象的举措。我们认为必须抓住 锡文化来搭台唱戏。锡文化是一条悠远的 历史长河个旧以

8、锡为支撑的工业亮点很 多,应该对锡文化进行研究和表现。逐步 让工业、旅游成为锡文化特色品牌之一。 史料记载,具有2000多年开采历史 的个旧锡矿山。曾经是使用一种古老的石 臼来舂矿、碎矿的,人称“碓窝”,生产效率 极低。晚清以后因“古臼”而得名“个旧” 的锡都。出现了这些石碾和石磨等生产工 具,锡工业随之进入了规模化生产的“新 石器时代”。因为这种石碾、石磨大规模生 产制造基地的形成。个旧诞生了一个曾经 远近闻名的“打磨冲”。直到新的锡工业文 明来临钢铁球磨诞生“打磨冲”才淡 出人们的视野。然而,这山冲里成百上千 沉默不语的石碾、石磨,始终是锡文化中 割不断的民族工业的血脉。 为了理清这段历史

9、脉络。我们邀请当 地报社骨干记者、政协委员、文管专家等 人员一起出谋划策,定制方案;一起翻山 越岭披荆斩棘探访当年“打磨冲”的遗 迹,制播了访谈节目打磨冲的故事。访 谈中嘉宾的叙述故事套故事,特别是见 证者的后代对当年工匠们艰难地锤打石 头的丁当声、搬运石磨牛车的吱嘎声的 实务参 量 叠|; 体育人物报道的新趋势 陈 冉(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400065) 张 硕(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1 00080) 从宏观来看当今无论是综合类报 纸还是体育报纸的体育新闻,都呈现出 报道容量变大、周期变短的特点。在这 种背景下体育人物报道也呈现出内容 细化、框架多元化、风格个性化和话语平 民化的特征。 一

10、、报道内容细化 当今报纸越来越“厚”。体育报道也 在大多数综合类报纸中占据了固定的位 置或版面。以京华时报为例,无论当天 的版面多少都会保证至少两个版的体 育新闻报道,有时甚至达到五个版。报 道内容的增加与细化,满足了读者从多 方面了解体育人物的需求。同时,报道 内容的扩张,也决定了新闻报道需要把 新闻点提出来,放在显著位置,吸引受众 的眼球。如用小标题进行内容划分和提 要、将吸引人的内容作为摘要放在显著 位置、制作时髦而形象的标题等等。 例如,北京奥运会期间在郭晶晶和 吴敏霞夺得双人跳板的冠军后,京华时 报推出的两个版面没有侧重于介绍她 们的成长经历,而是用晶霞微澜板上钉 金表现两人比赛的沉

11、着大气,用一温 一火:晶晶感情有点淡、俏姐妹亦敌亦 友两篇富于细节的报道,表现两人性格 的差异,报道语言生动,注重可读性。 二、报道框架多元化 综观当今的体育人物报道。很难发 现原来“成功事实一背景一历程一展 望一意义”的固定模式,即便要突出体育 人物的爱国精神,也不会“唱高调”,而是 以朴实的话语出现。体育人物报道,特 别是重大赛事中的体育人物报道,虽然 不可避免地带有国家话语,但是,“为国 争光”并不是主流话语,更不是唯一的框 架。社会对于个人的评价标准多元,体 育人物报道的框架更加多元。 即便是第一次取得突破性成绩、进入 普通受众视角的体育人物,对其成长经历 和个性的介绍也不再是模板式的

12、。如对 2o08年北京奥运会射击冠军郭文瑁的报 道,京华时报用两个版:八年收失地 瑁l临天下时、小逃兵射击梦。其中梦 想背后那些寂寞岁月甚至讲述了郭文瑁 放弃射击去当售货员的经历,还报道了她 因为不能出去玩而申请退队引发的“退队 风波”这在以前的报道中是不可想象的。 三、报道风格个性化 采用统一话语打造完美“英雄”的时 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报道方式和 风格的多元化。记者很少将体育人物贴 上标签甚至倾向于将采访笔录直接呈 现给读者。采取“采访对话”、随笔等多种 方式展开。如京华时报郎平阐述新奥 运精神参与就是成功付出就应该被 铭记的开篇这样写道:“与郎平的谈话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

13、排首夺 奥运金牌开始。那是郎平第一次参加奥 运会。回想当初郎平感慨颇多。”文章记 录了记者在什么情况下采访了体育人 物记者只是配以精彩内容提要,将采访 内容整理在各个小标题下。 四、报道话语平民化 有研究者通过分析体坛周报的 “名人堂”对数十个体育人物的报道,得 出名人堂有意识地淡化“英雄”原型的 传统意义,把奥运冠军建构为一个个“平 民英雄”。在构建这些体育人物形象时, 报道了他们来自于平民家庭,有平民的 喜怒哀乐和生活琐事,不再“高、大、全” 他们也有性格缺陷,也因物质利益 和精神荣誉不可兼得而放弃精神追求。 如描写这些体育人物历经磨难(或阴差 阳错练体育)的传奇经历,描写他们和平 常人一

14、样爱漂亮、爱上网、爱买体育彩 票描写他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故事, 描写他们遇到的伤病、落选等挫折 通过这些故事化细节,改变了我们对“英 雄”人物“不食人间烟火”的固有认识,消 解了以前英雄人物“高、大、全”的形象, 从而把“英雄”平民化。 参考文献: 毕雪梅、贾静:体育新闻学概论,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f2王武录:人物通讯写作谈,江汉 石油出版社1982 3陈新民,张华:奥运冠军“平民英 雄”形象的叙事学分析,国际新闻界 2008年第8期 【4】王青:(体坛周报)NBA报道客观 性缺失的分析,采写编)2007年第4期 生动描述所营造出来的大规模劈石凿碾、 雕石为磨的生产情景;以“石王

15、”著称的沙 石匠家祖孙三代人遭遇大工业革命的前 后不同命运;原始手工工业文化遗存给当 代社会发展的启示等话题在节目播出以 后,引起了观众的热烈讨论。随即,“打磨 冲”遗址被作为当地锡文化工业遗产的保 护项目,进入了年度政协提案,提请政府 给予保护。节目收到了意料之外的宣传效 果。也获得了年度州级新闻专题类一等 奖。当然,打磨冲的故事的成功,还在于 节目录制之前,我们已拟订了周密的访谈 提纲,节目录制过程中对谈话的前后内 容、流程节奏做了有效控制,后期制作上 对“百年打磨冲”作了专题介绍,穿插有对 当地少数民族村民的采访背景资料进行 了恰当的闪回运用。拓展了节目的新闻时 空,增加了节目的文化含量。 总之,与发达地区相比,边疆少数民 族地区电视节目的创优,特别是电视访谈 节目的创优工作仍然是困难重重,任重道 远。但是只要我们不把自己边缘化勇于 探索,敢于创新,按照新闻规律去多加思 考,深入社会,努力实践,坚持自己的本土 化路子不与别人比规模而与别人比独 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电视节目的创优道 路就可以天堑变通途,走出一线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