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诗词复习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诗词复习讲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 系列资料 诗歌赏析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体味诗歌的意象 (意境) 。所谓 “ 意 ” ,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 “ 象 ”“ 境 ” ,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含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写的情怀。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体味诗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一、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整体赏析(课本):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3、主题:作者借写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他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4、解释词语: “ 次 ” :路途中的停宿。 “ 客路 ” :作者要去的路,这里指旅途。5、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 “ 阔 ” 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 ” 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既写出了江
3、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6、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赏析: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画面非常精彩。通过 “ 风正一帆悬 ” 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衬托的更加恢弘阔大。7、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赏析:( 1)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2)把 “ 日 ”“ 春 ” 作为新生的美好的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用 “ 生 ” ,江春用 “ 入 ” ,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 4)两句对仗工整,形象生
4、动。8、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明了主旨。 二、赤壁唐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 系列资料 2、整体赏析(课本):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新课标第一网3、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赏析: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可谓以小见大,别
5、出心裁。4、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 “ 怀古之幽情 ” 的?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 (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 “ 怀古之幽情 ”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5、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 “ 国破人亡在此朝 ” ,你怎么看?不合适。原诗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若改为“ 国破人亡在此朝 ”
6、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 三、浣溪沙宋 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名句: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2、整体赏析(课本):溪水尚可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这首词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3、主题:这首词上阙写景,写清泉寺幽静的风光和环境。下阕抒怀,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4、 “ 山下兰芽短浸溪 ” 一句中的 “ 浸 ” 字既写出小溪流水清浅透明,又突出了兰草伸出水面向上生长的勃勃生机。5、词中的对偶句是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 。6、 “ 黄鸡
7、” 的本意是黄鸡报晓,诗中是指:时间,时光流逝。7、赏析 “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这几句诗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喻抒怀,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而最后一句反用白居易 “ 听唱黄鸡与白日 ” 其意,更表现了他进一步自勉:虽然自己年老,但仍是可用之材,用不着为衰老叹息!写作此词时,苏轼正是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时,但他积极地态度、豁达的胸襟、乐观的精神却跃然纸上。8、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 系列资料 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生出嫩绿的芽儿。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
8、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画面。9、 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 , 热爱生活 , 旷达乐观的性格 , 也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名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整体赏析(主题):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3、 、 暗写诗人望月 , 点题之笔的诗句
9、 : “ 中庭地白树栖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请赏析。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 “ 地白 ” 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净素洁之感,使人不禁联想起李白的名句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 ” 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的寂静。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这里的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望月,正是全篇的点题之笔,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 冷 ” 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 无声 ” 二字,细致的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带给我们丰美的联想。4、简要解释 “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普天之下 , 有谁不望月思乡 , 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 。 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 “ 秋思落谁家 ” ,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在炼字上,一个 “ 落 ” 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5、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
11、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6、有人认为 “ 桂花 ” 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 “ 桂花 ” 有点题之妙。7、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 “ 落 ” 字作 “ 在 ” 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 系列资料 “ 落 ” 字更有表现力, “ 落 ” 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而 “ 在 ” 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8、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
12、境是怎样的?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五、水调歌头 宋 苏轼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整体赏析(主题):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 “ 遁世 ” 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3、这首诗上阙写诗人饮酒问天,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
13、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下阙写词人问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愿。4、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 ” 赏析:包涵着人生哲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5、试对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中 “ 婵娟 ” 解释并对这两句进行赏析。 “ 婵娟 ” ,这里指月亮。只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离人的美好祝愿。6、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赏析: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主题,因而自解自叹了。
14、 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整体赏析:诗人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早春特有的景致: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没有。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人们怎能不珍惜早春这一最美好的时光?3、这首诗用 “ 草色遥看近却无 ” 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 系列资料 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走近细看,却又看不清有什么颜色。以此景描写早春
15、再恰当不过。4、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句诗?写早春之景,用 “ 如酥 ” 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草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5、赏析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这句诗揭示了以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7、 “ 绝胜 ” 的意思是远远胜过。三四句属议论句,将满城烟柳与淡远草色对比,突出早春的可
16、爱。 七、西江月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新课 标第 一网2、整体赏析(课本):这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山村夜行图,使人有身历其境之感。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下也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3、这首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上片写晴,下片写雨。 “ 蛙声一片 ” 已透露出天将有雨的信息。4、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 “ 惊鹊 ”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