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在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的位次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333856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秭归县在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的位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秭归县在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的位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秭归县在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的位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秭归县在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的位次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秭归县在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的位次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秭归县在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的位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秭归县在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的位次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秭归县在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的位次分析姚平一、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情况省对县(市)科技创新考核指标体系共设基本指标 17 项,加分指标 4 项,权重总分值为 115 分,涵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数量及转化、产学研合作及科技创新平台、万人专利授权数、成人技术合同成效额、科技支出等,体现了一个地方科技创新能力及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了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省考核结果表明,秭归有 12 项指标低于全省平均值,在全省 81 个县(市)中,秭归排位第 46。在全市 9 个县(市)中,秭归排位第 7,仅在长阳和五峰之前。二、科

2、技考核位次落后的主要原因(一)高新产品及企业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增速不快。省科技考核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设置了 5 个指标,分别是高新产业增加值、高新企业数、高新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新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的增幅、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这五项指标秭归均处于全省和全市中等水平以下。秭归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全市 1.59%,居 长阳和五峰之前,排第 7 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的增长幅度为 14.44%,秭归为-29.37%,兴 山和远安分别是-0.97% 和 24.76%,可见周边县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比秭归要快一些。从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秭归高新产业

3、的块头较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全县高新技术企业仅 2 家,生产高新产品的企业仅 9 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二)财政支持科技发展的投入不够,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从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结果来看,秭归在科技投入上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财政科技支出与财政经常性增长不同步。秭归县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为 1.22%,达到了国家和省要求,但与上年相比增长幅度为-21.82,评分为“0”,全省排名第 67 位。省考核既看支出比例,也强调增长幅度。这就要求本级财政的一般预算支出和科学技术支出在上一个年度的基础上要保持稳定持续、同步增长的态势,否则就会形成负增

4、长不得分。二是本级财政预算科学技术支出经费真正用于科技创新、科技示范、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项目和课题较少,科技资金的导向作用、杠杆作用发挥不够。秭归财政预算科学技术支出额为 671 万元,但真正用于国家科技政策支持方向的很少。三是企业技术开发经费严重不足。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还处于 0.89%的低水平,这说明企业科技创新的意识不强、动力不足,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滞后,科技创新的产出能力得不到提升,科技对经济支撑作用不明显。(三)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它们是科技创新的载体,是企业长远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5、的关键。目前,除屈姑、匡通、飞鹰、戈碧迦等少数企业在逐步开展与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外,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这个意识。全县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不强。今年以前,秭归仅建有 1 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而夷陵区有 6 家,兴山县有 3 家。专利授权数量,全省平均水平为 63 件,全市平均水平为 49 件,而秭归只有 25 件,兴山和远安分别达到 34 件、54 件。全县万人专利授权量为0.68,全市倒数第二。登记省级科技成果仅为 2 项,五峰为5 项。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省平均水平为 18.64,全市平均水平为 22.50,而秭

6、归仅为 13.47。万元 GDP 综合能耗及其下降率,秭归县也处于全省和全市中等水平以下。(四)科技创新的支撑条件不强,科技资源匮乏。总体看,秭归科技创新的支撑条件还很不够,推动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合力不够。表现为全社会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意识不强,科技创新的氛围不浓;对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财政金融等政策的研究制定与落实上还有很大差距;科技创新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高层次创新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少,企业创新人才、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拔尖人才比较短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科技研发、人才凝聚、科技投入、成果应用等主体作用不力

7、,产学研合作不广泛、不紧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速度不快。三、推进秭归科技创新的对策及建议(一)把培育科技型企业、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工业强县战略的总抓手和当务之急。从根本上说,秭归要加快发展,只有加速实施工业化。但是,由于秭归特殊的地域因素,在国家总体布局中属于限制发展地区,工业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环境等多种瓶颈制约,必须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因此,要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突破口,真正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放到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科技型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例,提升经济的发展后劲。要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

8、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促进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升级。要重点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一批高新技术成果,掌握一批优势产业的核心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到“十二五” 期末,全县高新技 术产业产值要达到 60 亿元,增加值突破 20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30%,培育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4 至 5 家,扶育 2 至 3 家科技企业上市。一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围绕光电、新型材料、新能源利用等优势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提高产业区域集聚度,突出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围绕百亿光电产业目标,培育发展一批光电产业配套企业,组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省级

9、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新型材料产业要紧密追踪世界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加快建筑新材料、化工新材料、金属复合材料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新能源利用产业要抓住太阳能低温热水集成技术、高效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太阳能热水采暖及辅助能源匹配技术的研发,组建太阳能热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与之配套的产业群。二是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培育有发展潜力、对产业发展有影响、对未来发展有撬动作用的潜力科技企业,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扶持政策。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专项行动,培育科技创新主体。三是要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加快高端技术的引进。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企业科技竞

10、争力,充分把握建设全国科技进步县、三峡移民县市科技对口支援工作等良好机遇,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合作会议,加大推介合作力度,争取在科技合作、项目招商、人才引进等领域取得新突破。(二)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今年我县通过实施“ 走出去” 战略,与大学及研究机构合作,创建了柑橘深加工及 LED 封装两个省 级工程技术中心,填补了秭归省级工程技术中的空白,对提升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后,要继续引导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的合作,进一步巩固华科大,华农大、省农科院、三峡大学等产学研合作关系,围绕全县支柱产业发展,积极开展“走出去、 请进来” 活动,牵

11、线搭桥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研发机构与我县企业合作,做好企业技术诊断和技术需求挖掘,共同申报项目,共建研发机构,共育科技人才,共破技术难题,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抓好专利辅导和申报工作,提高专利授权数量,特别要提高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和企业专利授权数量,助推企业走上持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三)建立科技创新基金,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科教兴国是国家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目标。科技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科技部门的职能定位是经济社会发展部门,要履行这个职能,就必须有引导和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和手段。为此,国家制定了科学技术进步法,对科

12、技工作的体制、机制、责任、投入都作了法律规定。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证必要的科技投入。每两年一次的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和一年一次的省对县市区科技创新综合考核都将财政科技投入作为“一票否决 ”指标,考核两个方面,一是要达到科技支出比例国家法定要求,二是科技支出要切实用于支持科技创新,支持企业研究与开发,不能虚列挪用。目前,国家、省、市三级都设立了很多种类的科技创新基金,以财政资金为引子,激励和引导工业、农业、社会事业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今年全省科技创新奖励大会以后,各地动作很快,力度很大,纷纷出台了加大科技投入的措施和办法。根据这一形势,我县应该结合财力状况,按照“ 量力而行,逐年提高” 的原则尽快建

13、立科技 创新基金,逐步形成政府资金引导、企业资金为主、金融资本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一是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是国家科技进步法和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要求建立的,主要用于科技型企业培育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转化应用。二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主要用于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三是建立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工程中心、校企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和教育、卫生、环保等民生科技的转化与运用。以上基金从全县科技经费列支,建立专户。每年按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需求及县委政府的要求进行调研,发布基金支持方向指南,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项目申报、评审和论

14、证,报县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充分发挥科技资金的导引作用,起到“四两拨千斤” 的功效。(四)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结合秭归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围绕重大产业、重点项目和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加大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型企业家、科技创新团队、科技中介服务等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要通过引进、培育等方法,加快科技创新人才的聚集、领军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形成,促进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团队走上创业之路,不断扩大人才效益,逐步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兴业统一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五)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建立协调配合机制。根据省委省政府考核要求,秭归应研究和完善科技进步考核目标责任制,纳入到对乡镇和县直

15、部门目标管理考核的范围,定期召开科技工作会议,下大力气解决科技管理机构人员少、工作条件简陋、科技推广服务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加大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的良好环境。树立“大科技” 思想,建立健全工作联系协调机制。对国家及省的考核指标,科技、统计、财政等部门要各负其责,积极主动地和对口上级部门沟通协调,确保数据不出问题。县发改局、经信局、招商局等部门,要抓好高新技术和项目引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工作。国税、地税、科技等部门要认真研究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宣传、教育、文化、卫生部门和科协组织,要抓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 、职业技术教育、科学技术宣传普及等工作。涉农部门要抓好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开发、农村适用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工作。组织、人事部门要抓好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工作。财政部门要抓好科技投入的落实和保障工作。只有全县上下真正树立“大科技” 的思想, 坚持用“科技之手”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促进全县科技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