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方向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333698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方向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方向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方向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方向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方向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方向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方向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方向分析众所周知, “学分银行”是一件各方多赢、功在社会、利泽百姓的好事,但事实上却是“好事不好办” 。从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0 号) 提出“探索和建立职业学校学分积累与转换信息系统(学分银行) ”算起已有八年,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算起也有两年,至今我们没看见国内有地方建成了真正的“学分银行” 。 “学分银行”为何这么难办?我看,关键还是我们对“学分银行”没有真正地想好、想透,其中至少有三大问题需要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解决。一、基本认识问题当前,对

2、“学分银行”基本认识的把握,其重点并不在于“什么是学分银行 ”,而在于“我国究竟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学分银行 ”。(一) 基于官方描述的“学分银行”我国最早提出“学分银行”是在 2004 年。 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0 号) 中提出,探索和建立职业学校学分积累与转换信息系统(“学分银行”) 。这里所认为的“学分银行”是职业学校学习者的学习和职业实践经历信息库, “学分银行”为学习者转换学分、取得学历、终身学习和就业提供服务。其功能包括区域间、学校间和专业间的学分互认,以及承认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和职业实践经历,并可折合成相应的学分等。http:/ http:/

3、“学分银行”不是实施主体。教育部 2006 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教职成厅20063 号)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和选修制,进行“学分银行”试点。这里的“学分银行”概念依然是沿承 2004 年的认识,是由各职业学校建立的与学分制和选修制改革相配套的信息系统,其建设和运行主体是职业学校。到了 2010 年, “学分银行”概念与 2004 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性质、功能、范围诸多方面。 “学分银行”不再是小小的“信息系统” ,而是与学习成果认证体系相关的“学分银行”制度。其功能也不再局限于作为学分制和选修制配套的信息化服务。其范围也从职业教育拓展到了整个终身教育领域,成为

4、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分银行”建设的目标指向也由服务于职业教育改革转向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2010 年 7 月 29 日正式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在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的改革试点之一“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中提出,建立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统筹开发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等。对此,我们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是单句解读。问题聚焦在学习成果认证体系与“学分银行”http:/ http:/www.tongfa- 制度的关系。两者无非是等同、并列、包含、交叉

5、四种可能的关系,具体分析:“学分银行”肯定要做学习成果认证的工作。但不可能只做学习成果认证。因此,学习成果认证是“学分银行”制度的内容之一。学习成果认证体系肯定包含“学分银行”认证,但也能肯定不止“学分银行”一家认证,各类学校、培训机构本身就承担有给予课程成绩和学分以及颁发文凭和证书等学习成果认证的工作。由此断言,学习成果认证体系与“学分银行”制度是交叉关系。二是整段推测。 “学分银行”与四个方面相关:基于“学分银行”制度的学习成果认证;通过对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可以形成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通过信息化建设, “学分银行”可成为终身学习的网络和服务平台之一;通过沟通各类教育, “学分银行

6、”也可发挥出统筹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 号)在第五项专项改革试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中提出,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由此也可以进一步作出四层含义的解读:学习成果认证与“学分银行”制度高度相关;“学分银行”是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分银行”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学分银行”处http:/ http:/ ”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建立继续教

7、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这是“学分银行”可以做的。但“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主要是指不同学校之间的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 “学分银行”只是起到机制性的促进作用。(二) 对 “学分银行”的分析判断我国究竟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学分银行”?政府文件和教育主管部门都没有作出正面回答,特别是“学分银行”是不是机构、 “学分银行”的运行主体是谁等关键性问题。在“学分银行”的功能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上,也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和完整的描述。这种不确定性为“学分银行”研究和建设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工作要做,认识问题必须解决。1.“学分银行”功能是什么?从以上我国政府颁布的文件看, “学分银行”具有学习

8、成果认证的功能,这一点是肯定的。但这种认证不仅仅是对学习者已有学习成果的鉴定,还有学分的记录和累积,以及在不同办学单位、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转换。至于其它的功能,在文件中也提到不少,但都是由对学习成果的鉴定、学分的累积和转换而带来的。所以,我们对“学分银行”的功能可以按本体功能和衍生功能进行适当分类,否则“学分银行”太过复杂,不易设计和建设。“学分银行”的本体功能为: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累积和转换http:/ http:/www.tongfa- 认证。“学分银行”的衍生功能为: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形成对优质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师资的整合;为“人人享有优质教育”打开通道并提供服务;形

9、成“人选择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里需要厘清的还有两条:(1)“学分银行 ”对学习成果的认证是何种认证?既然各个学校、培训机构对学习成果都有认证,如课程成绩、文凭和证书等,那么“学分银行”的认证与之有何不同呢?我看,应该是更权威的认证。其权威性主要体现在第三方认证,以及带有政府信用的认证。认证的权威性是学分转换以及学分兑换成文凭及证书的重要保证。(2)“学分银行 ”进行学分转换的范围有多大?就拿文件提及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来说,从表面上看三者的学分转换应该没有问题。只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可比性即可。但是这种学分转换是含有目的指向的,即将来的学习成果兑换,这样问题就不简单了。按照

10、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继续教育的学生通过学分转换能够拿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毕业文凭吗?至少在目前阶段是显然不行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学分兑换成继续教育的毕业文凭,这在现行教育体制中是被允许的。由此看来,虽然“学分银行”最终一定要进入各级各类教育,但目前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在继续教育领域。http:/ http:/ “学分银行”工作根本无法落实开展。其结果是许多地方出现了“有分没行”的尴尬局面。所以,还得由政府出面举办“学分银行” ,或者委托举办“学分银行”并受政府部门监管。如果“学分银行”仅仅是专门机构,看来也不行。其结果往往使学分的转换和兑换成为“学分银行”一家之事,学校和培训机构等办学单位“作

11、壁上观” 。或者“学分银行”索性摆出政府“架势” ,颐指气使凌驾于办学单位之上。现在,国内不少地方都是教育主管部门出面做“学分银行”与高校之间的“红娘” ,甚至发挥了一点政府部门的“强势” 。但这种效果往往是短期的,只要教育主管部门一松劲,工作就会慢下来、停下来。所以, “学分银行”应该实体化运作,成为第三方的权威认证机构,这可以大大方便办学单位和学习者。同时,更要按照法制社会的规则,使学分的转换和兑换成为各个办学单位共同遵守的制度,即普遍建立“学分银行”制度,保证“学分银行”顺利运行。http:/ http:/www.tongfa- 二、技术操作问题即使解决了基本认识问题,也不意味着“学分银

12、行”就能顺利运行,其后还需解决一些必要的技术操作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问题。(一) 如何形成需求机制?虽然,我们可以采用行政手段甚至是立法的形式要求各办学单位遵循“学分银行”制度,但这种“要我做”总比不上“我要做”来得可靠、顺畅。所以,必须得解决好“学分银行”的需求机制问题。就学习者而言,他们在办学单位学习,通过课程学分累积而获得学历文凭或者职业证书即可谋职。那么,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到“学分银行”来登记?就办学单位而言,它颁发的是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学历文凭和职业证书,为什么要把学生基本信息及学习成绩等数据让“学分银行”共享?为什么要组织在校生来“学分银行”作集体认证?目前,只有休闲文化类学习需

13、要学习成果认证。但“学分银行”开通对这类学习的认证后,也不能保证学习者都会“不嫌麻烦”地前来认证,关键还是看“学分银行”的吸引力。形成需求机制的核心问题是“学分银行”的学习认证到底派什么用处?“学分银行”要多从学习者、办学单位和政府三者角度来换位思考,以此建立和强化需求机制。其中,正因为“学分银行”是政府提出建设的,其需求也是我们特别容易忽视的。如果不能满足政http:/ http:/ “学分银行”即使建立了,也会逐渐丧失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从满足政府需求角度, “学分银行”应该在工作中强化四点:使认证范围的划定成为对非学历培训市场的一种规范;繁荣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类学习;破除已经形成的学校“

14、定级” ,支持非重点学校通过建设高水平专业和课程来提升地位和影响,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共建共享,从而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教育经费的效益。从满足学习者需求角度, “学分银行”可以大力做好四项工作:提供“放心”教育的项目目录来为学习者防范学习风险提供一道“防护墙” ;为学习者提供专业、培训项目和课程的质量评级,促进优质学习资源的推广;为学习者建立的学习档案,真实反映其知识结构和水平,充分体现其竞争实力;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和实行完全学分制来促进终身学习。从满足办学单位需求角度, “学分银行”也可以做好四项工作:通过建设第三方的选课平台和“学分银行”课程学分体系,为学校提供超越体制的公平竞争环境;通过优质课程和学习资源的调整及更新,动态反映学校的教学发展水平;“学分银行”建有面向社会的选课平台,可以扩大优质学习资源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从而提升办学单位的经济效益;促进办学单位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共建,相互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并节约办学成本。(二) 认证服务对象是谁?ht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