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5万吨免淘精米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332826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6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原市5万吨免淘精米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松原市5万吨免淘精米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松原市5万吨免淘精米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松原市5万吨免淘精米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松原市5万吨免淘精米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松原市5万吨免淘精米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原市5万吨免淘精米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 概况1.1.1.1 项目单位名称:松原市某食品有限公司1.1.1.2 所有制形式:民营企业1.1.1.3 发展历程:1.1.1.4 主营业务:优质粮油、副食品1.1.1.5 人员结构状况公司现有职工 45 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12 人,基本具备承担 5 万吨免淘精米深加工项目的技术实力和项目运行的管理能力。1.1.2 财务状况企业经营正常,财务状况良好。1.1.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1.2项目建设方案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1.2.1.1 项目名称:松原市 5 万吨免淘精米深加工扩建项目1.2.1.2 建设性质:改扩建-1

2、.2.1.3 建设地点:松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2.2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1.2.2.1 建设规模项目总建筑面积 2700 平方米,其中:免淘精米加工车间 1400 平方米,仓库 1100 平方米,检验用房 160 平方米,配电房 40 平方米;购置清理去石磨米、色选、抛光生产设备、检化验设备、配套电气系统、给 排水、消防系统等设施。1.2.2.2 产品方案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 5 万吨免淘精米的生产能力。1.2.3 技术、设备、建筑物1.2.3.1 主要技术及其来源的可靠性、可得性该公司与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科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项目设有技术中心负责新

3、产品研发。1.2.3.2 主要设备名称、数量本项目主要设备包括清理去石磨米、色选、抛光生产设备、检化验设备、 废弃物处理等所需设备设施,共计 70 台(件、套)。详见附-表 2-2 设备 投资明细表。1.2.3.3 主要建筑物类型、面积或数量项目总建筑面积 2700 平方米,其中:免淘精米加工车间 1400 平方米,仓库 1100 平方米,检验用房 160 平方米,配电房 40 平方米。1.2.3.4 建设期限从 2009 年 11 月可研报告编制开始到 2010 年 10 月正式营运,历时 12 个月。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 860.00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693.3

4、7 万元,流动资金 162.23 万元。资金来源:申请国家农业项目财政补贴 200.00 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 100.00 万元,项目承办单位自筹 560.00 万元。1.4 项目效益1.4.1 经济效益项目建成达到设计的运营能力后,年产优质免淘精米 5 万吨,实现年均新增销售收入 17050.00 万元,年均利润总额 237.94 万元,税后内部收益率为 28.33%,财务净现值 1218.34 万元,投资回收期5.27 年,投资利润率 26.16%,盈 亏平衡点 73.21%。-1.4.2 生态效益通过鼓励推广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控制化肥施用量,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生产无公害有

5、机绿色大米,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生产过程中,对废水废气进行综合治理,基本没有有害物质污染环境。1.4.3 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可直接带动种植户 10000 户、3 万人,预计每户每年可增收 1200 元,人均增收 400 元;项目实施后,将使项目区实现农业增收,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并将进一步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一批相关行业的发展,推动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效益显著。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2010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国农办2009178 号);(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6、(财政部令第 29号);(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5)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6)松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松原统计年鉴2008;(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1.6综合评价1.6.1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采用免淘精米深加工技术成熟可得;项目主要产品免淘精米具有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满足了项目区及周边市县居民对优质大米的需求,并将为当地大米深加工行业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带动作用,市场前景看好;项目内部收益率远

7、远高于 8%的目标收益率,财务 效益好。由于采取了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不大。总之,项目设计方案科学合理,该项目的建设必要可行。1.6.2 风险评估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项目单位技术力量雄厚,-市场、政策、技术等方面的风险均较小。1.6.3 带动作用本项目通过“公司+基地+农户” 的方式,可直接或间接带动松原市及其周边市县 10000 户,30000 人进行水稻规范种植、辐射范围大,带动能力强,并有力地推动了大米深加工的产业化发展。1.6.4 结论及建议1.6.4.1 结论项目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相关政策,项目建成后,对促进地方农业产业化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快推进

8、农村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1.6.4.2 建议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建议项目管理部门强化项目管理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体系,确保本项目达到预期的目标。项目单位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做好自筹资金的融资工作,控制和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以实现预期效益。-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1.1 项目提出的主要依据2.1.1.1 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建设实施内容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 年本)所列举的鼓励类产业中的第一大项农林业第 34 条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品

9、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 ”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 “十一五”期间我国粮油加工业发展重点稻米加工。开发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发芽糙米、留胚米、蒸谷米,高纯度米蛋白、米淀粉脂肪替代物、米糠多糖、米糠油、稻壳可降解环保餐盒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展米饭、米线、营养强化米、营养米粉等传统大米主食品的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发展米制食品工业化生产;建立健全稻谷加工标准体系、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快速检

10、测体系。使日处理稻谷 100 吨以上碾米企业加工量占总加工量的比例提高到 45以上,标准一等以上大米占总量的 90,优质品牌化的大米供应量占全国城镇大米年消费总量的20左右,工业化米制品产量占稻米总产量的 20%。2.1.1.2 行业规划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 年)中明确指出:在优势开发区域,大力发展粮食、经济作物、畜产品、水产品及其副产品的精深加工与循环利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依托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在重点开发区域,积极扶持以粮食、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稳步推进水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适度开发区域,根据区域

11、经济布局和资源特点,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2.1.1.3 区域发展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 年)中指出:水稻是我国口粮消费的主体,依靠国际市场调剂国内需求的余地极为有限,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国水稻已连续四年持续增产,目前产需-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突出。未来稻米消费将呈增长趋势,受比较效益低、“双改单”趋势 明显、水田面 积减少以及机械化水平低、良种良法不配套等因素制约,播种面积增加有限,单产提高难度较大,稳定供给压力将长期存在。区域布局:着力建设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 3 个优势区。其中,东北平原水稻优势区主要位于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主要包括黑龙江

12、、吉林、辽宁 3 个省的 82 个重点县,着力发展优质粳稻;长江流域水稻优势区主要位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丘陵平坝地区、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河南南部地区、鄱阳湖平原、沿淮和沿江平原与丘陵地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 10 个省(市)的 449 个重点县,着力稳定双季稻面积,逐步扩大江淮粳稻生产,提高单季稻产量水平;东南沿海水稻优势区主要位于杭嘉湖平原、闽江流域、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广西及海南的平原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6 个省(区、市)的 208 个重点县,稳定水稻面积,着力发展优质高档籼稻。主攻方向:立足国内生产,满足消

13、费需求,稳步发展粳稻,大力-发展优质稻,不断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稳定和扩大种植面积,加强稻田保护,稳定和增加双季稻生产;二是加强优质水稻品种选育与推广,规范发展轻简栽培技术,加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加快全程机械化进程,提高水稻单产和品质;三是加强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稳定提升生产能力;四是扶持龙头企业,加快优势区域稻米产业化步伐,打造世界稻米名优品牌,提高经济效益。2.1.2 项目提出的理由2.1.2.1 区域经济“十一五”期间,吉林省 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扶持省政府制定的水果、畜牧、优质粮、 优质 油、水产、茶叶、蔬菜、棉花等十大主导产业。

14、松原市地处东北农业区,区域经济特色明显,确定的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属于省政府制定的十大主导产业,基础条件较好,且有吉林省松原市某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松原市的区域优势、产品优势和传统优势。2.1.2.2 企业自身发展需求2.1.2.3 存在问题-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水稻种植是该地区的传统优势农产品。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形成“公司+基地+ 农户” 产业化模式,带动广大农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2)项目建设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需要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结合项目单位

15、整体实力的发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和带动全市农民及周边地区水稻等地方主导农作物种职业发展,加快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3)项目建设是引导农户科学种植的需要目前,农户水稻传统种植及农产品初加工习惯制约了松原市水稻等主导农产品的有序健康的发展,因此,加速向专用型、特色型农作物种植、精深加工发展,围绕这条主线进行资源、资金配套改革,提高专用优质稻谷的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形成多种经营的格局,使-传统农业种植成为地方主导的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链,把千家万户与千变

16、万化的现场连接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4)项目建设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企业规模,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龙头企业带动基地、种植户,形成产业链条,共同致富。而前提是龙头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实力,这就要求公司要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然后,又要进一步扩大种植基地面积,从而带动种植户致富。(5)项目建设是增强服务“三农” 、服务社会的能力的需要目前松原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由于供应链及规模的制约,致使产业的发展潜力难于发挥,所以必须对种植户进行全面而有效的产前、产中、 产后服务,尤其在品种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推广使用等方面需急待完善和加强,为公司提供原料供应保证。通过“公司基地农户” 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科学化种植,集 约化经营,企 业化管理,“产 、供、销” 一条龙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公司的服务,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