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益友为楷模潜心行医谈管理--记北京朝阳医院马迎民副院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292831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师益友为楷模潜心行医谈管理--记北京朝阳医院马迎民副院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良师益友为楷模潜心行医谈管理--记北京朝阳医院马迎民副院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良师益友为楷模潜心行医谈管理--记北京朝阳医院马迎民副院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师益友为楷模潜心行医谈管理--记北京朝阳医院马迎民副院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13年第22期人物专栏90编辑李小莹不开深扎大地的诸多庞大根系的默默支持;凌云高楼气势撼人,更需要厚重坚硬的基石无语的支撑;而作为行医之人不仅要有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更需有一颗悬壶济世的仁者心,现任北京朝阳医院的马迎民副院长就是这样一名优秀的呼吸病专家和领导者。军医殿堂的熏陶 良师益友的影响晚秋的一个上午,马副院长如约会面。他告诉我们,自从 1987 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后进入北京解放军 301医院,在这一所神圣的军医殿堂耳濡目染 20 年,回首往事,马副院长不胜感慨。马副院长用“幸运”来形容自己,能幸运地从几百名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并分配到北京解放军301医院的内科工作,当时备受很多同学羡慕

2、,而他自己的压力也很大,因为能进入这所高级军队医院工作的都是各校的顶级人才。马副院长告诉我们,当时能进入这样优秀的军队医院工作锻炼,喜悦心情的同时也有几分焦躁。因为两件事情,让他明白要做一名出色的医生,轻轻松松是不可能做到的。尤其他看到两名高年级的研究生师兄,他们勤奋学习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他,羡慕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去耕耘、潜心研究医学,有他们的勤奋而激励,后来这两名同学都是心脏科很出色的教授,到现在还在301医院工作,成为国内著名的心脏专家。更是深受其熏陶,迅速点燃了自己勤奋钻研医学的热情,养成了爱钻研的秉性。更重要的是幸运的他拥有一位我国肝胆科鼻祖黄志强教授(院士)做导师。马副院长回想起黄志强

3、老专家,心情依然十分激动。他告诉我们:黄教授七十多岁还仍然坚守在手术台上,每次手术后亲自陪守在患者旁边,观察病人临床表现,他的这种兢兢业业,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深深感染了马副院长,敦促他以治病救人为神圣职责,以济世行仁为最高理想,淡泊明志,始终不渝。马副院长心中始终秉承着一个“好医生”标准,那就是“贴近病人、观察病人的病情发展,以及和病人亲密的交流”,始终把病人临床表现作为治病行医的重要参考,运用临床思维对症下药,而不是盲目地依赖仪器和设备。在众人眼中,一位好医生不外乎是厚名载誉的“学者医生”等头衔,而在马副院长眼中这些浮名却不敌病人对自己医术的赞赏。把能不能治好病作为一名好医生评价的标准是他心

4、中默默秉承的行医之道。马副院长把自己的行医理念总结为“善于观察病情”,做大夫时,他把每天上下班前巡视病房当作自己的必修课,以后他也把这种精神言传身教给了自己的医疗团队,并创新性地成立了“床边晚交班”制度,真正做到了解病人之急,解病人之需。 临床基础结合科研 深入解决医疗难题马副院长告诉我们:“解决病人之需,是他一贯坚持的行医及治学准则。”从这一原则出发他果断放弃纯实验室的工作,把研究方向放在人工呼吸器的撤离和机械通气临床研究上。在医学界,“人工呼吸器”是抢救危重病人不可缺少的设备,它是用机械的方法维持和辅助病记北京朝阳医院马迎民副院长良师益友为楷模 潜心行医谈管理文 / 薛 冰 李 强22期2

5、013年中国科技成果人物专栏91人呼吸的一种装置,常用于各种病因所致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抢救及麻醉期间呼吸管理。但是,应该选择何时为病人解除人工呼吸器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不适当的解除可能会引起病人肺部感染,甚至导致死亡。除此之外,延用人工呼吸器还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医疗负担。真心真意从患者实处出发,他决定潜心研究器械通气的撤离,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孜孜不倦地深入研究使马迎民副院长的医疗团队越来越大,同时也使他在科研道路上收获到累累硕果。面对鲜花和盛誉,马迎民副院长带领他的医疗团队开始了呼吸疾病的攻克和预防上面,使临床科研技术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医学界人士管理容易 让管理者学医更难如果说医生

6、是马副院长的第一职业,那么作为医院的管理者,马副院长告诉我们,关于医院的管理上一直在学术界还有争议,单纯的管理者总是有自身的弊端,两者都有重要意义。他认为如果能有相关的医学界人士和管理者的互补,将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如今,马副院长总是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医院管理上面,他表示自己想要成为一位成功的管理者,一定要参与一些医疗实践活动,之后有了亲身体会,才能进行技术层面的改进。他引用了一位澳大利亚教授的话:“让一位医生学习管理相对容易,让一位管理者学医很难”,在管理这门学科上,马副院长显示出了无所畏惧的执着姿态,把手中精炼的医术幻化成了无所不能的金箍棒,他从医院实际出发,从医生的视角开拓性地创造出一种

7、曾被西方人士否定的、是由医生来做管理者的新模式。舍弃了自己钟爱的医疗事业,马迎民副院长的管理感受就是“二八开”,用百分之八十精力去做管理和学习如何管理,只用百分之二十的时间从事医疗科研。乐观的马副院长把这种生活模式看成一种管理者的最佳状态,把管理融入医疗,让管理为医疗服务成为了他不懈得追求。尽管时间安排紧,但是作为管理者的马副院长并没有放弃医疗实践工作。他一有空闲就亲自出诊,真正做到急医院之所需,解病人之所求。因为他觉得要登上高台之上的亭台楼阁,就需筑砌好坚实的阶梯。注重医院人才建设 打造精英医疗团队谈及朝阳医院未来发展时,马副院长认为:应把人才队伍建设当作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环境建设也需

8、要政府的资金大力支持,但是人才建设更是医院的首要工作。医院的舒适环境固然重要,但是医术过硬、医疗科研队伍才是重中之重。因为病人的急需是看病,更多的病人是奔着医院的科研队伍医疗技术而来,而不是奔医院奢华的环境而来就医。马副院长说:“我们明年将成立临床医学研究室,作为人才建设的平台,朝阳医院每年都会投入资金。作为西区医院,我们将继续扶持青年医生,投入资金培养年轻医务工作者,再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又能做好我们片区工作。在做好学科队伍的建设同时,设立评定学科队伍建设机制。比如每个科室主任在学术界的地位、每个科室发表的学术文章、参加的学术会议有没有该科室的声音,以及科室的团队建设的重要性等,不仅需要科室领导强,更注重整个科室的团队力量建设,致力学科团队力量集体的凝聚力,尽可能弱化科主任的个人力量 。”剥掉光彩外壳的珍珠不是珍珠,直面现实,当前技术不过硬的医院也不会得到患者的认可。马副院长辛勤地耕耘在医疗战线上,拯救着无数患者的痛苦、鼓舞了那些丧失斗志的患者,给他们带来康复之音、让苍白的病房处处洋溢着“大爱”。马副院长领导着朝阳医院,凭借着卓越的医术和运筹帷幄的管理经验在社会上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和同行业竞争者的敬畏。面对骄人的业绩,他从未满足;展望未来时,他更是豪情满怀、信心百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马副院长的带领下,朝阳医院将迎来新一轮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