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中考语文:考前综合检测(3)ppt课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2475 上传时间:2017-01-16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5.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6中考语文:考前综合检测(3)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人教版】2016中考语文:考前综合检测(3)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人教版】2016中考语文:考前综合检测(3)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人教版】2016中考语文:考前综合检测(3)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人教版】2016中考语文:考前综合检测(3)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6中考语文:考前综合检测(3)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6中考语文:考前综合检测(3)ppt课件(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前综合检测 (三 ) (时间: 120分钟 分值: 120分 )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2 8 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 庖代 ( p o) 腆着 ( t i n) 抽 噎( 断壁残 垣( y u n) B 土 砾( l ) 堕落 ( 倒 坍( t n) 一 抔黄土 ( p u) C 挑 剔( t ) 戏 谑( x ) 锃亮 ( z 秩序井然 ( D 沉 湎( m i n) 蜕化 ( t 闷热 ( m n) 君子 好逑 ( 答案: D 2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 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 _

2、 。 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 为此,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 倒行逆施的只有人类自己的社会与历史。 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无奈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渐衰弱的身躯。 A B C D 答案: B 3 诗文名句填空。 (7 分 ) ( 1)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己亥杂诗 ) ( 2)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 ( 白居易观刈麦 ) ( 3)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4) 杜甫望岳诗,全诗无一个 “ 望 ” 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其中 “ 造化钟神秀 , 阴阳割昏

3、晓 ” 写诗人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细望两句 “ 荡胸生曾云 , 决眦入归鸟 ” 又表达了诗人激荡的心境和开阔的眼界。 4.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6 分 ) 材料一: 大众网 9 月 27 日 济南市小学 300 余名新生在山东省博物馆举行开笔礼。童蒙之学,始于衣冠,身着汉服的小同学们庄重地按照衣领、衣襟、衣袖的顺序依次整理好衣冠。在师长的带 领下,左手抱右手,抬到眉的位置,然后三鞠躬长揖拜孔子。 随后,老师为同学点上朱砂,启迪智慧,并用毛笔写下一个简单而意义深远的 “ 人 ” 字,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要学会做人。 材料二: ( 1) 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

4、要内容。 ( 不超过 15 字 ) (3 分 ) 济南市小学 300 余名新生举行开笔礼。 ( 2) 请简要说说材料二的构图要素及寓意。 (3 分 ) 示例:图画中间是国际通用紧急求救讯号 S O S ,其上方是 “ 传统文化 ” 四个字,下面是 “ 救 ” 字,背景是窗棂、铜钱等传统文化元素。寓指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严重危机,呼吁人们抢救传统文化。 ( 意思对即可 ) 【解析】 此题考查内容概括与徽标解读能力。第 ( 1) 题,找到导语 第一句话,然后从中摘取关键词,采用“ 何人何事 ” 的形式组织语言即可。第 ( 2) 题,首先观察徽标,然后按照一定次序 空间或主次顺序介绍构成要素,再根据构成

5、要素,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想象或问题探究寓意。 5 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 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 让我们一起来开展“ 岁月如歌 ” 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9 分 ) ( 1) 【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以下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 (2 分 ) 前半句: 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 展未来豪情盈心底 。 ( 2) 【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6、 (4 分 ) 讲一讲学习历程 说一说同窗趣事 抒一抒师生真情 ( 或: 唱一唱校园民谣 ) 绘一绘前程美景 ( 3) 【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 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 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 (3 分 ) 作品:背影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 示例一: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 (孔乙己 ) 示例二:特殊言行,预示悲剧结局。 (孔乙己 ) 拟写: 两个大字 , 彰显爱国力量 。 ( 最后一课 )或: 庄重仪表 尽显国在心中 ( 最后一课 )

7、 下课钟响 不弃美丽法 语 ( 最后一课 ) 一个背影 凝聚父爱力量 ( 背影 ) 两过铁道 尽显爱子情深( 背影 ) 四处泪光 终悟深沉父爱 ( 背影 ) 一封家书 勾起发财梦想 ( 我的叔叔于勒 ) 仓皇逃避 尽现世态炎凉 ( 我的叔叔于勒 ) 十个铜子 寄托社会希望 ( 我的叔叔于勒 ) 【解析】 此题具有综合性。第 ( 1 ) 题考查标语的拟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遵循一个原则:词性相同、字数相等、语义相关。如前半句第一个字 “ 忆 ” 为动词,那么后半句的第一字也必须为动词。因为有画线句子 的内容可供参考,所以本题拟写难度不大。 第 ( 2) 题考查活动设计能力。已有的两种活动形式,

8、都是围绕主题设计,并且具体可行。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可根据示例,继续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挖掘,比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等,肯定有值得搜集的素材。设计方案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可行性强。组织答案时要求语言 简洁、准确,表述清楚。 第 ( 3) 题考查对语句的仿写能力以及对课本中的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要结合题干,明确仿写对象、内容及要求。也就是仿写内容要来自题目中提供的三篇作品,可以选取其中印象深刻的人物、情节和主题作为仿写 的内容。 二要分析例句,找出结构规律。从示例中可知结构为 “ 四字词语动词四字词语 ” ,所以在拟写时要注意这个规律。三要找准情感的切合点。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理

9、解作品主题,找出最能打动人心或者最有意义的方面,渗透进我们的句子里。 二、阅读理解。 ( 42 分 ) ( 一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6 分 )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 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 明月:传说中的 “ 随侯明珠 ” ,与 “ 和氏璧 ” 齐名。 宁知:谁也没有想到。 丧乱:安史之乱。 6 简要赏析 “ 更有一珠归 ” 中 “ 珠 ” 字的妙处。(3 分 ) 以 “ 珠 ” 喻人 ( 倩公 ) ,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 ( 景仰 ) 。 7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 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

10、的赞美之情。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 ( 惊喜 ) ,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 ( 倩公 ) 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 扣住 “ 赞美 ”“ 惜别 ” ,意近即可 ) ( 二 ) 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 10分 ) 【甲】爱莲说 ( 宋 )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习惯说

11、( 清 ) 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 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 ,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坐,语之, 顾而笑曰: “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 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 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 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浸淫:渐渐扩展。 踬:跌绊。 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2、 ) (3 分 ) A 香远 益清,亭亭净植 益:增加 B 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 鲜:少 C 每 履之,足苦踬焉 履:踩 D 父来室中坐, 语之 语:告诉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解释的辨析能力。文言词汇的解释题目,着重考查文言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这需要在平时多积累。 益 ” 的意思是 “ 更加 ” 而不是 “ 增加 ” 的意思。故选 A 。 答案: A 9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 ( 池塘的 ) 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 2) 顾而笑

13、曰: “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 译文: ( 父亲 ) 看着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 “ 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 ” 【解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坚持 “ 换 ”“ 调 ”“ 补 ”“ 留 ”“ 删 ” 的五字原则,实现 “ 信 ”“ 雅 ”“ 达 ” 的目标。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10 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 “ 志 ” 是: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故君

14、子之学,贵乎慎始 。 (3 分 ) 【解析】 此题考查主题把握能力。爱莲说从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个方面写出莲花的高洁,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习惯说最后一段揭示的道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是培养好习惯,还是克服坏习惯,都应该从少年时期开始;因为这个时期,是形成各种习惯的最初阶段,培养好习惯容易,克服坏习惯也容易。正如文中所说 的: “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 而一个人在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也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参考译文】 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 ( 我 ) 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扩展。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起初,我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 他 )看着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 “ 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