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问题及政策探讨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219808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问题及政策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问题及政策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问题及政策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问题及政策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问题及政策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问题及政策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问题及政策探讨(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毕 业 论 文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问题及政策探讨姓 名 院(系) 经贸学院专业班级 农林经济与管理 102学 号 0指导教师 职 称 论文答辩日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务处制学生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张军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对本论文研究做了任何贡献的人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毕业论文作者(签字):签字日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和环球经

2、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第一资源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不仅决定物质资本的开发利用水平,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还能填补物质资本的不足之处,所以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力度。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的农业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在数量的开发研究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主要的研究,在质量分析中,着重从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分布状况中,主要分析了各产业劳动力去向和劳动资源压力。 关键词:农业 人力资源 管理与开发 战略措施目 录1引言 .1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研究范围、方法 .12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基础

3、.22.1数量 .22.2质量 .22.3分布状况 .53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63.1总体现状上的落后性 .63.2经费投入上的局限性 .73.3思想认识上的狭隘性 .73.4管理服务上的滞后性 .73.5组织落实上的分散性 .73.6培训开发上的盲目性 .74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建议 .84.1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 .84.2 建立和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94.3加强农村适用人才队伍建设 .104.4强化农村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作用 .114.5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 .125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英文摘要 .15致谢 .16

4、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设计)成绩评定表 .1711 引言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人力资源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者说未来限制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中国最丰富的是人力资源,最缺乏的也是人力资源。中国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还未开发出来。而人力资源的原始状态,生产率很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充分证明是正确的:未来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只能由人力资源这一个因素去决定。今天,几乎各行各业都在重视与探求经济生长点。要找到这样的增长或切入点是有意义的,但这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实施生长点方案的是人。任何高明的计划与方案都是要依靠相应的人力资源去支撑。因此,从根本上说,在任何一个行业的经济增长点

5、,应放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己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因而,当今世界国家之间、行业之间展开竞争的焦点就是科技。因为人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因此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尽管中国的农业改革开始,并取得成功,但我们不能不看到进入九十年代后,国民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和繁荣市场经济,各种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突出和农民的农业,使农业的情况比计划经济时代的更脆弱。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国的农业问题总是数见不鲜、循环反复,但总是不能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呢?我认为

6、,我国农业飞跃过程中实现新的问题,其中一个最大的困难是人力资源素质低,即人力资本短缺,所以影响对整体效果的农业现代化。因此增强农业人力资源管理,深化农业人力资源改革,提高农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的投入并采取其他配套改革措施,是当代社会科技进步的第一要求,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根本措施。本文以农业人力资源管理为题进行研究,意在系统而深入地进行理论分析和政策探讨,为推动我国农业人力资源的问题与开发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1.2 研究范围、方法具体的研究内容:首先,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分析了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分析了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并提出

7、了一些政策措施。思路和方法:具体的研究主要运用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在本文中,出于2对实际工作的目的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对政府角度实际情况的分析,基于分析人力资源的农业发展问题的原因,特别是针对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导致错误的政策,研究政府对于此的政策目标、政策思路与具体措施。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在进行广泛的文献探索、数据分析和整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的论述,对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政府政策导向的全面、系统的分析,最后提出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 我国农

8、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基础我国人口和劳动就业的重点在农村,从我国实际农业人力资源总的情况分析,其显著特点是数量大而质量低。2.1 数量(1) 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庞大,增长迅速。据 2012 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农村实有劳动力 40506 万人,占乡村人口的 61.69%,占全社会劳动力的 53.00%。而且,农村劳动力资源增长速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00 一 2012 年,农村劳动力减少 8428万人,年均下降 1.57%。(2) 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呈低,劳动力参与率高。我国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较低,总人口的年龄结构和低工作年龄与低入口一致。2005 年中国于 16 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0.

9、3%,2007 年为 27.8%, 2010 年为 19%,属于年轻型人口。 2012 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男 16 一 60 岁,女 16 一 55 岁) 在总人口中占 56.7%,其中 16 一 29 岁的人口为 26.5%,而农村劳动力中 16 一 29 岁的人口比重为 35%左右。同时,农村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比较高. 我国劳动力参与率 2000 一 2009 年平均为 83.12%、2010 年 78.51%、2012 年 77.36%左右,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参与率正常保持在 65%一 70%之间,而且呈下降趋势。(3) 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只是

10、生产队来掩盖这多余的。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显露出来。到目前为止估计农村剩余劳动力在 1.2 亿人左右。(4) 和一些农业科研单位有关的人员数量少,分布不均,落后地区更少。2002 年每百万人口的农业研究人员的数量仅为 177 人;我国在劳动力中中专教育水平只占 10.3%的农村劳动力人口。32.2 质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村劳动者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总和就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质量。它是劳动者素质的体力和智力水平的统一。具体表现为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技能业务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等等。其特点主要有:(1)建立了一支农民技术骨干队伍. 对农民专

11、业中外技术许可制度,中国农业部 1997年制定了“绿色证书”制度管理办法 ,并以农业部令颁布实施.截止到 2012 年 7 月,在 25 个省,全国有 4 个县,自治区,直辖市(市)组织开展绿色证书培训,约有 1700多万农民参加培训,800 多万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农业劳动者的劳动技能逐步提高。(2)农村人口身体素质大幅度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死亡率从 2002 年的 6.41 编下降到 2012 年的 4.37 编。然而,与城市人口的身体素质相比,农村人口仍然是一个空白,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的生活水平,医

12、疗保健也滞后于城市。(3)中国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文盲、半文盲比例下降,但总的说来,我国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仍旧很低,不但低于发达国家水准,与我国城市人口的科学文化本质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情况是: 初中及以下水平劳动力的比重高达 88.72%,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5.4%。小学程度为 31.67%,初中程度 51.65%,高中学历 8.63%,中专以上学历 2%,大专以上学历占 0.65%。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 13.6%。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 2010 年当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当年转移总量的比重为 23.5%,初中文化程度的为 62.9%,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为 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