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9807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练】人教必修 3 第 7 课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资料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琴弦( 宵柝( 未卜(晓梦( 惘然( 虎旅(晓筹( 马嵬( 杜鹃(沧海( 锦瑟( 贵妃(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C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D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3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4下列各句

2、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一弦一柱思华年 B只是当时已惘然C望帝春心托杜鹃 D不及卢家有莫愁6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千载谁堪伯仲间 B山围故国周遭在C沧海月明珠有泪 D犹及清明可到家7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格 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用典)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拟人)8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9把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补充完整。(8 分,任选 4 句 ,每句 2 分)(1)庄生晓梦迷蝴蝶,_。(2)_,蓝田日暖玉生烟。(3)_,无复鸡人报晓筹。(4)此日六军同驻马,_。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5)海外徒闻更九州,_。(6)_,不及卢家有莫愁。课内精读1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题。马嵬(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

4、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坡郑畋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中又何人。(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_ _诗,且都是以_ _事件为题材。(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是指军队发生哗变,而在这五年前的七月七日曾海誓山盟永为夫妇。言沉溺声色之当年,何尝料及不能保其宠爱至今日。极具讽刺意味。B.“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在对比中嘲讽了唐玄宗的“七夕笑牵牛” ,还不如普通百姓长相 厮守 。C.马嵬坡一诗后两句以议论作结,不言陈后主而言“何人”有

5、不屑之意,直抒胸臆,盛赞唐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 。刺意味处处隐在。(3)有人评论说马嵬坡一诗虽嘲讽了唐玄宗,但也表现了对他的同情。说说看哪些诗句表现了同情。课外提升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马嵬(其一)李商隐冀马燕犀 注 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注冀马,出自左传:“冀之北土,马之所 生。”燕犀,出自郑玄的周礼注:“燕近强胡,习于甲胄。”此处“冀马燕犀”是用典,暗指安禄山起兵。(1)本诗中“自埋红粉自成灰”一句,有人称两个“自”字凄然。结合有关诗句,谈谈你的理解。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2)李商隐的这两首诗都以李隆基、杨玉环的故事为

6、抒情对象,抒发的情感和采用的手法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注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诗人闲居永乐期间。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1)颔联是从哪两个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的 ?请作简要分析。(2)刘熙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歌内容,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高考链接(2014江苏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

7、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 的变化过程。 (3 分)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3 分)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 分)参考答案1C【解析】A 项, “弦”读 项, “惘”读 项, “妃”读 A【解析】B 项, “枉”应为“惘” ;C 项, “霄”应为“宵” ;D 项, “季”应为“纪” 。3B【解析】B 项,应为“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4D【解析】 “四纪”

8、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5D【解析】D 项,不及:不如。A 项,古义:青春年华,此指一生;今义:青少年时代。义:迷惘,茫然;今义:失意的样子或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C 项,古义:指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今义:爱慕异性的心情。6B【解析】 “故国”古义为“过去的都城” ,而现在指:历史悠久的国家;祖国;故乡。7 B【解析】运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格。8B【解析】B 项,这两句虽有史实,但这是本诗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9(1)望帝春心托杜鹃(2)沧海月明珠有泪(3)空闻虎旅传宵柝(4)当时七夕笑牵 牛(5)他生未卜此生休(6)如何四纪为天子10 (1

9、)咏史 马嵬之变【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诗歌的内容。按照题材,诗歌分为咏史诗、这两首诗都属于咏史诗,都是以“马嵬之变”为题材,抒发诗人对历史的见解。(2)C【解析】C “马嵬坡一诗后两句以议论作结,不言陈后主而言何人有不屑之意”,玄宗能当机立断,终属“圣明” ,但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 “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昧的陈后主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这不是“直抒胸臆” ,也不是“盛赞唐玄宗” 。(3)诗中也包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同情,诗前两句暗示了玄宗迫不得已赐死杨贵妃,但仍不忘云雨旧情,所以后两句“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唐玄宗当日的处境。【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前两句暗示马嵬

10、赐死杨贵妃,事出不得已,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怀云雨旧情。所以后两句“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唐玄宗当日的 处境。11 (1)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红颜知己,任其在马嵬驿成灰。两个“自”字,准确地表现了唐玄宗的无奈和杨贵妃的悲惨命运,也暗指这一悲剧是玄宗自己一手造成的。“凄然”二字是对两个“自”字的最好概括。【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具体考查炼字。应该将一、二句结合起来理解这两个“自”字的含义。首句的意思是安禄山以惊天动地的气势起兵反唐,玄宗仓皇出逃,至马嵬驿,卫兵哗变,玄宗无奈下令赐死贵妃。 “红粉”是女子的代称,这 里指贵妃。 “自”字在这句诗中两次出现,有无奈之意

11、,凄凉之感。(2)抒发的情感大致相同,都表现了对唐玄宗李隆基沉溺女色、荒淫误国的嘲讽。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是绝句,采用了反问的方式,相对含蓄;第二首是律诗,采用了对比的方式,表现得相对明显。【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读懂 诗歌大意。抒情的手法,可从句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上分析。如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和设问、反问、倒装、复沓等句式,还可从表达方式(如抒情方式中的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上分析。12 (1)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描写。 “参差”句从空间角度,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 递”句从时间角度,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诗歌的内容,赏

12、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描写的角度有感官(视、听、嗅、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触) ,顺序(时间、空间)等。颔联描写的两个角度分别体现在“连曲陌”和“送斜晖”两个词上。 “连曲陌”是空间, “送斜晖”是时间。(2)作者借花喻己,花用生命装点了春天,却落得个凋零、沾衣的凄凉结局;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的结局。全诗咏花伤己,既切合于物,又表现出作者无尽的感伤。【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题目就咏物诗中的“物”与“情志”之间的关系作了提示,即回答此题时需结合诗句内容,从以上两点作答。13 (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解析】 “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

13、, “寻君不遇又空还”是怅恼的,友人“诗思清人骨”是值得欣赏的。认真把握、解读每句诗,情感的体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解析】 “城郭休过识者稀” ,是言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 ,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 ;(此句有点深) “柴扉” ,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 ,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衣” ,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亦隐也。(3)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 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 (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