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传记选读》第5课《遨游建筑天地间》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8808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传记选读》第5课《遨游建筑天地间》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粤教版《传记选读》第5课《遨游建筑天地间》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粤教版《传记选读》第5课《遨游建筑天地间》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粤教版《传记选读》第5课《遨游建筑天地间》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粤教版《传记选读》第5课《遨游建筑天地间》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传记选读》第5课《遨游建筑天地间》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传记选读》第5课《遨游建筑天地间》习题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遨游建筑天地间日月日居月诸 ,照临下土 。乃如之人 兮,逝不古处 ?胡能有定 ?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 无良。胡能有定?俾(可忘。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不卒 。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注释】居、诸:语气助词,没有实意。下土:在下面的地方,大地。如之人:像这样的人。逝:语气词,没有实意。古处:像从前那样相处。胡:何怎么。定:止,停止,止息。宁:岂,难道。顾:顾念,顾怜。冒:覆盖。普照。报:理会,搭理。德音:动听的言词。畜:同“慉” ,意思是喜好。卒:终,到底。不述:指不遵循义

2、理。述:循,依循。【译文】太阳啊月亮啊,轮回照在大地上。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呀,过去了就不会停留在古代。这些事怎么会有定准,难道不能让我回顾?太阳啊月亮啊,下土的人就是太贪求。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呀,过去了而不会相互修好。这些事怎么会有定准,难道不能让我回报?太阳啊月亮啊,都是来自那东方。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呀,规律的声音缺乏善良。这些事怎么会有定准,难道使我可以忘?太阳啊月亮啊,东方自然会升出。父亲啊母亲啊,生我养我不会停止。这些事怎么会有定准,回报的事我不再讲述。【赏析】本诗描写受男子抛弃的妇女对自己不幸遭遇的哀叹,以及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沉痛呼吁。诗写对日月倾诉,正是因为绝情男子变心带来的走投无路的呼

3、吁,甚至于埋怨父母,这正是穷而呼天, “忧患疾痛之极,必呼父母”的人生至情。但就这样,女子还仍然无法忘记,所谓“俾也可忘” ,正是因为无法可忘,这更反衬了男子的无情,女子的多情。诗中每章的开头都直呼日月,似乎是要日、月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来为自己做主,在它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诗人仿佛把我们带入了这样的境界:在广漠的大地上,在日月光辉所及的地方,居然有这样一个寡德者的幽灵在游荡。和无私奉献光明的日月形象对比,那个灵魂丑恶、朝秦暮楚的男人又显得是多么卑微渺小。为什么他和我断绝了来往?为什么那个寡德之人会践踏他从前的爱情誓言?诗人指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心生邪念、道德沦丧。由于婚姻关系已经彻底破裂,孤立

4、无援的诗人(卫女),除了呼天而诉以外,又想到了自己的双亲。 “父兮母兮,畜我不卒”的这种埋怨、责怪口气,微妙而深刻地传达出了诗人的复杂心态,虽然表面上看来似不合逻辑。正如朱熹所说:“不得于夫,而叹父母养我之不终。盖忧患疾痛之极,必呼父母,人之至情也。 ”(诗集传)可见对当初父母决定或同意嫁出自己一事的埋怨,乃是对冷酷无情、灵魂丑恶的丈夫的一种更为严厉的谴责。此时,诗人心中的悲愤之情也上升到了极点。诗篇至此,也戛然而止。通过自述怨愤,一个对命运并不顺从、具有反抗性格的女性形象,已经屹立在我们的面前。像许多受迫害和虐待的女性一样,她对往日的爱情仍有所怀念,所以,在谴责不忠于爱情的行径的同时,又依稀

5、希望他回心转意。 “胡能有定?宁我不顾” “胡能有定?报我不述”等诗句中,都流露出了这样的感情,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她的性格中又是有着宽厚的一面的。能写出她的鲜明个性,又细致地写出女主人公的心态,正是邶风日月一诗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之一。除了人物形象刻画方面的成功以外,诗人还善于运用重章叠唱的方式,层层揭露恶夫的丑行,反复宣泄心中的怨愤,不仅使诗的主题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而且也增添了诗的旋律美。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鏖战/麇集安抚/果脯萎靡/奢靡B. 悖逆/蓬勃麦茬/检查兴奋/高兴C. 巨擘/玉璧惆怅/倜傥应承/呼应D. 颦蹙/濒临嗔怪

6、/称呼俭省/反省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A 项,o/f,m/ 项,b, 项,b/b,t, 项,案:列各项中画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城市管理涉及面广,从空中到地下,有些是宏大构建,比如摩天大楼,有些则具体而微,比如地下管线。事无巨细,应该管得滴水不漏才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可是,现实中,管得一塌糊涂或者监管真空的情况占了不少。A具体而微 B事无巨细C滴水不漏 D真空解析:A 项, “具体而微”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本句中,地下管线并无所对应的原“体” 。B 项,“事无巨细”指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C 项, “滴水

7、不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D 项, “真空”指不受任何势力侵占、不受任何思想影响的地方。答案: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美国新任国务卿就职后首次对民众公开演讲时,将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合并到一起,读成了“吉尔萨克斯坦” ,令人贻笑大方。B什么是幸福?这个在田园农耕时代似乎很易寻得的答案,在当代繁复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却显得日益模糊和多元。C嗜甜的饮食习惯会加速锌的流失,而锌就是怂恿味觉逃亡的主犯。这样一来,在不断的恶性循环中,重口味日渐加剧。D与泰戈尔不同,鲁迅的散文诗中的哲理不是追求宗教式的光明、和谐,而是充满了对人生、对自我的无情的严酷的解剖,对人

8、心黑暗的正视和孤独的战斗的坚持。解析:A 项, “令人贻笑大方”结构混乱。B 项,语意不明,成分残缺。 “这个在田园农耕时代似乎很易寻得的答案”应改为“在田园农耕时代似乎很易寻得这个问题的答案” ,同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在“却显得”前面加上“答案” 。C 项,不合逻辑,语意不明。 “锌就是”应改为“锌缺失就是” 。答案: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李商隐以前,诗人运用典故,_,不会句句都用典故。而且一般的用典故,都是明用,读者看得出,这一句中包含着一个典故。只要注明典故,_。但是,李商隐的诗,_,即使都注明白了,诗意还是不易了解。因为在运用典故的艺术手法上,他也有所独创。他

9、在诗中运用典故,_。_,常常不是李商隐企图在他的诗中所显示的意义。诗意也就明白了典故本身所代表的意义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往往是逐句都用典故不过偶尔用一二处A BC D解析:由下文“不会句句都用典故”可知第一横线处应为;第二横线处通过上文“只要”可知应填;第三横线处通过上文“但是”以及前文文意可知应填;第四横线处由上文“艺术手法”可知应为。答案:读提升(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56 题。菩萨蛮李师中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注: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今属山东曹县)人。此词为作者广西罢任后题别而作。5此词精于炼字,上

10、片第一、二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传神?请简析。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破” “载” “破”一语三关,意蕴无穷。一为破晓,暗指天亮;二为破月,一弯残月高挂西天,好像是被子规啼破了似的;三为破梦,子规如晨鸡司鸣,把“我”从梦中唤醒。 “载”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 “笙歌” 化为具体的形象,让人联想到画船上载有吹奏笙歌的乐妓,用语甚美,耐人寻味。6词的下片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情感的?具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1)虚实结合。前两句写的是与佳人离别时情景,属于实写;后两句是别后情景的想象,属于虚写。表达了词人对恋人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将来不能继续通信的担忧。(2)借用典故。 “岭南无雁飞” ,此处

11、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据陆佃埤雅云,雁飞不过衡阳,因南地极燠。广西岭南,故鸿雁更难飞到。表达了词人对恋人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将来不能继续通信的担忧。(3)细节描写。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写的是离别时的情景, “泣” “湿”表达了词人对恋人依依不舍之情。(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牟宗三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培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 年)认识他的。 “勉仁”是梁先生的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

12、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乡村建设运动” ,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 30 岁。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

13、。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的?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三百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源始于 17、18、19 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 ,保存中国传统。保存文化是对的,哪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其及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 ,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但是,在文革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