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3课《道山亭记》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8814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3课《道山亭记》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3课《道山亭记》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3课《道山亭记》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3课《道山亭记》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3课《道山亭记》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3课《道山亭记》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3课《道山亭记》习题及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唐宋散文选读诗 歌 赏 析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译文: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赏析:这首小诗描绘了雨后福州城南野外的自然风光。笔调轻快,写景如画,是曾巩诗作中的杰出篇章。特别是“惟有青青草色齐”这一句,沁着水珠的草地鲜亮碧绿,表明雨后的大自然依然充满生机,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格调超逸,清新隽永。文 言 积 累郑人买履郑人且有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2、 ”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译文:有个郑国人想买鞋子,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他去市场时,发现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于是他返回家中去取尺码。等到他回到集市上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一试?”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粤之太末( ) 阸于两山(i)衡缩蟉糅(坂如缘 ( 沟通潮汐(舟溯沿者( 麓多桀木 巨丽相矜鼎趾立辄破溺析:A 项中“粤”读“;B 项中“

3、 ”读“;D 项中“诡”读“ 。答案: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其城之内外皆涂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A 项“涂”通“途” ,路途;B 项“颁”通“斑” ,须发花白;D 项“知”通“智”,智慧。答案: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闽,故隶周者也隶:奴隶B其途或逆坂如缘 坂:山坡,斜坡C非其土人,罕不踬也 踬:跌倒D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 埃壒:尘埃,尘世解析:A 项,隶:隶属。答案:情提供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三山者鼎趾立C草 木行列,烟消日出D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解析:A

4、 项,名:名词作动词,命名;B 项,鼎趾:名词作状语,像宝鼎的足一样;:名词作动词,排列。答案:给下面“以”字的用法分类:盖以其陿多阻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人以屋室巨丽相矜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闽以险且远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介词:_连词:_(只填序号)解析: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其余均为介词。答案:介词:连词: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3 题。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 ,或垂崖如

5、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 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

6、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 。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其志壮哉!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

7、,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一)6下列句 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数驿乃一得平地累:连续、连接B非其土人,罕不踬也 踬:跌倒C岂虚也哉 虚:空虚D山相属无间断 属:连接解析:C 项,虚:不真 实,虚假。答案: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析:C 项,均为介词, “在” 。A 项,成为/介词,替。B 项,凭借/因为。D 项,代词,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那。答案: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开篇极力描写闽地山路水道艰险,以体现程师孟入闽任职“忘其远且险” 。B第 1 段作者用汉代将闽地的百姓迁徙于江淮之事,来强调这地方险狭多阻。C作者对于

8、程师孟治郡的业绩,单刀直入又纡徐和缓,将其政绩曲折地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曾巩散文的艺术特色。D作者第 1 段写闽地“远且险” ,分别从“陆出”和“溪行”两方面入手,而各又分别从山路与“土人” 、溪流与“生而习水者”两部分落笔,条理清楚。解析:C 项的“单刀直入” 错。答案: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_答案:到秦朝时,开拓它的区域,列于华夏统辖区域内,开始并为秦朝的闽中郡。(2)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_答案:即使是本地人,如不是一生下来就练习水上功夫,也不敢担任起行船的职责。(二)10下面各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9、项是()A福州治侯官治:以为官署所在地B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属:集中C其城之内外皆涂 涂:途路D佛、老子之徒 徒:的人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D 项,徒:徒弟。答案:列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A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B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C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D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解析:B 项与例句相同, “虚”和“丰”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A 项,多:形容词用作动词,有很多。C 项,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全部看到。D 项,穷:形容词用作动词,尽情享受。答案:面关于选段思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第 2 段写福州的民居、庙观等反映了

10、居民安乐,间接地表现出程师孟的治郡政绩。B文章第 2 段所介绍的福州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气,为下文程师孟“余功又及于此”建“道山之亭”的介绍作了铺垫,思路缜密。C第 3 段描写程师孟建在城中道山之上的“道山之亭”的胜景,以表现“其志壮哉!”D文章末段先称赞程师孟的政绩,后介绍其辗转任职的情况,看似闲笔,实则用意深远,含蓄蕴藉。解析:C 项, “在城中道山之上”误,据原文“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可知“道山”是道家之山。答案: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译文: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人们竞相夸耀自己房屋的大并且华丽,即使是下等贫苦的人也一定要使自己的

11、住宅宽敞。(2)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译文:_答案:既改造了城墙,又革新了学府,并且利用公事之余的时间又办到了建亭这件事。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 题。徐孺子祠堂记曾巩汉元兴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中材顾望,不知所为。汉既失其操柄,纪纲大坏。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与发愤同心,直道正言,分别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于不容,而织罗钩党之狱起,其执弥坚,而其行弥励,志虽不就而忠有余。故及其既殁,而汉亦以亡。当是之时,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人人感慨奋激,至于解印绶,弃家族,骨肉相勉,趋死而不避。百余年间,擅强大,觊非望者相属,皆逡巡而不敢

12、发。汉能以亡为存,盖其力也。孺子于时,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举有道 ,拜太原太守,安车备礼,召皆不至。盖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其操虽殊,其志于仁一也。在位士大夫,抗其节于乱世,不以死生动其心,异于怀禄之臣远矣,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故也。孺子尝谓郭林宗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遗世而不顾者也。孔子称颜回:“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其惟我与尔有是夫!”孟子亦称孔子:“可以进则进,可以止则止;乃所愿,则学孔子。 ”而易于君子小人消长进退,择所宜处,未尝不惟 其时则见,其不可而止。此孺子之所以未能以此而易彼也。孺子姓徐名稚,孺子其字也,豫章南昌

13、人。按图记:“章水北径南昌城,西历白社,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又北历南塘,其东为东湖,湖南小洲上有孺子宅,号孺子台。吴嘉禾中,太守徐熙于孺子墓隧种松,太守谢景于墓侧立碑。晋永安中,太守夏侯嵩于碑旁立思贤亭,世世修治;至拓跋魏时,谓之聘君亭。 ”今亭尚存,而湖南小洲,世不知其尝为孺子宅,又尝为台也。予为太守之明年,始即其处,结茅为堂,图孺子像,祠以中牢 ,率州之宾属拜焉。汉至今且千岁, 富贵堙灭者不可称数。孺子不出闾巷,独称思至今。则世之欲以智力取胜者,非惑欤?孺子墓失其地,而台幸可考而知。祠之,所以示邦人以尚德,故并采其出处之意为记焉。注:有道:汉代选举科目之一,即荐有德艺者为官。惟:考虑。中牢:祭祀的猪羊。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少屈其意少:稍微B抗其节于乱世 抗:保持、坚持C其操虽殊,其志于仁一也 操:节操D故并采其出处之意为记焉 出处:出仕和隐居解析:C 项,操:所持的处世方法。答案:列句子中全都表明曾巩对徐孺子理解、肯定的一项是()安车备礼,召皆不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