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1课《咏物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8974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1课《咏物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1课《咏物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1课《咏物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1课《咏物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1课《咏物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1课《咏物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1课《咏物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咏物诗四首学习目标 物言志的手法。托手法。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诗意解读此诗为作者隐居西湖孤山时所作。诗开篇便直写诗人对梅花的赞赏:当严冬尚未全退,春风尚未来到之际,早被寒风冬雪摇落的百花尚未开放,艳丽的梅花却迎风怒放,以其明丽的风姿竟把小园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和一个“尽”字,写出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非同凡响的性格和引人入胜的风韵。这一联明写梅花,实是暗喻作者远离名利、超然物外的清高品格。三、四句是对梅花的具体描绘。 “疏影横斜” ,写梅花稀疏错落的姿态

2、;“暗香浮动” ,写梅花清幽芬芳的神韵;再加上黄昏月下、清澈水边的映照反衬,愈发突出了梅花的上述个性和特点。所以这两句为千古咏梅绝唱,一直为后人称颂。这一联特别出名, “疏影” 、 “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吟咏梅花的词调名(这两种词调名创自宋代词人姜夔),足见其对后世影响之大。第五、六句用拟人手法,是说白鹤因爱惜梅花,每次要从枝头飞下,还要偷看梅花几眼;花间的蝴蝶如果知道梅花如此美丽清高,定会喜欢得失魂落魄。以上三联,先写胸中之梅,次写眼中之梅,作者的感情早已融合其中。因此写到诗要结尾时,作者按捺不住感情,便直抒胸臆:如果人们在花间月下,以低声吟诵小诗与梅花相亲相近,便能领略到梅花的风韵;又

3、何必一定要在手击檀木白板,轻歌曼舞,举杯豪饮时,才来欣赏梅花呢?言外之意,便是作者委婉地讽刺了那些世俗的所谓爱梅之人,实是借梅花之高雅而装点自己的平庸。名句识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考点演示颔联被誉为“神来之笔” ,试加以赏析。答案颔联写梅影错落有致和梅香清幽四溢。以水映影,梅枝俊俏清丽;以月衬香,梅花色香俱全。其中“横斜” 、 “浮动”两词,不仅把梅枝由静态变为动态,还把梅香从无形化为有形。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作者简介顾况(约 727约 820),字逋翁,海盐(今属浙江)人。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曾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曾至崂山受道箓

4、,后传其隐居于茅山,自号华阳真人,有华阳集 。顾况性诙谐,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认为诗歌“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如囝 、 公子行 。诗风平易流畅,擅画山水。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后人称为“韩昌黎” 。幼孤,由兄嫂抚养。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历任宣武军董晋、武宁军张建封二幕府节度推官,十八年授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因得罪当权者,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元和元年(806)召为国子博士。后曾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等职。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淮西有功,迁刑部侍郎。十四年,因上书谏宪宗迎佛骨事,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召为国

5、子祭酒。后历任兵部侍郎、京兆尹、吏部侍郎。长庆四年(824)十二月卒于长安寓所。谥号“文” ,人称“韩吏部” 、 “韩文公” 。韩愈以诗文著称,其诗长于铺陈,好发议论,以古文章法句式入诗,即“以文为诗” ,风格奇崛雄伟,时有怪诞、滞涩,与孟郊齐名,为“韩孟诗派”的主要代表。而近体诗却多亲切自然。他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与柳宗元齐名,人称“韩柳”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强调文章的内容,认为道是内容,文是形式。要提倡古道,就一定要提倡“古文” ;对于六朝以来盛行的骈文他十分不满,认为作者的道德修养才是决定文章好坏的重要因素。对于古文,他主张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注重创新, “惟古于辞必己出”

6、 ;对于语言,他要求“文从字顺” 、 “惟陈言之务去” ,文辞要清新流畅,质朴自然。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文学创作的社会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是作家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作家的创作也是如此,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送孟东野序),这是对古代散文创作理论的进步认识,使散文创作更具现实性和斗争性。其门人李汉编其遗文为韩愈集四十卷,今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并外集行世, 全唐诗存诗十卷,三百余首。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迁监察御史。曾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革新活动,失败后贬为朗州(今湖南常

7、德)司马,后历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入朝为礼部郎中,复出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又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 。官终校检礼部尚书。刘禹锡的政治思想与柳宗元是一致的,他的文学主张也与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理论一致。他强调文学与时代、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文气的作用,指出诗歌创作要掌握诗歌格调的变化,善于构思,运用语言,使用比兴手法,从而完备诗歌创作方法。他的诗或抒发自己的身世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对现实政治进行讽刺,笔锋犀利;或怀古伤今,表达感慨,沉郁苍凉;或借鉴民歌的形式,描述百姓生活及地方风物,清新活泼。他的政治讽刺诗立意深刻,胡震亨曾说他的诗“以意为主” 。他多运用比兴、象征、讽喻

8、的手法,借物咏怀,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他的怀古伤今诗往往从平常景物中引申开来,以小见大,托古喻今, “感慨无穷,用笔极曲”(施补华岘佣说诗)。名篇乌衣巷以野草、闲花、夕阳、恋旧的燕子等种种意象写出了显赫一时的王谢世族的没落,在平淡的叙述中借历史的变迁写出自己半世漂泊的感慨,格调深沉浑厚。此外,刘禹锡的诗还具有深沉的哲理韵味,在他的诗中,通过生动的诗歌形象常能反映出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名句,以沉舟、病树喻过去,用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揭示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使全诗充满理趣。刘禹锡还运用民歌的形式,创作了一批民歌体诗

9、,著名的有竹枝词等。这些诗“开朗流畅,含思宛转”(胡震亨唐音癸签),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总的来说,刘禹锡的诗风雄浑深沉,言近旨远,加之他创作数量极多,后世称之为“诗豪”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但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还旧山。天占元年(904),朱全忠奏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遭疾,旬日而卒。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自说“乍可百年无称意,难得一日不吟诗”(秋日闲居寄先达)。登第时自编其诗为唐风集3 卷,存诗 300 多首,都是律诗和绝句。杜荀鹤自称“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又称“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秋日山中),因此

10、,他以时世行诗献朱温,和白居易写讽喻诗“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目的并无不同。 时世行二首,一题作山中寡妇 、 乱后逢村叟 ,深刻地描绘了战乱使人民遭受沉重苦难的画面。 再经胡城县 、 题所居村舍 ,声讨了一群以屠杀人民起家的官吏。 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 ,揭露了地方藩镇趁火打劫的罪行。在诗人的笔下,再现了黄巢起义被镇压以后,藩镇混战年月里,人民痛苦生活的悲惨世界。此外,如蚕妇 、 伤硖石县病叟 、 田翁 ,反映了人民深受租税剥削之苦, 雪 、 山中对雪有作 ,形象地反映了阶级对立的不平现象。这类诗篇的写法特点,不同于从元白到皮日休的新乐府。它运用律诗和绝句的形式而不为声律所束缚,

11、精练地把内涵广阔的境界压缩在短幅之中,常用鲜明的对比和深透一层的手法,使作品富有感染力。语言清新通俗,爽健有力,也显示了它能突破同时代华靡诗风,具有创新精神。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杜荀鹤体,足见他的诗风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可是另一些评论家则讥斥为“鄙俚近俗”(苕溪渔隐丛庆前集引幕府燕闲录), “亦殊浅易”(翁方纲石州诗话),是“晚唐之下者” ,是“下净优人口中语”(杨慎升庵诗话)。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写作背景子规顾况是唐代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和白居易、元稹、王建等大力推动“新乐府运动”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诗歌要揭露朝政弊端,反映民生疾苦。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成的。借

12、“子规”来讽刺世道不公,反映百姓中冤魂太多。葡萄韩愈,25 岁中进士,却久不得官,后入仕,却屡遭波折,元和十二年因功被升任刑部侍郎,却因谏迎佛骨,再度遭贬,做潮州刺史。这首葡萄就是在这一时期所作,作者借“葡萄”表明希望得到扶持提携的心愿。赏牡丹唐代自武则天以后,牡丹逐渐受到世人喜爱,而原来盛行的芍药等渐渐衰落。 爱莲说中有“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 唐国史补中也有“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的记载。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小松诗人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轻时就才华显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致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诗人心中颇

13、感苦闷。于是写了这首小松 ,来表达自己被埋没于深草的不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冤亡(2)恨魄( (3)著子规(4)芍药( (5)芙蕖( (6)蓬蒿(填空。(1)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2)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4)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5)韩愈,字退之,著有昌黎先生集 ,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与柳宗元齐名,人称“韩柳”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洛阳人,著名文学家,有散文陋室铭最为著名。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著:附着,这里指栖息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2)

14、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辞:推辞,这里指忘记(3)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妖:艳丽、妩媚(4)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野草子规顾况的子规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作者由自然及社会,把杜宇和历代冤屈而死的人,通过子规巧妙地联系起来。矛头直指黑暗的社会,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葡萄韩愈的葡萄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写春夏之交葡萄的生长之态:它的新生茎叶还未长满,葡萄藤不规则地缠绕在高高的葡萄架上,需要(种葡萄的人)为其搭起高架,将垂下来的藤条扶上高架,实际表达自己谪后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思想感情。赏牡丹刘禹锡的

15、赏牡丹采用抑此扬彼和对比反衬的手法,以妖艳却无格的“芍药”和素净却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芙蕖”来反衬牡丹的“真国色”和不凡不俗,赞美了牡丹的独特魅力。小松杜荀鹤的小松写松树成长过程中的状态,引来“时人”的不同态度:小松树刚出土,“时人”忽略了它;当松树长成参天巨木时, “时人”才惊叹松树是栋梁之材。小松的遭遇,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此诗托物讽喻,借松写人,讽喻世俗之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抒发对不公平社会的不满。子规借物抒情,由物及人,是本诗的主要特色。子规,又名杜鹃,啼声悲哀。古诗有“杜鹃啼血猿哀鸣”之句。传说是杜宇死后魂魄所化。精卫化为鸟,填海死不休。杜宇化魂魄,啼血动人悲。这些都是悲惨泣血的传说。一、二句作者借杜宇魂化子规,抒发了一种悲哀之情。 “冤”字为下文作了铺垫和提示。三、四句作者因此想开去,铺笔下来:子规啼血令人生悲哀、愁苦之情,但毕竟还有枝可栖,有山可依。假若生活中所有冤死的亡魂都能像杜宇化为啼鸟,是举不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