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16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8535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和平区2016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6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6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6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6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和平区2016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和平区2016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本试卷包括第卷第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祝同学们考试顺利第卷(36 分)一、(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A脚踝( 丰腴(妊娠(以简驭(B惩处( 嗜( 逡( 不可胜(C波( 愤懑(逶迤( 不辨菽(D泅( 坍圮( 优劣() 否(泰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 分)A滞胀 严惩不怠 瘟疫 茹毛饮血B脉搏 公序良俗 娴熟 结绳纪事C胁迫 改弦更章 飙车 群贤毕集D肄业 一蹴而就 编撰 驾轻就熟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理念的 成了曹文轩得奖的原因之一,与丹麦文学

2、大师安徒生的经典作品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并没有 的结局一样,曹文轩也曾经在讲述自己的创作理念时表示,现在儿童文学中别说 了连 都没有了,而仅仅是满足人的情绪,快乐、热闹、搞笑。A默契 温馨美好 温暖 残酷B契合 美满团圆 温暖 残酷C契合 温馨美好 残酷 温暖D默契 美满团圆 残酷 温暖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A对我而言,字母格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帮我完成句子组合,而在于让别人理解我想要和需要他们理解的想法。B民间说“清明朝祖,前三后四”,这样的习俗制度其实也是为了提供时间选择上的便利,让人们可以有从容的时间来欣赏春的生机、感受生命的美好。C说实话,当时对自

3、己能否获奖,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进入作家奖短名单(决选名单)的五位作家都非常强。D喜剧不代表没有主题的表达,有主题的表达不一定就非要哭,可以是有意义的,比如说麻花团队机器人那个小品。5下列诗句中吟咏的季节与其他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3 分)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二、 (9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8 题。风筝,又名“木鸢” 、 “纸鸢” 、 “风鸢”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风筝。史书记载,春秋时代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天而受到启迪,就“

4、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汉代发明纸以后,风筝用纸张糊制,称作“纸鸢”到五代李邺加以改进,装竹笛于纸鸢之头,临风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风筝最初用于军事,古人利用风筝进行测距、传讯、侦察。从唐开始风筝由军品转成为娱乐工具, “孤骞稳驾剡溪云,多少儿童仰羡频,半纸飞腾元在己,一丝高下岂随人”正是放鸢取乐的写照。 “放风筝”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唐诗人高骈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可见风筝不仅装有弦或笛,有时还把明亮豪华灯笼带到夜空,犹如“花雨阵洒仙凡路,红灯遥映碧宵空。 ”风筝的发展与民间习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农历立春之前,谷

5、雨之后,每年的清明节,也就是公历 4 月 4、5 或 6 日,百姓都要扫墓或到郊外去春游,各家到野外放飞风筝,然后切断引线,任其自由飞翔,意欲驱邪保平安。也有元宵节之后长辈送晚辈风筝,表示赠予力量和福分。同时儿童放风筝时,眼睛随着风筝在蓝天晴空下时远时近、或左或右地移动,是让眼睛得到休养的好方法。古时就有小孩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内热” “放之空中,最能清目”之说。可见,放风筝既能娱乐,又能健体。古人所述“一番春事一番空,放却风筝逐断蓬”描绘了春天放飞风筝的热闹。 南宋大诗人陆游:“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纸鸢的姿态,孩子的天真,多么可爱,多么欢乐。明代诗人徐渭就是个风筝迷,他写了

6、25 首风鸢图诗像“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当时放风筝多么热闹啊。清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光明媚,柳絮纷飞,舒臂牵线,喜放风筝。孔尚任描写的天真又刚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实,喜爱风筝的决不单是儿童, “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 ”北京竹枝词 ;扬州郑板桥吟道:“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北方万人观赏,南方风筝如雪,南北相映,蔚为壮观

7、。清末画家吴友如的题画诗云:“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似乎看到画上风筝的飞扬神采。风筝是吉祥物,民间习俗还体现在风筝的题材上,如蝴蝶、燕子表示春天到来;荷花、鸳鸯象征着纯洁爱情;蝙蝠、仙鹤童子寓意福寿;龙与凤表示欢乐吉祥、国泰民安。那时的风筝各个造型新颖,绘制精细,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理想与祝福。风筝制作工艺考究,集扎、糊、绘、放于一体,骨架结构、系线位置、线的长短和根数、迎风的角度和力度,都有很讲究,否则就飞不高、 飞不稳。传统样式有串型(以龙头蜈蚣为主) ,筒子型(以立体宫灯为主) ,板子型(以八卦形为主) ,软翅型(以蝴蝶、晴蜓为主) ,硬翅型(以燕子、神话人物为主)

8、 ,而最令人惊奇的是,还有一种用丝绢制成的掌燕风筝,其形体如火柴盒大小,放于手掌上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小燕子。 风筝有北鸢、南鹞之分,各地各有特色:北京以“哈氏风筝”为代表,绘工华丽、扎架精巧,放飞空中,姿态优美,挂在墙上极富观赏性。天津以“风筝魏”最为著名,骨架不用线绑,全凭打眼扣榫,图案绘制汲取国画和杨柳青年画之精华,风格独特。潍坊风筝以其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胡敬珠、孙永春等艺人扎制的“龙头蜈蚣”风筝长达数百米,曾获全国风筝比赛一等奖。南通风筝以“板鹞”最具代表,筝体以大为胜,筝面装满哨口,扶摇九天,声震四方。6下面对风筝的表述,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3 分)

9、A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春秋时代中国就发明了风筝,但那时还不叫风筝。B风筝最初的发明用于军事的测距、传讯、侦察。从唐开始成为娱乐工具改叫风筝。C风筝妙处各地不尽相同,天津融合了传统木工工艺,南通的“板鹞”是“名副其实”的风筝。D放风筝是一个老少咸宜的娱乐活动,放风筝蕴含祛病、求福、吉祥的寓意都与当地的习俗密切相关。7根据文意对下列诗句判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诗人以拟人的笔法描写纸鸢。B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诗句描写风筝不仅能飞,还能吹出美妙的笛音。C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诗中描写风筝如蝴蝶般艳丽。D窗外忽传鹦鹉语,风

10、筝吹落屋檐西。此诗描述的是断线的风筝。8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风筝制作工艺考究,骨架结构、系线位置、线的长短和根数、迎风的角度和力度虽不属科学要求,却体现工匠们的高度自律。B风筝这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品已经在走向世界中展现着现代魅力,放风筝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活动。C风筝要在有风的天气下才能放飞,在风力、牵引力和由此产生的扬力三个力的作用下,风筝在空中基本上是达到受力平衡的。D风筝这一小小玩具却包含多元审美,可以大取胜,可以小取胜,可以华丽取胜,可以乡土取胜,可以音乐取胜。三、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太尉执事:

11、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

12、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

13、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9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太史公行天下 行:游历 B其居家所与游者 游:游览C不志其大 志:立志D将归益治其文 益:更好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而辙也未之见焉B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C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无高山大野可登临以自广D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11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部有助于作者写好文章的一组是( ) (3 分)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

14、、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认为如不先“养气” ,只是学写作文,文章水平是无法提升的。 B本文是写给枢密使韩(韩琦)太尉的信,写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韩琦的接见。C作者用孟子、司马迁为例自证观点:内心修养和外在阅历是养气的两个途径。D书信第二段末写拜见翰林欧阳公后盛赞韩太尉,推崇他是和欧阳修一样的文章大家。第卷(114 分)四、 (23 分)13翻译句子(8 分)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2 分) 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3 分)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3 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 分)淮上与友人别 唐 郑谷 宋 志南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赏读不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