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2014版高考地理 第1章第3课 区域经济联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878694 上传时间:2017-08-2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海导航】2014版高考地理 第1章第3课 区域经济联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学海导航】2014版高考地理 第1章第3课 区域经济联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学海导航】2014版高考地理 第1章第3课 区域经济联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学海导航】2014版高考地理 第1章第3课 区域经济联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学海导航】2014版高考地理 第1章第3课 区域经济联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海导航】2014版高考地理 第1章第3课 区域经济联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海导航】2014版高考地理 第1章第3课 区域经济联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区域经济联系 区域地理与人类活动 第 3课 必修 考点 1 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 1 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 2 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跨区域 调配工程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 工程 促进北部经济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 西电东送 工程 加速东部地区的发展; 改善东部的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 促进中西部的发展 ,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跨区域 调配工程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西气东输 工程 从经济方面看: 缓解上海等发达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 , 加大对 西部的投资 , 加快对西部的开发; 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扩大内需

2、, 拉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从社会方面看:提供较多 的就业岗位 , 提高收入 , 改善生活 , 稳定社会 。 从环境方面看: 改变我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 使我国的整体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 真题 1】 (2011 安徽 )在地理研究中 , 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 , 下图表示我国 1978 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 、 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 , 完成 (1) (2)题 。 (1)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 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 ) A a、 b、 c B c、 b、 a C c、 a、 b D b、 c、 a (2)

3、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 )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B D 【 思维过程 】 第 (1)题 , 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向西部发展明显 , 其重心变化轨迹对应 c, 能源消费总量重心变化轨迹为 b,GDP重心变化轨迹为 a。 第 (2)题 , 我国能源消费重心位于东部 , 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 , 就是说要加强我国东部能源生产的发展 , 结合选项可知东海油气资源开发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 , 故 D项正确 。 读上面试题中的图可知,通过对 1978 2005年中国能源生产、消费重心及 GDP重心变

4、化轨迹的研究,可以发现: 能源生产重心在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整个移动轨迹近似呈直线变化。揭示了中国能源生产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的差距有所减小,且东西方向差距减小的速度要比南北方向快。 规律技巧总结 能源消费重心也在向西南方向移动但波动较大。能源消费重心明显偏南的情况表明,中国能源地区供需严重不平衡。由于中国能源资源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南和西北地区,因此中国能源消费区与分布区呈现空间错位,加重了跨区域资源运输和调配的压力。 GDP重心在经度和纬度上均有一定的波动性。通过与 GDP重心的对比分析,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消费密切相关,经济水平高的地区能源消费量大,经济水平低的地区能源消费量小,

5、说明中国 GDP增长中能源成本较大。 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重心的演变轨迹既具有一些重要的共同特点 , 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 共同点是演变趋势较为接近 , 都呈现出了向西向南移动的特征 。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与能源生产重心相比 , 中国的能源消费重心明显偏南 , 且移动的幅度较小 。 考点 2 产业转移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 , 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 , 又可以促进劳动力 、 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 。 产业转移 典型案例 迁出区 迁入 优势 影响 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技术 、 资金 、管理经验是优势 , 产业的迁出可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劳动力丰富

6、、资源丰富 、 市场广大 促进内地地区发展的同时 , 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产业转移 典型案例 迁出区 迁入 优势 影响 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劳动力成本高 ,市场有限 , 造成机电 、 IT、化工等行业大规模转移到大陆 投资环境的改善 、 廉价的劳动力 、众多的发展机会 、 广阔的市场空间 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产业转移 典型案例 迁出区 迁入 优势 影响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 集群效应 迁出区人口稠密 、 交通拥挤 、资本过剩 、 污染严重 、 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 , 使生产成本上升 , 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发达

7、地区将资本 、 技术 、 劳动力等向区域内相对落后的地区扩散 , 以逐渐缩小地区差别 , 从而在区域内部达到平衡 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 , 实现区域内部平衡 【 真题 2】 (2011 海南 )20世纪 80年代初 , 某国 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 , 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 。 近几年 , 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 且增长依然强劲 , 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 。 据此完成 (1) (2)题 。 (1) 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 A研究 B设计 C零部件生产 D组装 (2)近几年, W公司将新车型

8、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 )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D B 【 思维过程 】 第 (1)题 , 根据材料可知 , 我国与 W汽车公司最初的合作是将该公司产品的零部件进行组装 , 故 D项正确 。第 (2)题 , 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并不属于产品的研发和设计 , 将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 , 主要是为了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 而非扩大新车型产量和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 故 B项正确 。 规律技巧总结 产业转移的过程与影响分析 (以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为例 ): (2011皖南八校联考 )下图为“中

9、国产业转移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 1 2题。 1.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域转移 B海外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区域 C 21世纪初期,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环渤海经济区转移 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A 2.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造成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可能会对迁入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D可以缓解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 C 【 解析 】 第 1题, 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首先以珠三角经济特区为试点,然后波及整个沿海开放城

10、市;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一些劳动力和原材料指向型的产业又逐渐向内地转移,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 2题, 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迁入地在接受了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010广东质量评估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 3 4题。 3.关于本地区人口流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A省份为人口流出区,流动的原因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B B省份为人口流入区,大量人口流入该省份的主要原因是地处沿海,经济发达 C C省份是人口流出区,流出的原因是为了经商、务工 D D省份是这一地区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所以是人口流入区 C 4.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 A

11、边境线漫长,对外联系不便 B地表崎岖,交通不便 C资源贫乏,能源紧缺 D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不足 B 【 解析 】 第 3题, 由图可知, A是贵州、 B是广西、 C是云南、D是四川,四个省区都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口迁移表现为净迁出,迁移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务工、经商为主要目的。 第 4题, 制约“大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相对落后,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所致。 (2010 广东质检 )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川气东送”工程开工建设。“川气东送”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 1700千米。“川气东送”被列为继三

12、峡、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工程之后的第五大工程。到2010年,中石化每年往上海输送 19亿立方米天然气。据此回答 5 6题。 5.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 ) 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方便 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供气来源地更多,供气更稳定 运输线路短 A B C D C 6.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经济的发展 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

13、缺问题 D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C 【 解析 】 第 5题, 沿线经过了华中和华东经济较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主要经过的地区有四川盆地东侧、长江中下游平原等;与新疆至上海的线路相比,该线路明显较短。 第 6题,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自身能源储量很少,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两个西气东输工程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能源短缺问题。 7.(2011 安徽 )根据材料和图 , 结合所学知识 , 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 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 , 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 。 同时 ,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 , 制造业集中分

14、布区不断调整 。 下图表示上海市 2004年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 (1)图中甲地为 _(功能区 ),简述判断理由。 答:制造业就业比重比周边低;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土地租金高。 (2)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 答: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营销市场广阔,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政策支持,创新环境好。 商业区 (3)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 答: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增多;与上海相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能源原料充足;安徽政策优惠,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具有乡土情感。 (也可从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等角度分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