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7660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南京市、盐城市 2015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恰当的一组是以分)语言和人及其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透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及其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最的语方形式也许非广告语莫属;当广告语言 地向我们袭来时,所引发的思考是非常复杂的。 人注目 受瞩目 人注目 受瞩目 分) A.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鼎力相助。我没有过奖之词,您是我人生的引路人!”烦你出门,请于府上恭候,我会按时前往。要修改的一纽词语是(3 分)一位登山探险爱好者在组织旅游活动时发帖说:“登山活动难免危险,本次活动纯属志愿,过程中若出

2、现意外,由本人承担后果。请大家珍惜驴友之间的感情,团结互助,注意自身安全!”A. B. C. D.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昆曲的衰落当然是有历史原因的。但昆曲之幸也恰恰就因为它是中国雅文化的结晶,从清末到当下,中国文化人勇于担当,肩负起拯救昆曲的重任,才使昆曲的香火一脉流传,直到今天。雅文化的衰落必然导致昆曲走向衰落却必须直面昆曲衰落这无法改变的事实当代世界范围内文化重心的下移更让昆曲几乎遭遇灭顶之灾昆曲是雅文化美学追求的浓缩、代表与象征我们可以感慨人类文化的尴尬A. B. C. D.5. 对下面这段话的含义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 分)山崖崩塌了,在它的它的伤口断崖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鲜艳

3、的花儿被掐走了,它又开在了姑娘的鬓上。能到达目的地。常伴随艰辛和痛苦。能因挫折而丧失信念。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佘,士学于百家之后。当是时,能明先王之道者,杨雄而已。而雄之书,世未知好也。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自此至于魏晋以来,其风俗之弊,人材之乏久矣,以迄于今,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世虽不能皆知其意,而往往好之。故习其说者,论道德之旨,而知应务之非近;议从政之体,而知法古之非迂。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其所知者若此,此汉之士所不能

4、及。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敦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与所知有余,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间,故不能不笃于自修。今之士选用于文章,故不得不笃于所学。至于循习之深,则得于心者,亦不自知其至也。由是观之,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岂非信欤!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筠为州,在大江之西,其地僻绝。当庆历之初,诏天下立学,而筠独不能应诏,州之士以为病,至治平三年,始告于知州事、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董君乃与通判州事国子博士郑君蒨相州之东南,得亢爽之地,筑宫于其上。二君乃以书走京师,请

5、记于予。予谓二君之于政,可谓知所务矣。故为之著予之所闻者以为记,而使归刻焉。(选自唐宋文醇,有删改)注:本文为作者给筠州学馆所写的记。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故乐易敦朴之俗微 微:没有B. 故不得不笃于所学 笃:专注C. 至于循习之深 习:学习D. 南州之士以为病 病: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0 分)不知有汉,立太子为王,必有甚者焉 九宾于廷,10 分)(1)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4 分)译句: (2)不乱于百家,3 分)译句: (3)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3 分) 译句: 者指出宋朝读书人存在着怎样的问题?请简要概括。3 分)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后

6、回答问题。(10 分) 踏莎行吕本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1)上片中的“不似”二字,具体含义是什么?2 分)(2)词中写到了哪些“恼人风味”?4 分)(3)上下片都写到“梅”,写法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用?(4 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8 分)(1)君子不以言举人, 。(论语)(2)适莽苍者, ,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4)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6) ,凝绝不

7、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7) ,多于机上之工女。(杜牧阿房宫赋)(8)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5 题。陶虎臣汪曾祺每到天气晴朗,上午十来点钟,在这条街上,就听到从阴城方向传来爆裂的巨响:“砰一一磅!”大家就知道,这是陶虎臣在试炝仗了。阴城是一片古战场,相传韩信在这里打过仗,现在还能挖到一种有耳的尖底的瓶,当地人说这种陶瓶冬天插了梅花,能结出梅子来。现在这里是乱葬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叫做“阴城”。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草里有蛤蟆,野兔子。早晨和黄昏,有许多白颈老鸦。人走过,就哑哑地叫着飞起来。这里

8、只有一个破财神庙,了鞭炮,还出一种别家不做的鞭,叫做“遍地桃花”,不但外皮,连里面的筒子都一色是梅红纸卷的。放了之后,地下一片红,真像是一地的桃花瓣子。如果是过年,下过雪,花瓣落在雪地上,红是红,白是白,好看极了。他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做焰火,除了配料,关键是串捻子。串得不对,会轰隆一声,烧成一团火。弄不好,还会出事。陶虎臣的一只左眼坏了,就是因为有一次放焰火,出了故障,一个火星迸进了瞳孔。陶虎臣坏了一只眼睛,还看不出太大的破相。他依然随时是和颜悦色的,带着宽厚而慈祥的笑容。这种笑容,只有与世无争,生活上容易满足的人才会有。但是,鞭炮生意,是随着年成走的。什么时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什么时

9、候炮仗店就生意兴隆。这样的年头,能够老是有么?这一年,伏汛安然度过,保住了无数人畜。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有好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东两南北四城,都放!一台七套,四七二十八套,陶家独家承做了十四套。东城定在八月十六放。地点:阴城。这天万里无云,一天皓片。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有人早早吃了晚饭,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阴城的草都被踏倒了。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忽然,上万双眼晴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陶虎城点着焰火了

10、!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然后,一声炮响,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泗州”两个字。城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砰磅有声。最有趣的是“芦蜂边瘌子”,一阵火花之后,出现一个泥头的纸人,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霎时飞来许多马蜂火花,纷纷扑向他,他四面躲闪,扇不停地挥舞。看到这里,满场大笑。这些辛苦得近于麻木的人,是难得这样开怀一笑的呀。最后一套是火花之后,吊下四个大字:“天下太平”。年头还是不好。头一年,四乡闹土匪,县政府出了布告:“冬防期间,严禁燃放鞭炮。”明年,蒋介石搞“新生活”,取缔了鞭炮。陶虎臣别无产业,只好做一点“

11、黄烟子”和蚊烟混日子。第三年,陶家炮仗店的铺门上了锁,再也打不开了。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刚把腰带拴在一棵树上,把头伸进去,一个人拦腰把他抱住。这人是住在财神庙的那个侉子。(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12. 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 分) 4 分) 月十六”“放焰火的情景?(6 分)究小说的主旨。(6 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 题。重建历史意识庄秋水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所有“现在的事态”,都是其有不同起源和节奏的运动复合体,今天的时间既始于昨天、前天,也始于遥远的过去。但某些地方某些部门

12、却任意挥霍社会资源,不仅展蔽遥远的过去,还在拆除昨天与前天。近几十年里,城市被当作可以随时撕毁的白纸。誓如出于商业利益拆毁过去幸存下来的建筑,代之以能够提供更多方便和更符合时代情趣的建筑。北京梁林故居“维修性拆除”以及蒋介石重庆行营“保护性拆除”,让人觉得这种针对“历史意识”的暴力冲动,其戾气已积聚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自 19 世纪以来,保护旧建筑和纪念建筑就是政府和个人的一项重要活动,那些与神圣事物,世俗权力、艺术和历史等有联系的建筑,是构筑社会与个人的历史意识的重要元素。历史意识是一种对过去事物的感受力。无论是对历史敬重、依恋,还是憎恨、厌恶,此种感受力传递给了每个人,成就了人在精神活动里

13、不可缺少的时间维度。作为单个人的历史意识,不会只满足于构造自己的生物世系来填补历史空白,它对自我的界定,一定关涉广泛的往昔事物。于是,在代代相传中,某种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社会制度,既延续共同之渊源、主题,也会发生变异,然后形成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梁林故居所承载的正是建筑史和文学史某个阶段的重要价值,蒋介石行营作为抗战遗址则是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艰危时日的象征。它们的存在,虽未必保存在大众记忆之中,但经由历史学家等人的记载描绘之后,便会唤起大众对历史人物和文物、历史事件和信仰的回忆,从而加强人们的历史意识。历史建筑使过去延续至今,在代与代之间、一个历史阶段与另一个历史阶段之间保持了某种连续姓

14、,构成了一个社会创造自我的文化密码,并给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义。我们并非要重建过去的生活方式,也无法想象一个布满旧建筑的城市是什么样子。事实上,很少有人因热爱过去而愿意放弃当今世界所提供的一切便利。社会的迅速转型,会推毁那些不再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的旧传统。但正如霍布斯鲍姆在传统的发明中说的那样,“被发明的新传统”,必定是植根于旧传统,必然暗含与过去的连续性。没有历史的城市无法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拆除所有旧建筑之后再假装古老只会像小丑一般可笑。当记忆不起作用时,想象力也会飞走;当遨游时间的翅膀被折断,人会变得急躁、幼稚、任性和愚蠢,人和城市一样、只是一件现展品。这是人类与过去的关系。像布罗代尔说的那样,“过去和现在将永远互相给对方以启示”。(选自看历史2012 年笫 3 期,有删改)史意识”应怎样理解?请简要概括。(6 分)两段中两次提到梁林故居和蒋介石重庆行营,各有什么作用?6 分)6 分七、作文70 分)取角度,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取除外。诗人北岛曾痛心地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从人们生法中删除细节。语文附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