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8751745 上传时间:2018-01-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更新:2017-10-26 阅读:栏目:自查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计划,常委会组织检查组,于今年7月至9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这是该法颁布实施22年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第一次执法检查。检查的重点是上级国家机关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配套法规建设情况。胡锦涛总书记和吴邦国委员长对执法检查工作非常重视,专门作了重要指示和批示,王兆国副委员长出席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并作了重要

2、讲话。 6月下旬,检查组听取了国务院21个部委关于法律实施情况的汇报。随后,分成4个小组,分别由司马义艾买提、何鲁丽、许嘉璐、韩启德副委员长带队,赴内蒙古、宁夏、黑龙江、新疆、青海、甘肃、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四川11省、区进行实地检查。同时,委托吉林、辽宁、河北、浙江、湖北、湖南、重庆、广东、海南9省、市人大常委会在本行政区进行检查。检查中,听取了各省、区及相关州(盟、市)、县(旗)的工作汇报,还深入实地了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召开各种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此前,为做好检查工作,全国人大民委还组织8个调研组,分别对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

3、通过发放情第 2 页况统计的方式,征集了全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有关情况和意见建议。 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一、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取得的主要成就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这一制度的基本法律,是我国民族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的重要保障。自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学习宣传贯彻这部法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 (一)少数民族的民主政治权利得到保障 1、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得到实现。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共建有5个自治区、30个

4、自治州、120个自治县,使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得到保障。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全部由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的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及其职能部门,都配有一定数量的民族干部。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干部比例,普遍接近或超过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各少数民族直接参与了国家事务的管理,在历届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所占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每个民族都有全国人大代表,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

5、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总数达到290多万人,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 第 3 页2、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得到尊重。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各民族特点的鲜明体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就是对这个民族的尊重。各级国家机关制定政策、采取措施,认真落实相关规定,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全国各民族自治地方和散居地区大多制定了清真食品管理办法,保障了清真食品的供应;对一些具有土葬习俗的少数民族,由国家划拨专用土地,建立了公墓,满足了特殊需求;对185

6、5家民族特需用品定点企业,实行了特殊扶持,保证了民族传统用品的供应;依照有关法律与政策规定,注重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使用和发展,尊重、保护了少数民族公民的正常宗教活动。 3、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与发展。各级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都较好地体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各级政府都把坚持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摆到议事日程,并广泛深入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国务院先后召开了4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共

7、表彰了2476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2518个模范个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表彰了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加强民族大团结和树立良好社会风尚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 1、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专项规划,采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第 4 页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大部分民族地区纳入开发范围,6年来,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70项重点工程陆续建成,累计投入1万多亿元;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累计达到4044亿元,占全国同期财政转移支付总数的52.6%,有力地拉动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

8、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和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中,中央和省级财政都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国家还组织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的建设。在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绝大多数民族地区的生产总值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2017年,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5706亿元,比2017年增长7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26亿元,比2017年增长1.16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287元,比2017年增长40.7%。 2、基础设施普遍改善。国家采取

9、优先安排项目、提高上级财政投资比重等办法,扶持民族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快电力建设、实施农网改造等工程,使民族自治地方的大多数乡镇和行政村通了电;通过投资400多亿元(1998年至2017年),加快了民族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投资30多亿元(2017年至2017年),解决了5个自治区12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通过支持通讯建设,使民族地区的通讯条件普遍得到改善,到2017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固定电话用户达302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3535万户;通过加大公路建设投资,显着改善了民族地区交通条件。近年来国家继续全面推进了民族地区国道主干线、省际公路通道建设,实施了西部通县油路、县乡(镇

10、)公路改造和乡镇客运站等一系列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到2017年底,5个自治区及云、贵、青、第 5 页川4省公路总里程达到65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7550公里,沥青(水泥)路面近22万公里,民族地区乡镇通公路的比重达到99.7%,行政村通公路比重达到89.1%,有60.8%的乡镇、28.4%的行政村通了沥青(水泥)路。此外,一些民族地区还新建了机场,新修了铁路,形成了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3、生态、环境建设得到重视。民族地区多数地处我国的上游地区、偏远的沙漠地区和石山区,是国家的重要生态屏障。国家重视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国家各专项规划中,对民族地区给予了重点考虑

11、;在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重点防护林建设等工程中,对民族地区给予了重点支持。截止到2017年底,西部地区累计退耕还林849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8万平方公里,建设淤地坝11万多座,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1.16亿亩,退耕还牧还草2.9亿亩。随着多项重点工程的实施,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开始得到遏制,为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着。国家一直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并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取得了显着成效。1986年首次确定的国家重点扶贫县中,民族地区占总数的42.6%,1994年提高到43.4%,201

12、7年提高到45.1%。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民族地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仅7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区(不含西藏)就有41541个贫困村被列入扶持范围。2017年,中央财政向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3省投入扶贫资金49.3亿元,比上年增加4.6亿。2017年,国家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专项用于扶持22个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此项投资将持续实施至2017年。同时,各级政府还组织社会各方第 6 页面的力量,开展对各族贫困群众的帮扶活动。“十五”期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从2017年底的1687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117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8%下降为6.9%,减少3.

13、9个百分点。 5、对外开放和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国家鼓励民族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开放与合作,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1992年开始实行沿边开放战略,所确定的13个对外开放城市、241个一类开放口岸、14个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绝大多数在民族地区。此外,还通过实行优惠的边境贸易政策,扩大民族地区生产企业对外经营贸易自主权,鼓励地方优势产品出口,使“十五”期间民族自治地方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70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8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3500亿元,旅游外汇收入46亿美元。对外开放和发展旅游业,给民族地区带来了资金和项目,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

14、三)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1、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十五”期间,中央投入资金230亿元,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在内地举办西藏班、新疆班,帮助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中西部农村发展基础教育。2017年,中央和地方为实行“两免一补”(免学费、杂费,对贫困的寄宿制学生给予生活补贴)政策安排资金72亿元,使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中西部地区农村的3400多万中小学生受益。到2017年底,民族地区实现“两基”的县达到549个,占民族地区县总数的78.54%。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在西部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

15、革,使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在内的4880多万农村中小学学生享受免除学杂费政策。在此基础上,从20第 7 页17年秋季开始,中央财政对22个人口较少民族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受益学生约10万人。此外,国家采取设立民族院校,举办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在少数民族地区试点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办法,帮助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目前,民族地区已形成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少数民族受教育年限显着提高。朝鲜、满、蒙古、哈萨克、锡伯等14个民族的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本民族的大学生,有些少数民族还有了硕士、博士乃至院士。 2、文化事业成绩斐然。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

16、化宝库中的瑰宝。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投入专项资金,抢救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改善文化设施,发展文学艺术,兴办文体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仅抢救和整理散藏在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就达30万种,并公开出版了其中的5000余部,如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和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在挖掘、整理和保护的基础上,2017年经我国申报,维吾尔族艺术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17年国务院审批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约占全部项目的1/3;国家实施的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了显着成效,使民族地区2.4万个行政村、3.7万个50户以上的自然村的农民群众有史以来第一次收听收看到了广播电视,开始通过接受现代化信息来了解外面的世界。维、藏、蒙等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译制制作能力和质量大幅提高,大部分民族地区能收听收看到相应的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基本上实现了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国家和地方各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