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易名家协会传播正能量别拿历史当幌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74786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周易名家协会传播正能量别拿历史当幌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华周易名家协会传播正能量别拿历史当幌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华周易名家协会传播正能量别拿历史当幌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华周易名家协会传播正能量别拿历史当幌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华周易名家协会传播正能量别拿历史当幌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周易名家协会传播正能量别拿历史当幌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周易名家协会传播正能量别拿历史当幌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别拿历史当幌子在年味萦绕的正月里,传统以及如何面对传统,是一个总被提及的话题。传统文化可贵,而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焕发活力,则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努力。十年坚守百家讲坛,以一本本著作对传统文化予以现代解读的文化学者王立群,在接受解放周末专访中尤其强调了传统文化对于今天的意义:“在社会转型时期,回归传统文化,让老百姓从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有助于对社会心态的引导。”让传统的、遥远的文化和当下的、现实的热点对接起来解放周末:自十年前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以来,您大多依托史记讲述中国古代史,但去年开始,您陆续推出了智解成语系列。是什么吸引您转而关注成语这一通俗文化领域的?王立群:咱可别小看了成语。成语数量多,应

2、用广,总数有 6 万多个,经常用的也有五六千个。最重要的是,成语里藏着很多典故,具有很深的传统文化内涵。可以说,成语和历史密不可分,是历史事件提炼总结的成果。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并未偏离原来的轨道。从前年开始,我就琢磨着要写这个成语系列,把成语和当下的社会热点结合起来进行解读。在智解成语 1和智解成语 2中,我各选了 15 个社会热点,每个社会热点,用一组成语去解读。智解成语 3的体例有所改变,是用整本书、15 个篇章,从不同角度去阐述同一个主题爱情,涉及的成语有数百个。解放周末:浓墨重彩解读“爱情”这个主题,是出于什么原因?王立群:现在,掺杂在爱情里面的东西太复杂了,比如金钱、权力。还有,现代

3、人对婚姻的忠诚度也有问题,不少人“包二奶”、找情妇,玷污了爱情与婚姻的应有之义。在爱情这个主题中,如今出现了这么多的乱象,对此我不想说教,就想用成语、用古诗词,来呈现中国古代爱情的美好。我希望,年轻人读了这本书,既可以增长文化见识,或许也可以因此建立正确的爱情观。至少,能让年轻人看到一些诗意的东西、美的东西。解放周末:现代生活中,成语被滥用也是一个常见现象。王立群:对,这也是我写这个系列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尽善尽美”,在一些广告中,“尽”字被同音字“晋”替代了,这或许可以达到商家需要的商业效果,但会对大众的文字能力有所误导,尤其是辨识能力还不够的孩子。毕竟,一个民族的语言要保持一定的纯洁性,

4、我们对文字的使用还是要讲究规范的。广告词能不能这样随意篡改成语,我想应该有个说法。解放周末:您的成语系列,还会继续写下去吗?王立群:我打算写 10 本,接下来会写反贪、为官之道、励志等主题,沿用智解成语3的体例。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传统的、遥远的文化,和当下的、现实的热点对接起来。现在一些穿越剧、一些所谓的历史剧,娱乐性过强,历史性不够,或者根本是拿历史当幌子解放周末:您这样解读成语,让传统文化乘着社会关注的热点,来到了大众面前。同样,您讲解史记,也让这部千年经典变得通俗易懂,让人爱听。这是一种刻意而为吗?王立群:其实史记中的很多原文我都能背下来,但我不能那么讲,必须转化成现代汉语重新表述。

5、文化传播很有意义,但要做好又很不容易。我在大学教了几十年书,学生有考试压力,只要你讲得好,一般都愿意听。而且他们的知识水平不相上下,课比较好讲。而电视节目作为大众传播,观众的年龄、职业、文化积淀等方面各不相同,导致口味也大相径庭。讲深了不好,讲浅了也不好,怎么平衡,还需要不断摸索。解放周末:您在百家讲坛已经讲了十年,一直是明星主讲人,很多人评价您气定神闲、侃侃而谈,让大家感觉您讲起来很轻松。王立群:实则一点儿也不轻松。比如,通常制作一期百家讲坛,我第一步要看历史文献,第二步要看相关研究资料,第三步是写一份带有个人思考和个人特色的上万字讲稿。然后,把讲稿浓缩成一份提纲,临上台前再浓缩为一份宋体

6、1 号字的几张纸放在台上。这么个流程走下来,讲稿基本就在我脑子里了。强度最大的一次,我接连录了三天六集,很累。录完后,编导先校对一遍字幕,我还要再校对一遍。解放周末:所以,为了表达的活泼轻盈,在背后需要经受的恰恰是不轻松的过程、进而呈现出真正有分量的内容。而在分量与活泼之间,您又如何把握这个度?王立群:要字斟句酌,有所取舍。比如,最近我在录制文景之治的系列讲座,讲到汉文帝上台后为了巩固权力,对曾经拥立他的头号功臣太尉周勃进行一系列的打击这一集时,我想了两个标题,一个叫重臣的悲剧,一个叫过河一定要拆桥。想了又想,还是用了第一个,因为第二个会对观众有误导。“过河拆桥”违反了中国传统道德,是一种政治

7、权术,而重臣的悲剧,是用正面的语言讲述一代名将最终成为政治牺牲品的悲剧。两个标题代表着两种价值观。尽管后者更为吸引眼球,但考虑到它带有负面效应,必须坚决弃用。解放周末: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并非无原则的博出位。王立群:必须有原则,讲尺度。现在一些穿越剧、一些所谓的历史剧,娱乐性过强,历史性不够,或者根本是拿历史当幌子,整个儿是在编。比如前阵子惹出风波的电视剧武媚娘,事实上,低胸装本就不符合唐朝妇女的服饰。而剧组为了吸引眼球,找漂亮的演员,穿低胸的装束。这可能会吸引一些观众,但不是个好的导向。再比如一些电视剧,把重点放在宫廷内斗、争权夺利等内容上,但这不是历史的真谛。历史是要告诉人们应该怎么活着、

8、怎么对待生命、怎么对待人性。这才是我们要告诉大家的。当大家能自然而然地从历史中获得启示、汲取智慧时,传统文化也便自然而然地活了起来解放周末:在您看来,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核心是什么?王立群:核心是和当下的结合。人们通过对历史的了解,知道了中国走过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中国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才能更好地走未来的发展道路。历史和当下是相通的,当大家能自然而然地从历史中获得启示、汲取智慧时,传统文化也便自然而然地活了起来。解放周末:所以,您一贯的观点就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土壤,正是当下的生活。王立群:当下的生活太鲜活了。一些历史事件,当年读的时候,可能触动不大,但在某一天或在某种情况

9、下,却又会让你突然有所感悟。比如商鞅变法,以前我讲秦始皇的时候一带而过,没有特别大的感触。但是,我在生活中看到的某一类现象,又促使我回过头去重新思考商鞅的价值。我说的这某一类现象,就是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的、某些地方主政官员为了政绩、为了升迁,做急功近利的事,搞形象工程。这次我参加河南省政协会议时,作了一个发言。我建议,评价地方主政官员工作做得怎样,要看他在工作报告中是一个什么角色,是奠基者还是见证者。所谓奠基者,就是做了很多工作,这些工作可能在他的任期内出不了成绩,但对未来发展是有好处的,这是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是非常了不得的。这种工作,不是表现今日主政者的政绩,而是为了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见证

10、者则不同,见证者见证了一个地区当下的发展,这是一位主政者必须要做的。但如果每一任地方主政官员都只想做见证者,不愿做奠基者,那这个社会还能持续健康发展吗?解放周末:但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下,争当见证者的多,甘当奠基人的却少之又少。王立群:是的。回过来再看历史,你就会发现,商鞅太了不起了,他让秦国真正开始走上了富强的道路,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奠基者,没有商鞅就没有后来的秦统一六国。与他相比,秦始皇只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秦的统一。所以,真正让你看透历史的,其实不是历史,而是现实。为什么城市建了那么多高楼,但下一场雨就到处积水?就是有的决策者不愿意修地下管道,不愿意做城市的奠基者。见证者是幸运的,奠基者是

11、伟大的。如果我们的主政官员都能懂得这个道理,是不是能少搞些面子工程,多干些实实在在的事儿?解放周末:当大众都明白了这个理儿,便不会亏待奠基者,鼓励大家做见证者,更要做奠基人。王立群:我把这个道理讲出来,让更多的人明白,让大家学会用这个标准去要求官员。这不就是历史活在了当下吗?解放周末:浅层次读史是“看热闹”,中层次读史是“明事理”,深层次读史是“为我所用”。王立群:“为我所用”这点非常重要。讲历史,不是简单讲公元多少年发生了什么事。这个有意义吗?有。但意义大吗?不大。我们要讲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背后的东西,这些东西能改变我们对历史的看法,也能够影响我们对当代中国的很多问题的看法和评价。这个就有

12、意义、有价值了。丢掉了传统,使得人们价值观混乱;没有了敬畏之心,导致社会道德底线不断被突破解放周末:也有人认为,传统是包袱。所以,要放下包袱,活在当下。王立群:今天我们为什么亟需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往大里说,铭记历史对形成民族的认同感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的后代忘却自己的历史,没有民族认同感,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往小里说,通过读史可以让我们懂得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案例摆在那儿,略微思考一下我们就能明白很多道理。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在一步步走向现代化,但传统的东西不能丢。我们看日本和韩国,他们并不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只是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他们的现代化程度很高,但你从日剧、韩剧里就能看

13、出,他们珍视并保留了不少传统汉文化的东西。现代化和传统是不矛盾的。解放周末:即使是那些主张活在当下的人,其实也脱不开传统。王立群:比如,有人不认同儒家的仁义之说,那他能接受别人无缘无故给他扣上个“不仁不义”的帽子吗?恐怕也接受不了,因为他内心会认同这是个负面的评价。传统自我们出生后便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周围,始终影响着我们,想完全摆脱是不可能的。解放周末:这种意欲“摆脱”的想法,是不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某种失望?王立群:传统文化曾是中国老百姓的信仰。但今天这种信仰因为各种原因在不断地被削弱。比如,现在的官场腐败,这对老百姓传统文化心理的刺激就很大。丢掉了传统,使得人们价值观混乱;没有了敬畏之心,导致

14、社会道德底线不断被突破。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但社会问题不少。在社会转型时期,回归传统文化,让老百姓从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有助于对社会心态的引导。这是基于现状提出来的,是迫在眉睫的事!解放周末: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农业文明中孕育发展起来,在当下这个工业化、网络化的时代,传统文化还适用吗?王立群:传统文化不仅指四书五经、经史子集,更是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一种价值观。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要传承,比如强调贵贱尊卑的社会秩序,这些都应当摒弃,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等,到哪一天都应该是我们大力提倡的传统美德。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从说到做。学习传统文化,重要

15、的是要知行合一解放周末: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现在有些人提倡穿汉服、跪拜孔子像等。您赞同这样的主张吗?王立群: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是一种形式。如果传统文化热仅仅停留在荧屏上或穿汉服上,这种回归也只是肤浅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从说到做。学习传统文化,重要的是要知行合一,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比如,在酒桌上多想想成语“移樽就教”,不要光拼酒吹捧,而应该多向他人请教。再比如,如今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子女当常思“风树之悲”,在精神和物质方面及时尽孝,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解放周末: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活下去、活得好,您有何建议?王立群:今天,我们通过大众传媒、轻松读物让传统

16、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这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一种努力。但要真正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还需多方合力。而归根结底,还得从娃娃抓起。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推出一套系统性的传统文化读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少一套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以贯之的系统性读本。传统文化不都是精华,哪些糟粕需要剔除?时代日新月异,哪些经典值得我们今天再去研读?从小学到大学,如何循序渐进地承继传统文化?需要一套系统性读本来解答这些问题。解放周末:您的“文选汇校汇注”项目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获得成功,这意味着未来数年中您要交出 2000 多万字的学术著作。同时,您还将继续坚守百家讲坛的讲台、完成成语系列的写作。古稀之年,为什么还要挑这么重的担?王立群:讲两件小事。有一次,我在飞机上遇到一位郑州的医生,他一直看我的节目,现在我们成了非常好的朋友。第一次他带孩子来看我时,他孩子才上小学,也跟着父母看我的节目,一直看到她出国留学。另外,我在学校里上课,常有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