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三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7356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十三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海市十三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海市十三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上海市十三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上海市十三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十三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十三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松江二中、青浦、七宝、市二、行知、进才、位育、育才、奉贤、金山、崇明、南汇、嘉定一中、南洋)一 阅读 8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16 题。(17 分)资治通鉴里为什么没有李白姜鹏作为一部篇幅长达二百九十四卷的煌煌巨著,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详尽的。事实却并非如此。举一个例子,资治通鉴对前代的历史记载,以叙述唐朝的内容最为丰富。两汉四百余年,资治通鉴不过给了六十卷篇幅,唐朝不到三百年,却占据了八十一卷篇幅。但当一位读者尝试着在资治通鉴中寻找李白的踪迹时,他会发现,资治通鉴中居然没有李白。深入核查后,读者们会发现,在资治通鉴里失踪的,不仅仅是李白,还有很多跟他

2、们同样大腕的中国历史名人,比如屈原。,其他历史小名人被资治通鉴“遗忘”的更是不计其数。这当然不是以司马光为首的资治通鉴编纂团队的疏忽。如果真像清代学者李光地所讽刺的那样,资治通鉴的蔬旷“网漏吞舟”,那它也不可能成为屹立千余年不倒的经典著作,更不可能和史记一起构成中国传统史学的双峰。显然,粗心出错的是李光地这样的读者,而不是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资治通鉴为什么会出现这类貌似“疏漏”的现象, 这并不是真正的疏漏,那它背后的合理性又是什么?我们先来算一笔账。资治通鉴篇幅的确巨大,总字数约三百万不到。 大家不要忘了,它所记述的历史时段上起春秋战国之际,下至宋代建立以前,纵横一千四百余年。平均下来,每年只

3、能占用 2000 字左右: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皇帝之一,在位五十四年间,外服四夷,内强皇权,奠定了此后中国历史两千余年的走向。这么重要的历史时期,资治通鉴只给它六卷篇幅,平均一卷讲述九年,每卷不超过两万字。我们全面抗战打了八年,试想,若规定用两万字的篇幅把抗日战争叙述一遍,辈们能讲什么?把主要战役,指挥将领,牺牲多少同胞罗列一遍,大概也不止两万字。然而资治通鉴就在两万字不到的篇幅里,把汉武帝时代波澜壮阔的九年给讲完了,何等惜墨如金!这样看下来,资治通鉴的篇幅成为一个相对的问题。和一般著作比,煌煌三百万言,当然算巨著。但和它所承担的任务与内容比,三百万字却已经是节省到不能再节省的地步了。为

4、什么会形成这种相对性?这和上文提到,李白、屈原等历史名人不见于资治通鉴又有什么关系?先来看司马光在进资治通鉴表中的一段话: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司马光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分别能解答我们之前提出的两个问题。中国古人重视历史,尤其是中晚唐以后,历经战乱,皇帝以及宰相等最高统治阶层成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开始日益重视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并形成阅读、讨论历_史的稳定传统。这一传统在宋代得到进一步巩固。但传统的史=污,即便是最重要的那部分

5、,积累到宋代中期,分量也已经非常大。今天被我们称之为“二十四史”的正史,在资冶通鉴开始编修之前,已经完成了十九部,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一直到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等。仅这十九部历史著作加起来,字数就达到一千五百万左右。这就是司马光在前段引文第一句活中所描述的情况,“迁、固以来,文字繁多”。找个读书专业户,认认真真每天读五万字,读完这些书要花一年时间。以致用为目的的读史,犹需细致认真,不能流于泛泛观览,要做到学与思并行。若用这种方法一丝不苟地读史,对于日理万机的皇帝,以及宰相等高级官员,怎么有时问把这些书读遍?司马光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古往今来的这些历史作一次提炼、总结,缩减篇幅,

6、留下最精华的部分,以便以皇帝为首的帝国高级管理人员有可能对它进行仔细阅读。 这就是资治通鉴的编纂目的。根据这一目的来选择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可以进入资治通鉴,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可以忽略,其标准自然也就不难定义。李白不见载于资治通鉴,正如司马相如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子虚赋、上林赋不见载于资治通鉴,却只选取了他一篇短短的辣猎赋。(摘自 2015 年 6月 10 日中华读书报)1第段“居然”在文中的意思是_。(2 分)2作者为什么说“粗心出错的是李光地这样的读者,而不是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3 分)3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2 分)A因为 何况 B如果

7、 但是 C假如 因此 D虽然 但是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段 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压缩历史、选取叙述对象,必然需要有标准。这就是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由来。把什么内容保留下来,什么内容剔除出去,都应该按照这个标准来确定。司马光讲得很清楚,他编这部资治通鉴,是为了给皇帝等国家高管提供历史参考,便于他们汲取历史经验以提高治理国家的水平。而标准的制定,又与写作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A B C D5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资治通鉴选择人物看似“网漏吞舟”,其实并非如此。B第段以抗战八年类比说明资治通鉴为什么惜墨如金。C第段所引用的一段话是为了说明资治通鉴编纂方法。D资治通

8、鉴的编纂标准决定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取舍。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联系全文,说明资治通鉴为什么没有选司马相如最具有代表性的子虚赋、上林赋,却选取他一篇短短的谏猎赋。(4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 1 题。(1 8 分)汪国真其人其诗彭 俐2015 年 4 月 26 日,再平常不过的星期天。我醒来很迟,习惯性地先看手机微信。“诗人汪国真于今晨 2 点 10 分病逝,享年 59 岁”的消息,惊得我猛然从床上蹦下来。职业敏感让我立即给“人物版”编辑打电话:“我要写汪国真!”记得那是 1989 年的秋天。与诗人汪国真第一次见面,是在舞蹈家杨丽萍的家中。他戴一副眼镜,温文尔雅,说话不紧不慢,声调不高。

9、当时的他还没有出版诗集。小有名气,但是他目光犀利,谈吐自信,一副笃定的样子。回家途中,我们骑着自行车,谈起各自的爱好,都喜欢写诗,也都发表过一些作品,于是很有共同语言。大约一两个星期过后,我有些意外地接到汪国真的来信。他寄来一沓他发表过的诗作,附带一纸信函。他的诗,的确让我感到一种轻松和愉快,诗句不长,也不晦涩,不像当时和现在许多暗语、经咒、密码式的诗歌写作,需要费神费力又不讨好地猜测,最终沮丧地怀疑自己的智商出了问题。而他的附信措辞非常得体,请我为他的诗歌写一篇评论。我怎么能够拒绝呢,同是年轻的诗作者。这篇评论发表在 20 多年前北京日报“广场”副刊,题为一支红蔷薇读汪国真的诗。上世纪,80

1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北京日报虽属大报,却只有 4 个版,可谓寸土寸金。当时的副刊(一周仅有两期)都刊登哪些作家、评论哪些作家的文章呢?作家有刘白羽、管桦、刘绍棠、草明、韩少华、启功,被评论的作家有艾青、浩然、刘恒。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诗作者汪国真,不惜版面地给予隆重“推出”,应该说是非常有魄力,有眼光,也是非常难得的。如果说北京日报最早发现、报道了后来轰动诗坛的诗人汪国真,而且最早给他的诗歌以及艺术风格颁发了褒奖的“证书”,并且有详细论证、一锤定音的深远效果(即便今天看来也一点儿不过时)的话,那么,这里确有跨世纪的文字为证:“汪国真的诗从不虚张声势,最多不过二十几行,如山

11、间小溪蜿蜒流淌,清冽甘甜,款款注入心扉。“读罢汪国真那一篇篇短小凝练,却意味深长的作品,不禁感慨系之。既为青年诗人执著的艺术追求所感动,同时也为诗坛吹来一股清新年轻的风而庆幸。“汪国真的组诗年轻的风,集中体现了诗人笔耕的特色。在美好的情感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总是从最普通的人们那里,我们得到了最美好的情感。风把飘落的日子吹远,只留下记忆在梦中轻眠从中不难看出他锤炼字句的非凡功力和古典诗词的深厚修养。“汪国真受家庭熏陶,从小就迷恋琅琅上口、气度从容的唐诗,许多名篇佳作已经倒背如流。在暨南大学语言文学系读书时,他能每天将唐诗三百首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汪国真偏爱李白、李商隐的作品。受其影响,他的诗篇

12、清丽潇洒,同时又不乏警句。汪国真不断追求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境界。“佳句妙语如珍珠玛瑙,在汪国真所营造的琼楼玉宇般的诗作中俯拾即是。热爱生命中有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短小、凝重、清丽、隽永,这或许是汪国真作品的艺术风格吧。但是,诗人为什么会做到惜墨如金呢?让我们用他自己的诗句来回答吧:过于慷慨,有时,倒不如,过于吝啬,一支红蔷薇,要比一簇红蔷薇,更富有魅力。”正是因为这样“一支红蔷薇”,汪圈真和我慢慢从陌生到熟悉。后来,他只要一有诗集出版,就会约我庆贺一番。从 1990 年 4 月出版第一本诗集年轻的

13、潮开始,一发不可收,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一本比一本畅销,动辄十几万或几十万册。于是我们的话题一边倒地谈论他的成功。他兴奋地讲述社会各界读者的反响,不住地念叨诗集天文数字的发行量以及盗版量,慨然有南面之意,我也不便打断他。这倒不能怪他。谁让事情那么邪性呢“汪国真热”席卷全中国。汪国真是有争议的人物,而如今有人还肯为你争议,就表明你不是无足轻重。交响乐是音乐,小夜曲也是音乐。你的作品,是诗歌中的小夜曲,轻队,委婉,不失典雅,有点儿宋词现代版的味道,很像晏几道。你在中国现代诗中独树一帜,自成一格,玲珑一塔,清溪一脉,从不故作高深。亦不玩弄技巧,更不拒人千里地释放烟雾,而是把彩虹的鲜明绚丽捧给

14、读者,那是雨中人苦苦等待的结果。(摘自2015 年第 6 期新阅读)7第段画线句的作用是_(3 分)8第段为什么列举了许多作家?(3 分)9对第段的引述,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3 分)A对汪国真其人其诗做了全面评价。B充分肯定了汪国真诗的艺术价值。c汪国真的成就离不开个人的努力。D汪国真对诗的创作态度是认真的。E汪国真的诗主要是语言精美绝伦。F汪国真的诗与宋词中婉约派相近。10联系全文,赏析第段。(3 分)11第段用了第二人称,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三)默写。(6 分)【任选 6 空,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12(1)可堪孤馆闭春寒,_。(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2)对潇潇暮雨洒江天,_。(柳永八声甘州)(3)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4)吾尝终日而思矣,_。(荀子劝学)(5)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6)操千曲而后晓声,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