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三(下)期中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71538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三(下)期中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高三(下)期中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高三(下)期中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高三(下)期中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高三(下)期中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三(下)期中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三(下)期中语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吉安一中 2014-2015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命题人: 黄晓明 审题人: 毛全杰 备课组长: 毛全杰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第卷甲 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人的觉醒与魏晋风度 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在对日常人事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

2、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 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

3、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也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其间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 准为中介。 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不再停留在东

4、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成了重点所在。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双眸闪闪若岩下电” “若登山临下,幽然深远”无不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 ,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 “以形写神”也是这个意思。顾恺之说, “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即是说, “传神”要靠人的眼睛,而并不靠人的形体或在干什么;眼睛才是灵魂的窗子。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一致,它们共同体现了这个时

5、代的精神魏晋风度。 (节选自美的历程 ,有改动)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魏晋风度”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祸不已,原本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经学解体,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兴起。B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原因,人生短促而多苦难,但一些人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努力思考把握人生的方法,这种探寻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C当时对人的评议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九品中正制度为代表,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导致那个时代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D “气韵生动” “以形写神”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它与“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等表达出的内在人格,共同体

6、现了魏晋风度。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的觉醒是魏晋时期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特征,它突出地表现在把握住短促而苦难的人生,活出生命的意义和精彩。B正因为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死亡枕藉,当时的文人才写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等诗句,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C 古诗十九首中,人生无常的慨叹与友情、离别、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等结合糅杂在一起形成的感喟,成为从建安直到晋宋时期的典型音调。D魏晋时期对人的评价实现了从关注人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到关注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的转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7、项是( )A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可见,他也认为古诗十九首常常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B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要从眼睛去表现一个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等,这与“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的说法异曲同工C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交融在一起,正是人生短暂才更想建功立业,正是希望建功立业才更觉人生短暂,二者互为因果。D魏晋风度的形成源于当时的社会变迁,它不仅表现为人物品评中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而且表现为其他领域中对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强调。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范雎者,魏

8、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候 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 ”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 ”于

9、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 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

10、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 ”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平。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稿请罪。后二岁,王稽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日益以不怿。(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2【注】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郑州市) ,号

11、为“穰侯”。莝:cu,铡碎的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阴事:隐秘的事情,机密。B雎详死 详死:感觉(自己)快要死了。C范雎大供具 供具:摆设酒食。D与诸侯通,坐法诛 坐法:犯法判罪。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谒者” ,官名,春秋、战国时置,为国君掌管传达、接待宾客及赞礼。B “山东” ,地理区域名,战国时期称泰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C “万世” ,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 “薨” “卒” “不禄”等。D “睚眦” ,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12、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假死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C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他受到秦王的亲近,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最终酿成恶果。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 (10 分)(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5 分)(2)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忆秦娥 刘辰翁(南宋)中斋 上元客散感旧,赋 忆秦娥见属,一 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 ,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注释:中斋:邓剡的号。邓剡(今江西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人) ,和刘辰翁(今江西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同乡,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

14、,宋亡后不仕。烧灯节:即上元节(俗名元宵节)。梅发:梅花白色,故代指白发。8 “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9 “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阿房宫赋中以叙述的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 。(2)念奴娇赤壁怀古 , 两句中诗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3)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 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 2B

15、 铅笔在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 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能 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答的第一大 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告别语铁凝这是二楼闲置的一间客房,窗子朝北,窗外是邻居的前院。朱丽每次来舅舅家,都住这前几次,朱丽没怎么留意这个房间。她常常一大早就出门购物,客房只是她睡觉和存放购物收获之处,每次离开时,壁橱里都堆着一些被她遗弃的装衣服的纸袋子。北京的舅舅对朱丽很疼爱,总是给她一些钱买东西。但在她眼里,舅舅是个趣味狭窄的人,舅舅的房子太大,舅舅的语汇太少。朱丽留意起客房,是这次为逃婚而来舅舅家之后。携了这样的事情来投亲,朱丽沮丧又难为情,哪儿都不去,关了手机,也不见人,整天在客房躺着。一日,喧闹的声音从窗外的院子传来,异常清晰。二楼的这间客房,似乎格外便于收集声音。从前她怎么没有发现?像是主人出来送客,一些男人、女人的寒暄,还有主人对孩子的提醒:“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之后是短促的安静,大人们都在等候这位“小宝”的“再见”,可是,迟迟没有听见孩子发出的告别之声。一连许多天,邻居的院子总是很热闹。那句她已经熟悉了的提醒句源源不断飘进窗口:“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或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