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3】(含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7009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3】(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3】(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3】(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3】(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3】(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3】(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3】(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戈壁听沙韩少功六十年代末,一小群中学生曾想瞒着父母去新疆参加军垦 其中便有我这个初中生。那次逃窜未遂的记忆被悠悠 岁月洗刷模糊之后,直到去年,我才 寻得一机会西出边关。据说我去得不是时候,草原已枯萎,河流已干涸,葡萄园已凋零,肃杀寒风把梦境中的缤纷五彩淘洗一尽,只留下一片沙海。沙丘,沙河,沙地,沙窟,举目茫茫,大地干净。不管什么时候在车上醒来,疲乏地探 头远眺,看 见的很可能仍是一片 单调的灰黄,无边无际又无声无息,让人觉得车 子跑了几天却仍留在原地。人们不喜欢沙。其实细想一下,葡萄和哈密瓜适宜在沙土里生长,坎儿井这种特异的水利工程

2、也是沙漠特产。因 为多沙缺水,人 们洗手靠铜壶 吝惜地浇淋,脏水也被铜盏承接留备它用,这才有了精湛的 铜品工艺。因 为尘沙扑面,妇女们都习惯戴轻柔的头巾和面纱而且很可能基于同一原因,她们多有长长的睫毛,这才给戈壁添上了神秘的妩媚。沙的严酷,使人们更为勤勉和勇敢,于是市场上有了丰富的羊奶、羊皮以及寒光 闪闪的英吉沙匕首。沙的单调,使人们向往热烈,于是荒原上有了更多的彩裙、冬不拉和月下奔放的歌舞。那林立的清真寺,那显目的油绿色彩和新月图案,也许是对黄沙烈日的补充;而充满着对自然和命运敬畏感的孤零零的祈祷呼号,也 许更易于出现在风暴里和荒凉的沙海之中吧。我想,壮丽的西部文化是不是从我手中 这一捧沙砾

3、中流出来的?西部汉人不少,他们与西部各民族一道,真正开始了 对沙的征服。据说当年解放军为投资军垦,节省军费,每人每年少发一套军服,而且军服都没有衣领和口袋,省下一寸算一寸。白日汗淋全身,夜晚围炉取暖。中央知道官兵太苦,曾给他们一人补发了几百块钱。但他们手里的光洋叮当响,就是买不到什么东西。一位医院护士还向我说起她以前的一些知青伙伴。她们 初入疆时,怕野 兽,怕鬼,晚上不敢上厕所。于是她们只能 紧闭着门,一个人哭起来,女伴们就陪着哭一夜。有位女子想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带着一个提包独身而去,结果迷路在大沙漠中。找到她时,发现她双腿已经冻坏,只得将大哭大 闹的她送往医院, 锯掉双腿 在乌鲁木齐,在喀

4、什和石河子,我在陌生的人影中默默地寻找,想知道谁是当年那位锯去双腿的城市姑娘。我甚至想,要是十六年前我来到这里,我会是这人海中的谁呢?是那位蹲在墙角咬着羊肉串,不 时用油光光的袖口抹嘴的大胡子 吗?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戈壁滩收纳了太多的血汗和眼泪,但 这一切流入疏松沙土,很快就渗漏了,无影无踪了。一捧捧沙粒,竟全是同样的灰黄色,没有任何痕迹。远古时期的戈壁似乎是较为繁荣的,西域早就是中国版图中重要的一部分,考古工作者还证明,这里存在过石器 时代,而 东亚很多民族与这石器有着奇妙的关系。一些土家族史学家认为土家族为伏羲之后,源于甘 肃,并以 龙山县 彭何两姓均自称“陇西堂”为证。研究古代服装的沈

5、从文先生,认为今天的苗装,可能保留了西部原始民族的服 饰特征。王国维的读史诗则开篇就是: “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何当踏破双芒鞋,却向昆仑望故乡。 ”又说:“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如果这些古代民族曾一度被西部的山川所养育,那戈壁 滩真是一个孕生中华民族的巨大子宫。上下几千年,它 输送了一个又一个的种族远去,自己却枯缩了,干瘪了,只剩下一片静静的黄沙,还有几声似乎沙化了的 鸦噪。我静静地听着屋外呜呜咽咽的风沙声。那是戈壁在哭泣吧,是思念它孕育的东亚亿万子孙而哭泣吧戈壁滩如此干枯,以致没有泪水,只有这呜呜咽咽的哭泣。我突然想起,十六年前我鬼使神差地要远赴西域,一定是在睡梦中

6、听到了这哭泣,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我离开新疆时没有坐飞机,目的之一是想更多地看沙和听沙。火车昏昏沉沉地摇晃着,因为路基多沙,不宜高速。坐在对面的是一位青年,他告诉我,政府正在考 虑运用日本专家在中东治理大沙漠的经验,来 绿化戈壁。当然,这需要很多很多的钱。但我们会有钱的他笑着说,抽了口莫合烟。我点点头。这时,车头长啸了一声,拉着列车掠过张掖,向河西走廊的出口奔去,我感到我正在从母腹中第二次诞生下来。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第段用一个问句,独立成段,强调了沙与壮丽的西部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B作者之所以用很多笔墨描述军垦战士和援疆知青,主要是因为童年

7、未实现的军垦梦。C文章追述戈壁源远流长、繁荣灿烂的文化,是为了反衬肃杀、孤寂、单调的戈壁现状。D文末对青年的描述,展现了西部人治沙的信心,表达作者对西部人民精神的赞美。E文章以“沙”为线索,围绕着看沙、听沙、治沙,展开对戈壁文化消亡的审视思考。解析B 项, “用很多笔墨描述军垦战士和援疆知青”的原因并不是“童年未实现的军垦梦” ;C 项, “文章追述戈壁源远流长、繁荣灿烂的文化” ,是为了表现戈壁滩在中华民该资料由【语文公社】;E 项,本文并不是“对戈壁文化消亡的审视思考” 。答案章第段引用王国维的读史诗有何作用?答:_答案印证上文,从历史角度说明东迁种族为西部山川所养育;用情感强烈的诗句引出

8、下文对西部山川孕育中华民族的感叹和眷恋;引用名人诗句,丰富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可信性。3文章题目是“戈壁听沙” ,作者从沙中听到了什么?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严酷的自然环境;人们展现出的精神力量;繁荣、悠久、壮丽的西部文化;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与展望。(答出三点即可)4请解释画线句“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的含意,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答:_答案句意理解:“母胎”是孩子的诞生地,正如西部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和根脉,“眷恋和向往”表达作者对本源文化的追寻和怀想,这正是作者文化寻根意识的体现。结合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谈感悟时,可以从本文或其他作品中挖掘出人们对于

9、曾给予中华民族营养的某种文化追寻和怀想的深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年轻时应该去远方肖复兴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 来一封 E 诉我利用 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 11 个州的路 线图。 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 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 孟菲斯城时,他参 谒了摇滚 歌星猫王的故居。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 样蔓延得更宽更远。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 换乘的火车,寂

10、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 毕业到这里学电 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 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 美元。 ”就是怀 揣着仅仅的 10 美元,他也敢于出来 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 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 要小的年纪, 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 一刮,就先 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

11、泊的心如同断 线的风筝,不知会 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 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 乡情与故人,而 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 难忘的回忆。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 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 的身体和想像力,便能收获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

12、有游戏的欢乐 ,你的青春有 飘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一辈子总是待在舒适的温室里,再是宝鼎香浮,锦衣玉食,也会弱不禁风,消化不良的;一辈子总是离不开家的一步之遥,再是严父慈母、 娇 妻美妾,也会目短光浅,膝 软面薄的。青春时节,更不应该将自己的心锚一样过早地沉入窄小而 琐碎的泥沼里,沉船一样跌倒在温柔之乡,在网络 的虚拟中和在甜蜜蜜的小巢中,酿造自己龙须面一样细腻而细长的日子,消耗着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未老先衰变成一只蜗牛,只能够在雨后的瞬间从沉重的躯壳里探出头来,望一眼灰蒙蒙的天空,便以为天空只是那样的大,那样的脏兮兮。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 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

13、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 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 玻璃房,你 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 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和家里不断升级的鸡吵鹅叫、 单位里波 澜不惊的明争暗斗。尽人皆知的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17 岁就曾经随其父 亲和叔叔远行到小亚细亚, 21 岁独自一人漂泊整个中国。美国著名的航海家 库克船 长,21 岁在北海的航程中第一次实现了他野心勃勃的漂泊梦。奥地利的音乐家舒伯特,20 岁那年离开家乡,开始了他维也纳的贫寒的艺术漂泊。我国的徐霞客

14、,22 岁开始了他历尽艰险的漂泊,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然,我还可以 举出如今被称为“北漂一族 ”那些生活在北京农村简陋住所的人们,也都是在年轻 的时候开始了他们的最初漂泊。年轻,就是漂泊的资本,是漂泊的通行证,是漂泊的护身符。而漂泊,则是年轻的梦的张扬,是年轻的心的开放,是年轻的处女作的书写。那么,哪怕那漂泊是如同舒伯特的冬之旅一样,茫茫一片,天地悠悠,前无来路,后无归途,铺就着未曾料到的艰辛与磨难,也是值得去尝试一下的。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扬起五个或六个或七个布帆来。我决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

15、。我 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七个大海和十三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 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 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 ”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 航吧。只有年 轻时去远方飘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 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注】诗的前几句是“船夫曼特胡的船只停泊在拉琪根琪码头。这只船无用地装载着黄麻,无所事事地停泊在那里已经好久了。 ”指“我”的母亲。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年轻时应该去远方,在作者眼中,远行、游历也是漂泊的一种。B收到儿子的 E高兴,支持儿子的远行,引出全文要谈的话题,只要有勇气漂泊,就能战胜暂时经济困难。C只要敢于漂泊,哪怕经济困难,也能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