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专题十九】论述类文本阅读(32页,含解析)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6391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专题十九】论述类文本阅读(32页,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专题十九】论述类文本阅读(32页,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专题十九】论述类文本阅读(32页,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专题十九】论述类文本阅读(32页,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专题十九】论述类文本阅读(32页,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专题十九】论述类文本阅读(32页,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专题十九】论述类文本阅读(32页,含解析)(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论述类文本阅读来源: 数理化网王选王选曾有一段关于名人和凡人的精辟论述:“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的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呢,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王选真正把自己当作凡人。几年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记者说,你们应当多写写王选,他对社会的贡献很大。可记者约了王选好几次,

2、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推脱了。王选的助手丛中笑在其所著的传记王选的世界中回忆,1985 年王选家中还只有一台 9 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当时他工资很低,没有奖金,却已多次去香港和国外。有一次在香港的商场看见一些人在买高档首饰,他突发奇想:“将来历史会证明,这些买高档物品的人对人类的贡献可能都不如我王选。 ”他很欣赏北大学生的一种说法:“不要急于满口袋,先要满脑袋,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会满口袋。 ”一、(2011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美和美的东西蒋孔阳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它们

3、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从美的东西中概括出美的概念来。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 。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 ,而是“什么是美” 。“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

4、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 ”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地说:“美是难的。 ”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它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汤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

5、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西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濛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而当杜甫写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时的雨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

6、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的关系变化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第三,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有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 ,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白; 谈 到声,它有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

7、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由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吗?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选自美学新论 ,有删改)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从美的本质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B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人的嗓音好,歌声不一该资料由【语文公社】。C梅花的美丽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的规律。D在

8、欣赏诗词时,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E斑马身上的黑、白两种颜色决定了它的美。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理解。A 选项涉及对重要概念“美的本质”的理解,判断依据在第 3、4 段, “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是从美的现象而不是美的本质来看的。、8 段,原句为“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 ,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呢?”换言之,事物的某种属性并不能决定它的美,即斑马身上的黑、白两种颜色不能决定它的美。答案:题发挥:解答此类题可运用“瞻前顾后法” ,锁定概念所属的范围。所谓瞻前顾后,就是看概念所在句、段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和全文的主旨来理解,要记住:词

9、不离前后句。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B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C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D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D 项“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 ,与“美的问题并不复杂”不构成因果关系,同时,结 合全文来看, “美是难的” ,即美的问题并非不复杂,因而此该资料由【语文公社】。答案:D借题发挥:解答信息筛选题,要求把选项与原文进行对照,特别是对那些已进行了概括、转换的选项,要细心分析、准确判断其是否概括正确、转换恰当。3指出画线部分“味

10、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重要概念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本段的中心句即观点句进行分析: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 ,但美却是由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味外之味”中的两个“味” ,前者指事物的具体的物质属性,而后者则是指超越具体属性而上升到美的本质。答案:第一个“味”:人的味觉品尝到的酸甜苦辣等味道;第二个“味”:超越于酸甜苦辣等具体味道之上的事物的美。借题发挥: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 。一个重要句子的含意往往是和此文此段的中心紧紧相连的,答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

11、意文旨的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4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种现象作简要分析。_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抓住原文中类似的例子,如第六段所举的“西湖”的事例,二要抓住“美的东西是相对的” 、“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两个中心句进行分析。这群大学生起初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表明此时他们对这处美景产生了审美愉悦,在他们眼里,这时的景物是美的;而当迷路之后,又值

12、夜幕降临,条件发生了变化,此时他们眼里的景物并不能让他们产生审美愉悦,于是,面对同样的景物他们却感到恐惧。答案: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一群大学生带着探险的心态进入原始森林时,那种原始风貌在他们眼里是难得一见的美;当他们迷路被困、面临危险的时候,原来的美就消失了。这表明美是随着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借题发挥:解答此类题,可从作者运用的材料(事例)入手,也可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和作者评述性的文字入手,这些文字往往位于段首。二、(2013 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时 尚 浅 说黄毓磺辞典上“时尚”直白的释义就是“一时风尚” 。作为社会流变、生活迁移

13、、价值更迭驱动下的潮汐式性相 ,主要是审美旨意、心理趋向在公众与日常的表征。其公众性、盲动性、愉悦性以及可仿效性的自身特质,决定了它浪打浪般的生长,成就其推进演化的广度、强度和速率;还不妨说,时尚作为时代的情感表征,乃是一个时代的种种合力使然。虽然其行也不远,此起彼落,时有变更,却不随一己好恶而兴废,不因拒之纳之而行止,称得上是一位无翼而飞、天生天杀的主儿。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时尚也并非可以简单地一面而论。其本身也具备种种包容的可能:既可孕育诞生之契机,亦可成为溃靡之温床,事情确实存在两面性。 “因势利导”因而成为可能, “圣者时也”的名言,“我行我素”的标榜,也因而都在大本大宗的道理之内,

14、是从不同侧面说明了人在“自然化”了的客体面前的主观选择和临世态度。不妨说, “趋时”是人类的天性,要不然, “、“不至于那么频频挂到男男女女的嘴边。这一方面说明人的“顺变”能力,另一方面呢,也就说明了人的“从众”心理他那样说的时候,未见得自己多么酷爱英语。可见“趋时”大体指向外部关涉,关涉“面子”上的事,跟自己内心的好恶关系是不太大的。这原本毋庸置疑,须得一议的是:这里的时尚很可能成为一种压力, 压迫人们划一了心志和产生超水平的企求。诸如就业上某些职岗的过冷过热,诸如婚嫁时房子、车子被列为必要前提面对种种时尚如鹜趋之或心理失衡,人们有理由拒绝“安分守己” 、“安贫乐道”的慰勉,也同样有必要顾及具体的现实条件和属于自己的选择。如果说人除了是一种“物质”存在还分明是一种“精神”存在,那么, “与时俱进”跟“顺时迁变”就不能是一回事。而且,执著于精神性的人还往往抱持跟时尚“对视”的姿态,所谓“不随俗沉浮” ,大体描述了在物性和物化了的时尚面前保持一份心灵的高傲。“不合时宜”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境界,是“抗尘走俗”与“超尘脱俗”的起始点。我们无法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