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5062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肃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肃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卷 (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将答题卡交回。第 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 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 ”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

2、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 :“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 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

3、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 小国寡民” 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 “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

4、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为乐非也。 ”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 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 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

5、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

6、准。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

7、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

8、,灾异数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天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

9、:“去!”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辄推不受,曰:“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0、)A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B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C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 /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D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茂才:即“秀才”。西汉时,为了

11、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C迁、徙: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左迁,指降低官职,也说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指升任官职;徙,指一般的官职调动。D印绶: 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B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提倡俭约,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龚胜敢于坚

12、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孝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5 分)(2)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5 分) 来源:学科网(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新年作 唐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

13、,从今又几年。【注】作者贬南巴尉时作。长沙傅: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8. 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深意?请简析。(5 分)9. 诗人为什么独自流泪?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

14、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牛 黄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中药名,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性凉,味甘苦。功能清热、解毒、定惊。牛黄分多种,有葡萄黄、米碜黄、鸡心黄。最宝贵的为“人头黄”,黄大如人头,价值昂贵。疯癫如狂的患者沏上一杯牛黄茶灌了,当即就可清醒。“人头黄”为稀世珍宝,一般人极少见到。陈州解三,就曾得到一颗“人头黄。解三以宰牛为生,也靠牛黄发财。平常买牛,多买瘦牛。牛胆结石,是永远吃不肥的。有一日,解三购得一头老牛,剥开一看,脏内如黄花盛开,解三第一次目睹“人头黄”,简直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禁失声叫道:“人头黄!”不料隔墙有耳,被邻家夏二听了去。夏家与解家只一墙之隔,墙上爬满丝瓜秧。夏二搬梯爬墙,把脸匿在丝瓜秧里,一下子看了个清楚。夏二是个皮货商,往常 解三晾晒的牛皮牛鞭,多由他购去再到南阳倒卖。夏二自然知道“人头黄”的价值,回到屋里,怔怔然许久,决定要盗得解三的人头黄。半夜时分,夏二登梯爬上墙头,用系牢的绳索溜到解家院里。他先静耳听了听动静,然后用尖刀拨门。不料门没栓,他深感不妙,心想可能解三有防,便急忙藏了尖刀,匆匆顺原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