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7课时)导学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5041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7课时)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7课时)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7课时)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7课时)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7课时)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7课时)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7课时)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第七课时)课题 古代诗歌鉴赏(第七课时)授课学习目标 1、了解炼字和分析关键字诗歌提问方式2、掌握炼字型和分析关键字型题目的答题方法及步骤。重点难点掌握炼字型和分析关键字型诗歌题目的答题方法及步骤。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设问方式一:字词的表现力诗中某字用得好,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定向赏析型)诗句中用得最好的词是哪个,请赏析? (自主赏析型)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比较鉴赏型)设问方式二:内容、结构诗歌的“诗眼”“关键词”是哪个?这个词在诗歌中起什么作用?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

2、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分析关键字(诗眼)型诗眼常识 :1.“诗眼”往往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2. 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在诗题中为“题眼”)二是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

3、的诗眼。特别注意 :寻找诗眼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二要关注修饰语,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三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4、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案结构 :关键词含义(色彩、情味)手法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点评妙处(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

5、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例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有人认为“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三限时训练(2007

6、 年全国卷 12 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7、: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四延伸拓展“语言炼字类”题目解题小结析炼字: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该字在原句中描述的景象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品味关键词句:词句含义(色彩、情味)手法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点评妙处(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分析语言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注意:应重点关注修辞,据此分析语言特色。【有时要关涉音韵(平仄、押韵、节奏)】五成(1)、(2)题

8、。忆 秦 娥(南宋)黄机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1) 首句“萧索”二字在词中有什么作用?(2) “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点明秋天景物的特点; 为抒发游子孤寂之情奠定了感情基调。(2)拟人。离愁,本是游子心中所生,这里将它拟人化,似乎它可以离开人而独立存在。它完全不顾及游子四处飘泊的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久久不去,折磨着人的心灵。表达了游子深重难遣的离别之情。后回答问题。蝶恋花陆游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

9、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注】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官而作。(1) 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 (2)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借用汉代杨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综合应用】读诗答题南溪早春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

10、溪山款款风。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1)杨万里的诗描写细腻,语言新颖活泼,请选出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一联诗句试作赏析。(2)请联系全诗内容,分析第二句中“恼”的含义及作用。参考答案(1)第二联观察细致,描写细腻,语言新颖 活泼。 早春柳枝绿时,总是首先从下垂的枝条末梢部分开始,故说“垂处绿”;而桃红初绽时,也总是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故说“末梢红”,描写细致入微, “下来”“上去”将“高柳”、“小桃”人性化,分别写了柳条桃枝 的动态美,语言形象活泼。表现了诗人对早春到来的欣喜欢愉之情。(2)“恼”有“恼火”“羞恼”之意。还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春容的鲜妍美好与病翁的衰老形成对照,所以“恼”。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爱慕之情和叹老不服老的情绪。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