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诗歌欣赏课件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46138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8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诗歌欣赏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现当代诗歌欣赏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国现当代诗歌欣赏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国现当代诗歌欣赏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国现当代诗歌欣赏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诗歌欣赏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诗歌欣赏课件1(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当代诗歌欣赏,一、从一首诗开始二、从古典走向现代三、胡适的“尝试”四、胡适的诗歌理论,第一讲 从一首诗开始,从一首诗开始,赞 美 穆旦走不尽的山峦和起伏,河流和草原, 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 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 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 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 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 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 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遥远的天际爬行; 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 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

2、雨的天气, 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 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个农夫,他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 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 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 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 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 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 是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 在大路上多少次愉快的歌声流过去了, 多少次跟来的是临到他的忧患; 在大路上人们演说,叫嚣,欢快, 然而他没有,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 再一次相信名词,溶进了大众的爱, 坚定地,他看着自己溶进死亡里, 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

3、的 而他是不能够流泪的, 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在群山的包围里,在蔚蓝的天空下, 在春天和秋天经过他家园的时候, 在幽深的谷里隐着最含蓄的悲哀: 一个老妇期待着孩子,许多孩子期待着 饥饿,而又在饥饿里忍耐, 在路旁仍是那聚集着黑暗的茅屋, 一样的是不可知的恐惧,一样的是 大自然中那侵蚀着生活的泥土, 而他走去了从不回头诅咒。 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 为了他我失去了拥抱的安慰, 因为他,我们是不能给以幸福的, 痛哭吧,让我们在他的身上痛哭吧,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样的是这悠久的年代的风, 一样的是从这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无尽的呻吟和寒冷, 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 它吹过了

4、荒芜的沼泽,芦苇和虫鸣, 一样的是这飞过的乌鸦的声音。 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踟蹰, 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 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 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从一首诗开始,赞 美 穆旦走不尽的山峦和起伏,河流和草原, 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 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 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 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 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 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 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赞美写于1941年末,诗歌从时间和

5、空间两个维度展开的。开首6句犹如影戏的长镜头,擦过河流与草原,地盘和村庄,揭示那种坦荡、寂寞而又荒漠的景象。诗人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鸟瞰那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用一连串的痛苦的意象来充分“记录”他的见闻和感受。“干燥的风”“东流单调的水”“忧郁的森林”等等,分明就是那种痛苦的生存现状,就诗歌中“说不完的故事是说不完的灾难”。诗人面对破疮的山河,没有抛弃,没有嘲笑,而是“拥抱”它们。我与这个民族是合二为一的,我是属于这个民族的,这个拥抱的动作充分表现了他的执着与深情。,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遥远的天际爬行; 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 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

6、野花,阴雨的天气, 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 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拥抱”是个无言的动作,“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这是最质朴的动作,也是最动情的动作。因而,诗人,他能够走进这个古老民族的深心,去倾听它的呼唤、希望与爱。 “爱情”、“鹰群”、期待着热泪的“干涸的眼睛”,以及在地平线上爬动的“行列”,等等,乍一看彷佛有些乱,不同质感的物质凑到一块;实在就是要用这组意象群表达出庞大的历史感:不光是痛苦与哀伤,也还有那对自由、幸福的艰难却执着的寻求。现代诗歌常有这类把庞大多层的感觉或印象叠和、畅通贯通在

7、一路的写法。从这一句起,把读者引入对历史的体验,拥抱历史。,一个农夫,他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 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 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 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 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 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 是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 在大路上多少次愉快的歌声流过去了, 多少次跟来的是临到他的忧患; 在大路上人们演说,叫嚣,欢快, 然而他没有,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 再一次相信名词,溶进了大众的爱, 坚定地,他看着自己溶进死亡里, 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 而他是不能够流泪的, 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第二节,塑造一个农夫的形象

8、。以此来传达生存力的坚忍不拔。这个农夫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勤劳,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安于苦难。 然而,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竟站了起来,没有那种浮与浅表的“夸张”,“叫嚣”,甚至他与抗争的“欢快”的气氛也极不谐调。 他有着一种不忧不惧的对命运的承受,有着一种面临忧患的冷静与沉着,更有着对于土地的深沉的依恋。,在群山的包围里,在蔚蓝的天空下, 在春天和秋天经过他家园的时候, 在幽深的谷里隐着最含蓄的悲哀: 一个老妇期待着孩子,许多孩子期待着 饥饿,而又在饥饿里忍耐, 在路旁仍是那聚集着黑暗的茅屋, 一样的是不可知的恐惧,一样的是 大自然中那侵蚀着生活的泥土, 而他走去了从不回头诅咒。 为了

9、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 为了他我失去了拥抱的安慰, 因为他,我们是不能给以幸福的, 痛哭吧,让我们在他的身上痛哭吧,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1、什么样的悲哀?2、面对悲哀农夫的态度?3、当“我”面对这一切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如何表达的?,一样的是这悠久的年代的风, 一样的是从这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无尽的呻吟和寒冷, 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 它吹过了荒芜的沼泽,芦苇和虫鸣, 一样的是这飞过的乌鸦的声音。 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踟蹰, 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 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 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悠久的年代的风”,年复一

10、年吹过“倾圮的屋檐”,给人带来“无尽的呻吟和寒冷”;吹过“枯槁的树顶”,“荒芜的沼泽”,与“虫鸣”及“乌鸦的声音”相应和这一切使诗人感到无法言说的苦痛。然而,毕竟,它有着深沉的不灭的东西在。“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古典诗歌的演进过程: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五言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北朝开始了七言诗、乐府唐诗唐新乐府运动宋词元代散曲清代诗词,从古典走向现代,提问: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形式上的区别,古典诗歌注重格律,并有确定的格式和字数要求,二、古典向现代诗歌转型的过渡期:1、清末龚自珍(1792-1841)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打破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模山范水的沉

11、寂局面,绝少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而总是着眼于现实政治、社会形势,发抒感慨,纵横议论。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龚自珍的创作,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篇章。他的诗饱含着社会历史内容,是一个历史家、政治家的诗。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2、诗界革命 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 诗界革命的早期倡导者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三人。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之间( 1896 ), 他们开始试作“新诗”。 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梁启超,而早已反映出诗歌变革趋向并获得创作成功,成为“诗界革命”旗帜的是黄遵宪。,梁启超说:“欲为诗界

12、之哥伦布、玛赛郎,不可不备三长: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夏威夷游记) 有一个矛盾:新语句,即要将新名词,新句式引入诗中,在语法结构以至内在思维方式上进行根本变革,这就是要打破传统诗词格律,这些与保留古人之风格显然是背离的。,梁启超(1873 -1929),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后来梁又说:“革命者,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吾党近好言诗界革命,虽然,若以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是又满洲政府变法维新之类也。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斯可以举革命之实矣。”(饮冰室诗话) 由此,诗界革命的目标变为“以旧

13、风格含新意境”,“虽间杂一二新名词,亦不为病”,却拒绝引入“新语句”。因此,可以讲晚清诗界革命就始终限制在传统诗歌的范围内。 做过较多探索的是黄遵宪。,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主将,是嘉应州(今广东梅州)的一代诗宗。他更是爱国者、思想家、变法维新者、政治家。 影响中国近代思想界的达尔文进化论和卢梭民约论,最早是由黄遵宪介绍到中国来的,中国士大夫最早是从黄遵宪撰写的日本国志了解到人权、民主、平等的概念 。,黄遵宪(1848 -1905),黄遵宪做过转向古风、乐府等多种诗歌实验,同治七年(1868),黄遵宪作杂感诗,批判沉溺于故纸,以剽盗为创作的俗儒,表示要“我手写我口”。光绪十七年(1891),他

14、在人境庐诗草序中主张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有之境”,提出了推陈出新的一整套纲领。 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更直接称自己的创作为“新派诗”。 黄遵宪将诗歌向散文化方向努力,则显示了背离占主流地位的“唐诗”传统,向“宋诗”靠拢的倾向,这也构成了“诗界革命”的一个极限:晚清诗界最络止步于宋诗派的模仿风气中。,“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三、转型标志: 1917 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15、诗歌也在这个时刻发生转型。,1、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始于1917年,是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然的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内容: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背景: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发起者: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运运方式: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初迁到北京)为起点和中心阵地,以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易白沙、吴虞、钱玄同等。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和伦理道德,要求平等自由,个性解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提倡科学,反对尊孔复古思想和偶像崇拜,反对迷信鬼神,要求以理性与科学判断一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开展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