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48】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2738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48】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48】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48】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48】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48】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48】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总复习【学案48】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散文考点研读考点要求1分析综合(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2009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 是随便走走,好奇心 驱使我去探 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

2、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 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 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 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 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 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

3、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 风风 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 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 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 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 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 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 赋或习惯

4、的人 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 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 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 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 ,无 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是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 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

5、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 阔, 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 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 态,因 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 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 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 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 诱惑。我 们当然没该资料由【语文公社】,这样的一个人必能 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

6、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答:_(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答:_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答:_4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答:_(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歌德之勺张炜

7、1987 年,从北到南走了一趟德国。一天,我和朋友在法兰克福的大街上闲走,突然想起了歌德,这儿有他最重要的故居啊。我和几个朋友立刻匆匆去寻。这是一个奇特的人物。在文学的星云中,像他一样的文坛“恒星”大概不会太多。在中国,也只有屈原、李白才能和他媲美。第一次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扳指计算着作家当时的年龄,感受一个少年的全部热 烈。那 时觉得如此饱满的情感只会来自一种写 实,而不需要什么神奇的技巧。现在看这种理解有一多半是 对的。一件 伟大的 艺术品,究竟需要多少技巧?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会是一位 伟大的艺术家写的,它只要源于那样的一颗心灵。心灵的性质重于一切。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 今天来到

8、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 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 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 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歌德故居是一幢三层楼房,当然很 宽敞,很气派,与想象中的差不多。书房,卧室,客厅,最后是厨房。我不知为什么,对这个宽大的厨房特别注意起来,在那个阔大的铁锅前站了许久。记得锅上垂了一个巨型排汽 铁罩。所有炊事器具一律黝黑粗大,煎 锅,铲子,特 别是那把高悬在墙上的平底铜勺,简直把我吓了一跳。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一把炊勺。这样的炊具有没有办法做出精致的菜肴,我不知道。但我可以想象出当年这里一定是高朋满座,常常

9、让诗人有一场大 欢乐大陶醉。可以想象酒酣耳热之时,那一场诗人的豪放。大该资料由【语文公社】,他 们或烹或炸,或煎或炒,大铜勺碰得哐哐有声。诗人的一颗心有多么纤细。我 难以想象他需要这样的一间 厨房。 为什么,想不出。 这样一间厨房足可以做一家大饭店的操作间,太大,太奇怪。主要是勺子太大。从厨房中走出,到二楼,又到三楼那里主要是一些关于诗人的各种图片,它们悬了满墙。我没有看到心里去。我好像还在想着那把大勺子。它是铜的,平底,勺柄极长。我就是弄不懂它是做什么用的人的一生无非是“取一勺饮” ,而对于像歌德这样的天才,其勺必大。这样一想,似乎倒也明白了。关于诗人的全部故事,我所知道的一些故事,都在这个

10、时刻从脑际一一划过。回想他那两卷回忆录诗与真,还有他与那个年 轻人的谈话录(爱克曼歌德谈话录),感受着一个长寿老人的全部丰厚。他在魏玛宫 廷任过显赫的官职,一度迷过光学研究。长篇短篇戏剧样样皆精,一部浮士德写了几十年 是的,他像所有人一 样 ,只是一过客,只是“取一勺饮” 。然而他的“勺子”真的比一般人大上一二十倍。关于歌德,有一段话我们是耳熟能 详了。恩格斯曾 这样说: “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 玛的枢密 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 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在法兰克福的歌德之家,我们 能够很具体地理解恩格斯的 这段话吗?在他的故居中,徘徊于诗人的物品之间。突然,上一个世纪的特异气息浓烈地涌来( 文章有删改)5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_6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用较多笔墨描述歌德厨房中的那把炊勺?答:_7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段话?这段话表达了恩格斯怎样的观点?答:_8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本文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