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新版初中语文七-九册背诵默写大全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0656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新版初中语文七-九册背诵默写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复习新版初中语文七-九册背诵默写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复习新版初中语文七-九册背诵默写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复习新版初中语文七-九册背诵默写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复习新版初中语文七-九册背诵默写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新版初中语文七-九册背诵默写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新版初中语文七-九册背诵默写大全(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简答复习资料总汇七年级上册1.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 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2. 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 ,绿绿的” 。写尽了春草的质感、颜色和活力。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3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

2、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 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 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4.论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

3、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每日反省自身品德修养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处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学而时习之 敏而

4、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的“论”读 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 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世说新语中对雪的比喻最恰当的一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陈太丘与友期

5、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最后一段说狼亦黠矣,文中表现了狼的 黠的地方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中议论点题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 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兰诗: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 买长鞭; 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 闻

6、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从“ 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 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 ,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园田居:最

7、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 马蹄。12马致远被誉为秋思之祖,是因为他创造性的使用 9 个实词纯用白描勾画出一幅漂泊羁旅图。这 9 个实词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山西村: 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

8、引用本诗中的诗句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岳: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

9、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 ”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蕴含着人生普遍哲理的诗句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江月诗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年级下册1 山海经中表现勇于追求,甘愿为人类求得光和热的故事是:夸父逐日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在夜晚听到笛子的吹奏,不禁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韦应物滁州西涧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句子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

10、渡无人舟自横。岑参逢入京使突显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 传语报平安。赵师秀约客中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两句含而不露地表现作者的寂寞心情。王维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的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花源记: 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 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文中描写了桃花源

11、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无论魏晋。 本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土地平旷,屋舍 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12、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老死不相往来;怡然自乐;鸡犬相闻;无人问津。 (11)各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四段的大意:发现 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找桃花源 (12)文中作者理想的社会是:土地平旷,屋舍 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13 )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技:口技表演者有一段时间同时发出许多声音,描写这些声音的文字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13、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口技中从侧面描写口技表演效果的句子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 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5. 出自司马光的孙权劝学的成语 :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原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6. 王安石的伤仲永:哪些句子介绍了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 第二阶段:十二

14、三矣。令作诗 ,不能称前 时之闻。 第三阶段:又七年,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 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伤仲永中最后一段的议论讲的道理:就方仲永的事例, 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 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7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 。 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是: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解决方法是:投 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愚公是怎样开始工作: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 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或:“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中智叟自作聪明劝愚公改变主意的句子是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