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授课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90270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73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授课1)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学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授课1)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学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授课1)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学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授课1)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学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授课1)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授课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授课1)(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8/17,1,1.1.2 国内化学教育的发展状况简介,第一 成形期 第二 充实发展期 第三 新的关键时期,2017/8/17,2,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奏定学堂章程(1903)对化学课程的设置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立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形期。,第一 成形期,2017/8/17,3,第二 充实发展期(30-70年代) 从20世纪30年代进入充实发展期。这一时期的主要标志是:(1)化学教育目的的扩大;(2)化学课程程度的提高;(3)大学实科的注重;(4)化学师资的改进;(5)化学设备的充实等。,2017/8/17,4,20世纪50-7

2、0年代化学教育变革的主要特点基本上是:从描述性 推理性;从主要是定性的 定量的;从主要是宏观的 微观的。 这种变革是多年来化学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在大学低年级和中学化学课程中提高理论、提高学习起点,删除某些描述性(化学元素)的内容,成为一种潮流。,2017/8/17,5,化学科学教育重点强调:化学教育已从“化学中的教育”、“通过化学进行教育”的观念或教育模式演进为“有关化学的教育”。 “化学为大众”、“国民的化学要解决国民的问题”化学教育的总目标切实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使学生主动地自主学习”以及“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等理念。,第三 新的关键时期,2017/8/17,6,1-2 化

3、学教育的社会价值,价值一: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化学教育是由国家主管的一种育人机构或渠道。通过这一机构(或渠道)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价值二: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4个,2017/8/17,7,价值三: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价值四: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统筹,遵照办教育的规律,处理好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两种功能的关系,促使受教育者人人成为成功者。,2017/8/17,8,科学教育的广域4目标:,(1)态度。包括学生比较稳定的思想、兴趣和目的。(2)过程。发展学生的智力探究过程;让他们按照探究过程来对待科学问题和现象;让他们试探

4、着去组织、设计并实施,学会解释、预测或控制探索的问题和现象。(3)知识。(4)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化学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具有明确的师范性和实践性的教育专业课程。 (定义、特点)历程1、最早于1932年,“中等学校化学教材教法” 2、建国初期,照搬前苏联教育模式3、1957年,第一本高等师范院校教材化学教学法讲义,1-4 化学教学论课程的任务化学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1-4 化学教学论课程的任务化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 1、化学教学论是一门边缘学科 2、综合性强 3、实践性强*主要应解决两大类问题(1)化学教学中

5、的问题,(2)化学课程中的问题,2017/8/17,12,1-4 化学教学论课程的任务,1-4-1 为什么要教/学教育教学目的1-4-2 教/学什么课程与教学内容1-4-3 怎么教/学教/学的过程、方法、手段1-4-4 学得怎么样测量与评价考试,1-4 化学教学论课程的任务,化学学习论,教什么?,怎样教?,怎样学?,理论联系实际,怎样进行化学教学研究?,1、获取先进的化学教育理念;2、了解化学新课程体系;3、掌握现代化学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4、具备化学教学的实践能力;5、具备初步的化学教学研究能力;6、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质。,1-4-1 为什么要教/学-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化学教学论的课程目标,

6、双维双层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体系,基本要求,六会会备课 会写教案 会做课件会上课 会 说 课 会 评 课,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化学教学论,第2章 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科学素养 (Scientific Literacy),科学素养是人们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内禀特质科学素养是

7、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瑞典学者 英格马费格林提出,科学素养要素 4 范畴: 1. 科学进取心; 2. 科学世界观; 3. 正确观察科学的能力; 4. 科学思维习惯。,我国学者主张:,科学素养包括:(1)科学情感(2)科学态度(3)科学方法(4)科学思维(5)科学实践意识(6)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的改革,A 初建体系时期B 相对稳定时期C 发展变革时期,我国化学课程的变革,1、课程体系初建时期,2、课程相对稳定时期,3、课程发展变革时期,2.2.1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2-2 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科课程:便于系统地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

8、能和基本方法,学生可以从不同内容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活动课程:是针对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课程而提出来的一种学校课程形式,它能弥补传统学科课程的缺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强调多学科综合和“做中学”,力求通过学生的实践来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2.2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每一位学生为达到规定的学业要求必须学习的课程,一般是工具性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知识和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倾向等要求自主决定是否选择的课程,从性质上可分为限

9、制性选修和任意选修课程。,2-3 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2.3.1 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依据之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阅读教材,对比分析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科学教育的目标,依据之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

10、,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指学生已经具备的完成新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程度学生的情感准备状态:非智力因素,前概念生活概念迷思概念错误概念,包括三个子系统:动机系统:好奇、兴趣、需要、期待、动机等情意系统:情绪、情感、心境、自我意识、态度等气质因素系统:气质、性格等。它们虽不直接参与认识及智力活动,但对其具有始动、定向、调节、维持、强化等重要作用。,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活动而言,实质上是一个以动机为核心的学习动力系统。,依据之三:化学学科的特征,作为自然科学之一的化学的特点反映在科学上,应强调“你这门学科对那些不打算成为该学科领域专家的学生或者是一般公民的教育能做出什么贡献”,不应强调“我们应对

11、将要在该学科领域从事高深研究的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基础”(泰勒),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然科学方法论:感性-理性-实践,一. 突出科学探究目标,许多国家的理科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充分说明它在未来公民科学素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探究的实践有助于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等技能方面获得良好发展。,2.3.2 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二. 立足基础知识目标,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基础知识,包含核心的化学概念、基本的化学原理、重要的化学事实以及化学的应用等。我国的中学化学课程历来重视基础知识。新的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通过限定学习行为,更具体明确地描述了基础

12、知识的内容和目标要求。,三. 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具体目标有: 发展学习 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和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

13、任感和使命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融合:,新课程三维目标,(1)科学素养(2)科学世界观(3)全体学生全面发展(4)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5)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6)学习方式的转变(7)科学探究(8)多样化课程模块(9)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10)教师反思,新课程基本理念,21世纪社会发展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每一个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更多的真正有用的化学知识标准要求的纯知识的内容总量减少,删除了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分,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素材中设计学习主题使学生逐步认识化

14、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提倡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积极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创设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反映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从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力求体现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基础性,发展性,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化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化学课程标准的主要

15、特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化学教材,1、化学课程化学教材,2、化学教材化学课本(教科书),3、教材的编写: (1)编写依据; (2)教材体系; (3)单元设计; (4)栏目设计; (5)习题设计,第3章 化学教材设计及内容构建,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宋心琦主编)江苏版(苏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王祖浩主编)山东版(鲁教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王磊主编),高中化学新教材版本:3个,2.新教材的三个转变,从“教本”向“学本”转变;从“文本”向“对话”转变;从“知识”向“素质”转变 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材观的“二次开发”,教材“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材“二次开发”概念,*教材观的“二次开发”,1) 教材“二次开发”是课程情景化的过程2)教材“二次开发”是教师对课程重构过程3)教材“二次开发”实际上是多元主体间 “对话”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