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大专班语文试卷A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84930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大专班语文试卷A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4大专班语文试卷A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4大专班语文试卷A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4大专班语文试卷A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大专班语文试卷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大专班语文试卷A(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 阴 工 学 院 继 续 教 育 学 院 课 程 考 试 试 卷第 1 页 共 4 页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班级: 课程名称: 试卷编号 ( A )学习形式: 学习层次: 专科 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 120 分钟拟卷人(签字): 王建军 拟卷日期: 2014/12/24 审核人(签字): 得分统计表: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 分得 分一、基础知识 (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 分) ( )A. 纤毫 qin 载笑载言 zi 缧绁 li xi 濡养 rB. 蹙眉 c 聒噪 gu 蜚声 fi 戏谑 n

2、 C. 脉脉含情 m 攘袂 ju 亘古 gng 熨帖 yD. 蓊蓊郁郁 wng 歪歪趔趔 li 踯躅 zh zh 机杼 zh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华 罗 庚 看 了 这 封 大 胆 而 又 坦 率 的 来 信 , 没 有 暴 跳 如 雷 , 也 没 有 置 若 罔 闻 , 而 是 如 获 至 宝 。B.孙中山被围在水泄不通的圈圈里,行动不得。C.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D.他 在 公 开 信 中 说 : “朋 友 们 ! 梁 园 虽 好 ,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

3、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的工作基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在上帝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B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尽显旧时遗风的齐颈白发,便在剃得如半个葫芦样的脑袋后面,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C华罗庚应法国高等科学研究院的邀请,1979 年 11 月 2 日从伦敦到达巴黎,受到法国同行们的热情欢迎,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D孙中山生活十分简朴。在总统府内,一般人每餐菜金都在三元左右,而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菜金控制在大约四角以下。4. 根据语境,下列排

4、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我所谓的“静” ,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 ,也不必定要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这就是忙中静趣。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许多闲人不一定都能领略静中趣味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进空谷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是永不沉寂的A B C D二、古诗阅读,本大题 3 小题,共 17 分。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 分)雨过山村 (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

5、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1)品读此诗前两句,说说山村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用哪些意象写出这些特点的?(3 分)(2)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 ,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 (4 分)6.根据课文内容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 (每空 1 分,共 11 分) (1)大江东去,_,。(2)沉舟侧畔千帆过 。 (3)长风破浪会有时,_。(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5) ,柳暗花明又一村。(6)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7)碧玉妆成一树高, 。不知细叶谁裁出, 。三、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一)阅读课文荷塘月色中的几段文字,完成 79 题。曲曲折

6、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得分阅卷人得分阅卷人得分阅卷人淮 阴 工 学 院 继 续 教 育 学 院 课 程 考 试 试 卷第 2 页 共 4 页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

7、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

8、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7.文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请选择其中一个句子进行赏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艺术效果?要结合原文(4 分)8. 第 2 段文字中“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的“这”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5分)9.文段中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给意境的创设增添了更多的诗意。请分析“田田”和“层层”两个叠音词的表达作用。 (6 分)(二)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 1012 小题。传奇女子林徽因柳已青林徽因(1904 年1955 年) ,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

9、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 20 年代到 40 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 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

10、的偶像。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 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当女人

11、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淮 阴 工 学 院 继 续 教 育 学 院 课 程 考 试 试 卷第 3 页 共 4 页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 8 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 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

12、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 10 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 ,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 。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

13、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0.文中第二段说“的确,林(徽

14、音)是 20 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 。林徽音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5 分)11.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这句话中, “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4分)12. 文章结尾引用了张清平对林徽因的评价:“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你怎样理解他的评价?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6 分)四、作文(共 40 分)13、请根据要求作文。有的诱惑,是误导,让人沉溺;有的诱惑,是指引,让人奋起。一路成长的你想必也遇见过许多诱惑,它们的来龙去脉如何?你又是怎样面对的?请选择其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那一种,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记叙文。得分阅卷人淮 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