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社局工作总结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7848343 上传时间:2018-01-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人社局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年人社局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年人社局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年人社局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年人社局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人社局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人社局工作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人社局工作总结2017年人社局工作总结*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下,区人社局以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为重点,积极推进人才工程建设,加强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建设,着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实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突破。一、*年工作回顾(一)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31607人,完成市指标的131.7%(市指标2400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总量控制在14956人,在市指标要求的15300人以内;稳定就业率79.2%,高于市指标(50%)29.2个百分点;零就业家庭12人全部兜底

2、安置就业,达到市指标的要求,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扶持创业带头人550人,带动就业3300人,完成市指标的220%;新增创业1900人,完成市指标的147%;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00万元,完成市指标的102%;其中,个贷发放1433万元,完成市指标的133%;女性个贷发放520万元,完成市指标的481%;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其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90人,进城务工农民培训1480人,创业培训360人,完成年指标的100%。农村劳动力技能远程培训2次,共50人。各功能区(街道)及124个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网络全部在专网新系统下运行。上传省就业信息网个人求职信息13544条,完成指标的135%;

3、岗位信息34077条,完成指标的162%;信息准确率达100%。创业项目22个,完成指标的110%;创业事迹16篇,完成指标的160%;一次性创业补贴和税费补贴1笔,完成指标的100%;创业大讲堂及创业明星巡回演讲2场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其中,创办企业12户,带动就业50人,完成指标的100%;为强力推进*市“万人创业工程”,我区积极发挥区域内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区位优势,把握“互联网+”国家行动计划的大好机遇,凝聚政府、企业、高校力量,实现创业促发展和就业保民生的良性互动,着力做实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就业网络平台,分别开展了 “创业文化月”、“双创峰会”等活动,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

4、新推动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区域经济行稳致远和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首先,夯实基础,完成好规定动作。一是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活动。为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我们落实市局要求,组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就业援助月”和“春风行动”活动。我们以功能区(街道)、社区为依托,通过建立4+1责任包保体系(区、局、功能区或街道、社区各1名负责人与1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对接帮扶就业)、开展“四个一”活动(组织一次现场座谈,进行一次家庭走访,开展一次岗位对接,赠送一次就业信息材料)、对特殊困难人员实施政府兜底就业等三种方式,促进零就业家庭人员、低保人员、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困难群体

5、100%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二是搞好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针对社区换届后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统一组织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社区就业创业工作人员能够迅速熟悉业务,服务水平有了整体提高。三是加强基层就业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程,34个社区获批市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功能区(街道)、社区就业平台网络触角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失业人员实现了就近就业。我们在利用政务服务中心电子大屏幕、社区(村)宣传板等传统手段发布用工信息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QQ群、微信群,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服务。目前我区已建立就失业登记

6、、用工备案等工作群5个,有近2千家企业进入其中,形成了良性互动。其次,协调联动,谋划就业创业大格局。一是加强横向部门联动。区人社局协调区财政、市场监督管理、服务业等部门,解决小企业创业初期的资金困难,为创业带头人企业发放社保补贴,办理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提升小企业的活力;培育以创业明星为主体的典型群体;充分利用网站、QQ工作群、创业微信群等开辟创业政策宣传专栏,推介各类创业项目。二是围绕首府国际生态商务开发区、北部宜居新城建设和三台子地区改造等,开展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就业服务活动。利用中海商业广场、中粮广场、保利大都会、华润置地广场等重点项目开工、复工契机,完善用工服务,提供用工岗位5000余

7、个,实现批量就业。三是开发区域资源,积极扩大就业渠道。紧贴功能区的特点,深入商圈、商会、行业协会以及东北簋街、户外运动休闲街、星吧街、彩虹街等特色街区,开展创业服务,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四是大力培育新的创业扶持基地。根据不同创业群体的需求,抓好创业项目的征集、开发、评估和推介工作。加强创业项目库建设,努力提高创业项目的可操作性。培育东北簋街、塔湾农贸市场、第一大道等为新的创业扶持基地。第三,畅通渠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一是充分发挥创业贷款促进创业创新的巨大作用。在原有盛京银行的基础上,我们将邮政储蓄银行增加为创业担保贷款的经办银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扩大了贷款发放额度,简化了贷款审批手续,17个

8、工作日内办结,缩短了贷款审批时限。二是简政放权,便捷服务。我们向功能区(街道)下放了为企业办理就业登记的权力,打破了失业登记只在户口地办理的区域限制,实现了用工企业就近为员工办理就业登记,劳动者可在全区任何一个社区办理失业登记。三是迎难而上,破解普惠制培训难题。我们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辽宁博华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普惠制培训,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同时,我们着力培育普惠制培训基地,积极鼓励区内职业培训学校参加普惠制基地资格评定,颇菲特职业培训学校获得普惠制培训基地资质。第四,创业创新引领,提升就业创业工作层次。一是抢抓机遇,打造创业创新街区。继打造东北簋街、户外运动休闲街、星吧街、彩虹街后,我

9、们助力爱国者创客空间、乐创会两大运营平台。12月12日,第一届“互联网+智慧*双创峰会”在*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成功举行。团省委、*师范大学、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区政府领导及200余家企业代表、高校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峰会。二是改善民生,推进“024便利店”建设。通过“024便利店”和“互联网”的模式,解决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024便利店”发展到31家,吸纳就业124人(拟扩大至120家,基本覆盖全区每个社区)。三是培育典型,带动创业创新。全区逐渐涌现出一批创业先进人物,竹子手绘李榕竹、*旺泽酒行王涵、西多贝蛋糕店郭庆阳等多次被省市主流媒体采访报道。通过培育创业带头人,推广创业经验,就

10、业创业工作产生了倍增效应。(二)社保扩面深入推进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扩面工作成效显著,参保覆盖范围扩大至全区各类企事业单位、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者。一是全面贯彻*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沈政发*54号),建立和完善扩面征缴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奖惩机制,层层分解下达任务,落实工作职责,督促各功能区(街道)把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初,印制了1万份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单,发放到各功能区,帮助各功能区居民及时了解最新的养老保险政策。完成养老保险统筹征缴28,383万元。为首府新区2338名失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险1625万元。二是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提高医

11、保手续办理效率。区人社局积极协调各相关单位,主动为办理医保手续的人员提供便利条件。全年共完成居民医保参保141510人,职工医保参保7455人。三是超额完成失业保险参保任务。今年以来,失业保险参保136767人,完成年计划的120.9%,接收失业职工档案4386本,41690人领取失业金,发放失业金43833920元,失业职工报到4382人,核定企业缴费手册11449户。 四是工伤保险扩面势头良好。工伤保险条例修订以来,全区工伤保险参保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工伤保险扩面达到122472人,完成年计划的100.5%。受理工伤案件195件,结案175件,不予认定1件,不予受

12、理1件,撤销认定7件。(三)人才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多措并举,积极帮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经过细致摸底调查,确定区内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13人,建立了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包保责任体系,通过家庭走访、调查问卷、岗位对接、政府兜底等“一帮一”帮扶措施,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了100%就业。二是求质保量,着力搭建人才专项服务平台。高标准举办了*区中小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对接洽谈的大型专场招聘会。组织开展了区与功能区(街道)之间、功能区(街道)之间、功能区(街道)与社区之间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优化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三是落实“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和企业(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办法。通过

13、走进企业、深入社区、组织招聘会等形式开展政策宣传,进一步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推动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年,返回生源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739人,实际就业681人,就业率达到92%;征集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信息106条;新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7家,完成就业见习补贴申请115人;申请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72人;引领大学生创办企业90家;召开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10场,网络招聘会3场;上报中高级人才需求单位30个;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结案1件、备案2件。(四)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以考核奖惩为导向,促进公务员勤政廉政。*年度,1243名同

14、志考核优秀,其中公务员139名,参公20名,事业1084名。在各功能区(街道)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44人符合晋升职级,其中副处级43人,副科级1人,已完成初审工作。二是搞好事业单位管理。按照*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全区212家事业单位完成了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管理(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聘用、解聘、辞聘、续聘工作,制定了*区事业单位管理(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辞聘解聘须知和*区事业单位管理(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工作须知。严格落实事业单位人员管理规定,共办理493人聘任、186人终止合同、2人降低岗位等级、4人辞职和7351人续聘的审批备案手续。会同区编办组成档案审

15、核小组,严格审核了区房产局395名干部档案,为区房产局机构调整和人员分流提供了依据。三是落实干部培训制度。完成14公务员初任培训,组织科长培训5批1600余人次,组织全区人事干部和档案管理人员档案审核专项培训2批次,1566名专业技术人才参加了知识更新在线学习,组织了全区政府序列公务员(参公人员)在线学习报名。四是严密组织职称评审工作。完成*年度152名教师职称评审。组织卫生和工程类高级职称审卷101人,确定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119人。五是做好军转干部工作。起草了*区企业军转干部困难临时救助工作方案,解决了12名军转干部5万余元住房公积金问题,完成了*年度8名军转干部安置任务,为16名军

16、转干部发放生活补助费29万余元。六是开展在编不在岗人员清理。清理借出(入)人员103人,处理“在编不在岗”人员214人。七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规范人员调出(入)流程,完成162人次区内、外市(区)调出(入)。招录政府系列公务员11人,区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1人。制定了关于*区建筑总公司和市房屋建筑设计院人员安置实施意见,妥善安置*区建筑总公司和市房屋建筑设计院退休及在职人员,实现了平稳分流。协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三台子功能区选派工作人员20名,区教育局为黄河功能区选派工作人员20名。完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4名工作人员选聘,首府新区137名工作人员分流,首府新区32名科以下工作人员公开选拔,首府新区所属4个功能区48名工作人员选拔。八是组织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完成与辽中县项目对接工作。(五)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一是完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已建工会签订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