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83461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 8 小题,16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和煦 x 胆怯 qe 滑稽 j 忍俊不禁 jnB星宿 xu 赈灾 zhng 畸形 q 言简意赅 giC惩罚 chng 唠叨 lo 怪癖 p 毛遂自荐 suD哽咽 yu 踉跄 ling 教诲 hu 锐不可当 dng2、 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总是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缔就是清醒。B、 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C、 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D、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使之

2、冲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C.千里共婵娟(月亮) D. 又患(担心)无硕师名人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A.有些地方为增产粮食而盲目毁林开荒,结果事与愿违,不仅粮食没增产,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适得其反)B.当我国体操健儿在奥运会中取得男子团体冠军的那一刻,鸟巢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振聋发聩)C.单位给我俩各派重任,我和他在车站挥手告别,然后就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了。 (南辕北辙)D.梭罗的文章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内容,在美国 19 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 (独

3、占鳌头)5、下列选项中短语结构形式一致的是( )A、报纸杂志 雄伟壮丽 沙进人退B、非常坚强 洗的干净 精力充沛C、完全相信 多么可爱 敬畏生命D、心情愉快 美丽善良 露珠晶莹6、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远看近却无。B、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C、以中有足乐着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D、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7、判断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偶)B.雷锋说: “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借代)C.古老的神州是一头沉睡未醒的睡狮,一旦觉醒,定会横空出世。(

4、比拟)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8、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和怡红院端阳嬉闹分别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B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他的小说社戏、杂文“友邦” 惊诧论等作品。C俄国作家莫泊桑和契诃夫都是短篇小说巨匠,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分别出自他们的羊脂球和契诃夫小说选。D春夜喜雨卖炭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二、 ( 10 分每小题 2 分)阅读故乡中的节选文字,完成 9-13 题。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呵欠

5、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架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深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

6、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9第 2 段中加粗的“横笛”指的是( ) A横笛这种管乐器 B吹奏横笛这种乐器 C用横笛吹奏的乐曲 D用横笛吹奏的乐曲声 10第 1 段中加横线的词语表现少年们 的特点。第 2段中“回望”表现了少年们对社戏 的心情。 11第 2 段依次写了哪些内容?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12为什么“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13、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位少年朋友和哪位成年人?为什么?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和长者吗? 三、 (10 分每小题 2 分)阅读云南的歌会下节选文段,完成文后问题。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 。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

7、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 ,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

8、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 (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 。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 “十年难逢金满斗” ,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14、选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15、简要概述“金满斗会”的演唱方式

9、和内容及举行的目的。16、结合文章回答,为什么“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17、文中画线的句子优美形象,请认真品味,加以评析。18、假如你也在“金满斗会”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受?请认真揣摩,加以描绘。四、 (10 分每小题 2 分)阅读在沙漠中心节选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天气已经很冷了。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我颤抖的手几乎抓不住电灯。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我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 因为懒得在大热天带着我的橡胶雨

10、衣,我把它扔在路上了。可如今风越刮越猛。我发现在沙漠里根本没有藏身之所。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遮蔽。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我躺下,又站起来。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 19.概括这选文的主要内容。20.作者说“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1.选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可以用一个相近的中国成语概括,请你写出这个

11、成语。22.文章哪些词句充分表达了“我”的痛苦处境?23.文章在写“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选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五、文言文阅读(8 分每小题 2 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 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

12、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 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 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2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1)可爱者甚蕃( ) (2)余忆年少时(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 分)(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26 文中画线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2 分)27甲乙两文有何异同?试从内容与写法上加以分析。 (2 分) 第二卷(表述题 70 分)六、阅读强项令选段,回答 28-32 题。及主出行,而

13、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如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阅读文段“及主出行枹鼓不鸣董少平 。 ”回答问题。28、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解释。 (2 分)骖乘( )_ _ 强( )_ _ 枹( )_ _ 敕( )_ _29、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2 分)、_通_ ,_、_通_ ,_30、请找出文中的倒装句和省略句各一句。 (2 分)倒装句:_ 省略句:_ 31、翻译下列句子。 (2 分)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_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 。_32、请用文段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2 分)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董宣是个“强项令”?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