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专题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77932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专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记叙文阅读专题南京市(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 一 16 题。(16 分)蔷薇几度花丁立梅喜欢那丛蔷薇。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

2、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 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 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 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

3、,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 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跟他聊天。 “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 “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 ”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天生的残 疾,

4、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就是因喜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这灶糖啊,就快没了。 ”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 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 ”老人一愣,笑看我,说:“ 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照,还真没拍过照片呢。 ”他就那么

5、挑着糖担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复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12挑糖担的老人具有怎样的品性?(3 分) 13第段中的“记忆” 和“稀奇”分别指什么 ?(2 分)记忆: 稀奇: 14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5 分)(1)赏析句子。(3 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 在绿叶间,素紊 妆,淡淡笑。 (2)句中

6、加点的“ 甜”字好在哪里 ?(2 分)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15简析“蔷薇” 在文中的作用。 (3 分)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第段中写到“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结合下文看,挑糖担老人属于走得从容、天天来去的人。B第段中描写老人的糖担子,突出了一个 “旧”字,暗示了老人做灶糖时间之久,也唤起了“ 我 ”对逝去生活的回忆。C第段中的插叙交代老人的女儿不做灶糖了,表明老人做手工灶糖的技艺将后继无人,老人对此感到悲哀。D文中多处通过老人的“笑”来表现老人的心情,比如第段中“老人呵呵笑起来” ,第段中“ 他看 眼,

7、笑 ”都写出了老人的开心。(16 分) 12(3 分) 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每点 1 分,意对即可)13(2 分) 记忆:贫穷年代的甜(或: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当年孩子们用破烂换灶糖的情 景)。 稀奇: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 (每点 1 分,意对即可)14(5 分)(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3 分,手法 1 分,表达效果 2 分。意对即可) (2)一个“甜”字,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 乐。(2 分, “赞美老人”1 分, “赞美” 的内容要答出“给别人带来甜” 的意思,1 分。意对即 可)15(3 分) 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引出挑糖担

8、的老人;比喻(象征) 老人的品格( 或:比喻 人生最好的状态 );烘托老人的形象。 (每点 1 分,答出三点即可)16(3 分)情提供(三)阅读锄柄上的眼睛一文,回答 1216 题。(共 14 分)我家有把小锄头,原先是给菜地除草用的,我 们兄弟相 继长大后,小锄头派上别的用场。我所说的长大,其实只有七八岁的光景。土里扒食的父母不会让我们的力量闲置,一要下田,父母就让我们扛着锄,尾随他们下地去了。先是我的大哥、二哥,后来他们的身高超过了锄柄,这把小锄头自然就交到我的手上。生活在 乡下的我,根本不用父母教育,也知道劳动是自己的本分,于是没有锄 柄高的我就开始用它同坚硬的泥土抗争了。起初手心没有锄

9、柄硬,手上起了很多泡,泡破了,流出的水由清到浊,后来夹杂着血丝,最后那些起泡的地方,皮全部蹭破了,只剩下一些微凹的小坑,血肉模糊。原先只是火辣辣的疼,到后来犹如针扎了一般,锥心的痛,但我不敢喊出声。父母也见惯不惊,看着我被血丝染红的双掌,说了声,这孩子还嫩了些。几天后,手上的伤口结痂了,从黑 红到黝黑,那是炭和铁一般的颜色。后来长茧子的地方皮又蹭破了,再结痂,反复多次,那些茧子就比木头坚硬了,锄柄就很难伤害到它们了。我祖母曾经很形象地说,别看 这是死木头,不喝你几滴血,你就别想拿起它。我很 认真地看手上的 锄柄。锄柄吃饱了汗水, 颜色渐渐变 黑,越来越像我们被太阳曝晒和臭汗浸泡的肤色。锄柄上的

10、木 纹跟手纹很相似,只是 线 条更粗犷些。我还发现这些木纹逶迤向同一个方向,那是接近锄柄中间的位置,木 纹渐渐变 得密集,并拧在一起。在木纹凝结的地方,有颜色特别深的木 节,不 规则的圆状。祖母 说, 这木节是树受的伤, 结的疤。我眼前仿佛看见旷野里的一棵小树, 。后来我曾向父亲求证过,父亲说,农人喜欢选有木节的木棍作锄柄,它 们更硬,更不容易折断。受伤 是树干的不幸,但这不幸成全了木头的坚硬,使它能够同铁相结合,成为挖凿坚硬泥土的利器。我发现,这圆状的疤痕,极像木头长出的眼睛,总是不动声色地凝视着我这个最初的小农人。有多少把 锄头长 了这样的眼睛,我无法全部知道。但我知道用过锄头的手掌,上面

11、也会布满一些更小的眼睛,它们 的通用名字是茧子。要成 为一个 纯正的农人,手上、脚上、肩上等地方都要长出这样的眼睛。 别看这些眼睛显得眼神呆滞,只有它们,才能一眼看穿苦难和贫穷。乡村是落后的,繁重的农活并没有压垮我幼小的身躯,却磨炼了我的性格。我不会去歌颂这些原始的劳作,但以往的 乡村总让我想起锄柄上的木 节,正是它使木 头更坚韧,显示铁一般的品格。这锄 柄上的眼睛,不会在老去的岁月里变得昏花,它是我人生的另一种视角。(选自神笔阅读与作文,作者王清 铭)12选出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2 分) 【 】A文章采用顺叙方式记述了“我”作为一个农人的成长经历和真切感悟。B文中虽没有具体描绘“足蒸暑土

12、气,背灼炎天光”的农家生活景象,但字里行间仍体现了“我”对农家生活的反感和否定。C第小节,祖母用拟人修辞形象地告诉“我”成长就要历经磨炼,这个道理也可以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表达。D文章表面写人,实际写树,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托物寓意突出受伤对树成长的重要性。13第小节划线句表明了父母的一种什么心理?(2 分)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14联系上下文,为第小节空白处补上恰当的句子。(40 字左右)(3 分) 15 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表。(3 分)关于“眼睛”的三处文字 蕴涵的深层含义 这疤痕使木头更坚硬,并像眼睛一样监督着我吃苦成长的过程。纯正的农人都要长出这样的眼睛。 锄柄上的眼睛

13、是我人生的另一种视角。 16某班开展了以“我说成长的眼睛”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就此主题谈谈自己的认识。(4 分)材料一:据报载,问题青少年的比例呈逐年上升 趋势,不少青少年因家境的贫穷、学业的负担、青春的困惑、灾难的打 击、 师长的不理解等,或抑郁寡欢,或自暴自弃,或混迹于三教九流,甚至暴力犯罪。材料二:土家姑娘谭之平,16 岁时母亲病亡,父 亲重病,房屋坍塌,妹妹年幼。她收起医学中专录取通知书,担起“ 当家人”:19 岁打工, 经营小超市;22 岁读医学中专;24 岁读医学大专;25 岁当“ 学生餐厅老板”并发起成立“ 武汉城市圈义工 联盟”。2008 年,

14、她获得了 “全国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的荣誉称号。 (三)(共 14 分)12A (共 2 分。B 项中“我”对农家生活并不反感与否定。C 项中祖母讲的道理不能用这两句诗来表达。D 项完全说反了,应该是以树写人)13表明父母认为孩子还需要经受磨炼才能成人。(共 2 分。依据表述按 0、1、2 给分。意对即可)14. 参考示例:暴风雨要摧毁它,但它没有折断,而是顽强地生存下来,树干的伤痕愈合后,它变得更加刚强。 (共 3 分。写出木节的形成得 2 分,表达形象通畅再得 1 分。只写抗击暴风雨的扣 1 分)15(共 3 分。每处 1 分,意对即可。表达有欠缺的,可以 3 处综合判 12 分)关于“眼睛”的三处文字 蕴涵的深层含义这圆状的疤痕,极像木头长出的眼睛。 这疤痕使木头更坚硬,并像眼睛一样监督着我吃苦成长的过程。纯正的农人都要长出这样的眼睛。 经过抗争和磨难,才能看穿苦 难和贫穷。锄柄上的眼睛是我人生的另一种视角。 乡村生活使我坚韧并将陪伴我的一生。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没有统一答案。示例:成长路上应与“眼睛”为友,不幸、困境与灾难会给我们的心灵造成伤痕,但如果我们能像农人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