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面对面】安徽省2015届中考政治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下 第八单元 法不可违课件 粤教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777129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面对面】安徽省2015届中考政治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下 第八单元 法不可违课件 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考面对面】安徽省2015届中考政治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下 第八单元 法不可违课件 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考面对面】安徽省2015届中考政治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下 第八单元 法不可违课件 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考面对面】安徽省2015届中考政治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下 第八单元 法不可违课件 粤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考面对面】安徽省2015届中考政治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下 第八单元 法不可违课件 粤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面对面】安徽省2015届中考政治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下 第八单元 法不可违课件 粤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面对面】安徽省2015届中考政治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下 第八单元 法不可违课件 粤教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法不可违,教材知识导航 命题概览 知识网络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梳理 考题剖析备考新题演练,教材知识导航,命题概览,知识网络,法不可违,勿为小恶,拒绝诱惑,严守法律,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不良诱惑对未成年人的危害,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犯罪要受刑事制裁,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

2、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 的行为,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 .,应受刑罚当罚性,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刑罚处罚,刑事违法性,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知道法律规定的 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 .,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犯罪要受刑事制裁,惩罚犯罪分子的意义,我国刑罚种类,主刑(独立运用):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 和死刑,附加刑(补充主刑适用):罚金、 、 没收财产,禁止,不良行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法律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的安全和 .我

3、们要学会运用法律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灵活应对不法侵害协助配合调查案情,依法帮助亲友,弘扬社会正气,不良诱惑未成年人的危害,身边有很多诱惑不同程度地吸引着我们,有些诱惑直接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引发 行为的产生,秩序,违法犯罪,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主观条件,对不良诱惑,我们要用:科学的观点, ,正确的方法,摆脱其干扰,避免上当受骗,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避开诱因法培养良好的 .专时专用法联想后果法请人 法,坚强的意志,兴趣爱好,监督,中考考点精讲,考点梳理,1.1 勿为小恶,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10.15情境一;09.15(1)()含义:凡是不履行法

4、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分类: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当罚性。()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易混辨析,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11.7涉及),比较,内容,分类,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而违法行为不一定构成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联系,二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其本质是一样的,二者都是违法行为。

5、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相同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1)社会因素:对未成年人的法制、道德教育的力度不够;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精神文化产品的毒害。(2)学校因素: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道德、法律方面的教育;对“双差生”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解决辍学问题的力度不够。,(3)家庭因素: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庭关系不和睦,特别是父母的离异对子女产生的不良影响;家庭成员的不良品行对子女所产生的影响。(4)个人因素:无知、盲目模仿、从众心理、报复心理以及寻求刺激、逞强好胜心理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自我约束能力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影响;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

6、的意识和能力。,1.2 严守法律,对犯罪分子给予刑事制裁的原因及作用(1)任何犯罪行为都会对社会、对他人造成危害。(2)对犯罪分子加以惩处,一方面可以及时制止他们继续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可以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起到警戒和震慑作用,使他们悬崖勒马,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青少年应该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当公安、司法人员向我们调查有关案情时,应该主动协助调查,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情况并敢于指证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等。(2)当自己的亲友受到不法侵害而又不敢斗争时,应该对他们讲清危害,劝其及时报案;保护犯罪嫌疑人作案现场、保留证物等。,1.

7、3 拒绝诱惑,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1)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和加以利用。网络上有很多不良信息的诱惑,直接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引发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2)青少年应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3)只有正确使用网络,遵守网络道德,才能体会到网络带给我们和社会的益处。,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1)态度:对不良诱惑,我们要用科学的观点、坚强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摆脱其干扰,避免上当受害。(2)方法:避开诱因法。远离不良诱惑,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多与同学老师交流心得体会,筑起心理防御的堤坝。培养良好的兴趣

8、爱好法。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兴趣爱好,才不会觉得空虚、无聊,才会脱离低级趣味,远离不良诱惑。,专时专用法。将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进行周密安排,专时专用,使自己的生活有序、充实,从而增强抵抗力。联想后果法。遭遇不良诱惑时,想象抵抗住不良诱惑后可能拥有的美好未来,联想不能抵制不良诱惑可能带来的恶果,从而降低对不良诱惑的兴趣。请人监督法。请同学、好友或父母监督自己的行动,并做记录。在他们的不断鼓励、鞭策下战胜不良诱惑。,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容易沾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1)表现: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家长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

9、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在该法第四章“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中,明确界定了“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2)危害:沾染不良

10、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个人方面:使未成年人失去人生理想,丧失理智,滋生不良思想,荒废学业,甚至会诱发犯罪,对个人危害极大。家庭方面:破坏家庭和睦,引发矛盾,甚至导致家庭破裂,家破人亡。社会方面: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诱发刑事犯罪,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09.15(2),考题剖析,例(14河池4,2分)2014年3、4月间,巴马县城连续发生飞车抢夺案。据悉,涉案的嫌疑人为龙某等4名未成年人。他们从无心学习、经常逃学,逐渐发展到打架斗殴、染上网瘾,为满足上网等开销,结伙外出抢劫。目前,龙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A. 不良行为一定发展成为违

11、法犯罪 B.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任何区别 C.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D.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D,【解析】考查点: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解题思路:从材料中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历程“无心学习逃学染上网瘾抢劫”不难看出,这一案例告诉我们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正确答案选D。“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就有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甚至犯罪”,故A错误;BC本身说法是错误的。,(14江西5) 2013年“十一”长假首日,上海某旅行社一位女导游持假导游证带团,被旅游执法部门依法罚款1 000元,并没收违法所得。这是旅游法实施后,全国开出的第一张罚单。这说

12、明( )A. 持假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C. 旅游法是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D. 一般违法行为不及时改正可能导致犯罪,B,备考新题演练,【解析】考查点:自尊。解题思路:小红期末成绩不太理想,题干中已经说她非常自尊,作为一个自尊的人她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A是自卑的想法;B是逃避学习差的表现,只片面地看见自己的闪光点,排除;D对自尊的认识是错误的,别人不提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也是逃避现实的表现,排除;C是自尊的表现。,14云南31(2),4分据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某职业学校16岁学生林某,自从结识社会上几个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变得无心学习,迷

13、恋网络游戏,经常逃学旷课,夜不归宿,经学校多次教育,林某仍不思悔改,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从学校毕业后,因盗窃财物,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后来因伙同他人持刀绑架一名小学生致其重伤,并向其家人索要人民币上万元。林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请你给同龄人提几条合理化建议。【答案】青少年应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要学会文明交往,谨慎交友;要增强明辨是非能力;要正确对待学校老师的批评教育,有了不良行为要及时改正;无论在学校或社会都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要加强品德修养,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等等。(4分,考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